把科學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心中

好奇心是促使個體對新的事物去觀察、探索而獲得經驗的一種原始內在衝動,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好奇心強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但要將好奇心轉變成為孩子的思維能力,後天培養十分重要。近日,香洲區前山小學教師、市家庭教育研究會講師團講師黃瓊峰做客“德行珠海·親子講堂”,與家長們共同探討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方法。她提醒廣大家長,應愛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多帶孩子參加一些科學探究活動,把科學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心中。


把科學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心中


正確對待孩子提出的“好奇”問題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在黃瓊峰看來,首先要從正確對待孩子提出的“好奇”問題開始。她舉例說:七歲的天天(化名)很喜歡向大人問問題。一天,奶奶領他讀完了一本《鴨媽媽生蛋》的故事,天天就問奶奶:“奶奶,您會生蛋嗎?”奶奶很生氣,說:“小傢伙,怎麼說話呢!”天天的好奇心已經被勾上來了,追問到:“到底會不會?”奶奶發火了:“再問這些怪問題,奶奶就不理你了”。天天撅著嘴很失落。等媽媽回來後,天天又將同樣的問題問媽媽。媽媽反問天天:“你說奶奶會不會生蛋呢?”“會,爸爸就是她生的呀。”“對,爸爸是奶奶生的,但爸爸生下來的時候不是一個蛋,而是一個小寶寶。因為人和鴨子不一樣,是胎生動物,而鴨子是卵生動物。”媽媽認真地說著。天天聽了直拍手,說“太好了,我明白了。”

“由於許多成年人不瞭解孩子的好奇心理,有時會像上述事例中的奶奶那樣,對孩子提出的問題表現出生氣或嘲笑,這不僅不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反而會抑制其好奇心的發展。”黃瓊峰提醒家長,回答孩子提問時態度一定要真誠,要尊重孩子的好奇心。

有了真誠的態度還要有技巧。黃瓊峰建議,家長回答孩子的問題時要有啟發性,對於有因果關係等比較複雜的問題,不能作簡單的回答“是”或“不是”,而是要引導孩子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家長要時常鼓勵孩子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觀察思考找出答案。如果孩子提出的問題家長也不知道,那就如實告訴孩子,引導孩子從書本中尋找答案,或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讓孩子對事物現象有感性的認識。這不僅是對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一種鼓勵和滿足,也是教育孩子不恥下問、尊重科學知識的態度,能使家長從孩子那兒收穫更多的信任。

正確對待孩子做出的“好奇”行為

孩子的好奇心除了表現為“多問”,還表現為“好動”。在黃瓊峰看來,孩子對待周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而好動的個性使他們常常做出一些不合常規的行為,大人常將其視為“搗蛋”。其實孩子的好奇心往往萌發在不太招人喜愛的惡作劇中。作為家長,應善於發現孩子“錯誤”中的一些創造成分。

此外,由於年幼無知,孩子的好動傾向常常導致破壞行為的發生。對此,家長要正確對待,努力發現孩子淘氣中蘊藏著的教育契機,抓住機會教育孩子,改正錯誤。比如當孩子弄壞了家裡的東西時,家長可以簡單地向孩子講解玩具的構造、原理和正確玩法,然後與孩子一起把玩具修好。這樣不僅能鼓勵和發展孩子的求知慾、探索精神,還能培養他們愛惜玩具、熱愛勞動的品質。

善於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潛能

“有了呵護孩子好奇心的前提,家長的發問又會成為激發孩子好奇心的動力。”在黃瓊峰看來,激發孩子的創造潛能是家長的重要使命,家長應該學會鼓勵孩子,同時善於給孩子提出適合其心理發展水平的問題。孩子常常會從大人的問題中受到啟發,產生聯想。有時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家長可以不必馬上提供答案,而是要進一步提出疑問、設置懸念,激起孩子更強的好奇心。

家庭氛圍對孩子創造力的培養很重要但也很容易被忽視。黃瓊峰提醒家長對此要有足夠的認識,要為孩子提供一個自由的心理環境,做民主型家長;在家庭中營造科學探究的氛圍、提供豐富適宜的材料;多陪伴孩子,參與孩子的科學探究活動,使孩子及時得到幫助,比如帶孩子一起閱讀科學知識的書籍或做科學小實驗等。

如何激發孩子的創造潛能?

1、以自己的言行、生活方式影響孩子

在家庭中對兒童進行創造力的培養,其內涵是極為豐富的。如果你是一位在與孩子玩耍中想出各種新玩法的父親,或者你是一位善於利用周邊事物創造美的環境的母親,那麼至少,你的孩子會在你身上感受到創造是一件快樂有趣的事。只有父母明白什麼是創造力,才會發現孩子的創造力,懂得保護孩子的創造力,進而發展孩子的創造力。

2、善於在生活中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家長可以從生活細節開始,定期引導孩子開展一些科學探究活動。期間,家長要注意:選科學探究活動主題時,要從孩子已有的經驗切入,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不要急著對孩子的觀點進行判斷,不要太侷限討論範圍,重點培養孩子的思維廣度,引導孩子將新的想法和已有的經驗及周邊事物進行連接;儘量長時間(多次)讓孩子思考,比如基於一個新的問題,可以連續3-4天引導孩子產生新的想法,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還能讓孩子帶著問題去生活,觸類旁通;思維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引導孩子在思考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見解,如果有常識性錯誤,父母可以幫忙補充或糾正;提供如何搜索自己所需資料的辦法,可能的話記錄下來。

3、嘗試用“稀缺”手段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有心理實驗表明,資源的稀缺容易激發兒童的創造力。需要注意的是,稀缺和貧窮是兩回事。父母給孩子製造的稀缺,本質上是主動的稀缺,而主動的稀缺是一種內驅力。教育最好的辦法是促進孩子的內驅力,也就是讓他自覺主動地去行動。父母讓孩子在這種稀缺中鍛鍊,有助於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4、鼓勵孩子多接觸大自然

在自然中的學習和思考,是創造力的源泉。家長不要吝惜自己的時間,應多陪孩子出去走走,開闊其視野。(珠江晚報 記者 宋一諾 圖/ 程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