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残疾人到上市公司老总,他经历了什么?

从一个残疾人到上市公司老总,他经历了什么?

互联网时代给了残疾人更多的机会

记者:简单介绍一下残友,残友的基金会,这些年来是怎么创业怎么发展到现在的?

郑卫宁:我们赶上了一个互联网经济这样的时代,互联网经济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是它产生了一种无体力的劳动形式,对残友来讲,我觉得回顾我们的发生、发展,一直到现在的历程,实际是我们得益于这样的一种劳动形式的出现,就是真正不需要用什么体力了,也就是说残疾人,或者残障人士在这样的平台上,跟主流社会的人们是一起平等了。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由于我们最早最先触网,在1997年就有组织的,组织公司去触网,去投入这样的一个劳动。

记者:当时是做什么?

郑卫宁:当时叫残友网社,就是说在互联网上有设计网页、编程序、做软件,什么都想做。

就邀了其他四个残疾人,也就是我们五个残疾人开始创办残友。

从一个残疾人到上市公司老总,他经历了什么?

从一个残疾人到上市公司老总,他经历了什么?

记者:他们几个人懂技术?

郑卫宁:他们几个人也不懂,最好的一个是初中毕业的,叫刘勇,现在是我们集团的总经理,他当年,别人给我介绍,说他在一个打字社打字很快,他当时有一个最佳的成绩是一分钟能打270多个字。

我们初期的五个残疾人,最好的也就是一个所谓的中专,其实是个技校,后来我从大学里请了一个教员教他们,没有多久,初中文化的刘勇,参加了深圳的电脑网页制作的比赛,获得了第一名。随后我又带他去广州参加广东省的网页制作比赛,他又获得了冠军,然后我又陪他去了杭州,参加全国的网页制作比赛,他获得了第二名。他在获得了第二名之后,他们又组团到欧洲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去参加世界的网页制作比赛,获得了一个世界第五名的好成绩,世界比赛是1999年。他从机场出来,我们的国家劳动保障部领导去接他们的时候,就给他送上了网页制作师这样的一个技能证书。

从一个残疾人到上市公司老总,他经历了什么?

他的成功给我了巨大的信心,我觉得我们的推断是对的,这个残障人士凭着自个儿的耐心和多余的时间,可以在互联网上出非常大的学习的成就,那么我觉得随后我们一直到现在的成功,还得益于每年多于一万人的残疾大学生这种人力资源,他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在三年前竟然在全世界首创出现了第一个和第二个残疾人福利企业的三板的上市公司,一个叫残友软件,一个叫残友电商。

记者:所以这些残疾人不仅是深圳本地的,全国各地的残疾人也来就业。

郑卫宁:对,你像我们的软件公司,每年清华、北大、复旦都会有尖子生的残疾人过来,他们在入学的时候就跟我们定好了,毕业了就到我们这儿来。

从一个残疾人到上市公司老总,他经历了什么?

记者:像住宿这些地方,是在社会上帮他们租房子呢还是你们自己盖房子或者政府帮你们提供?

郑卫宁:政府支持我们在高新区盖了一个大楼,已经封顶了,正在装修,如果这个结束以后,我们员工都会是有大楼的宿舍和前面的办公都是在一起的,那么目前我们是有条件的地方住的和工作的就一起租下来,这样使残疾人就有一个无障碍的工作环境。

记者:你们对这个建筑进行改造和设计,建立一个无障碍。

郑卫宁:对,残联也对这个很支持,我们一般在哪里改造了,改造的无障碍的经费都是他们给。

从一个残疾人到上市公司老总,他经历了什么?

我们做的是当地的残友,而不是深圳残友的分公司!

在残友大家就把郑卫宁称作郑大哥,因为公司的氛围更像是一个家庭。为了让每一位残疾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这里的员工大部分都过着集体生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集团都有配套的人性化无障碍设施。正因为这种家的感觉,让员工20年来的流失率非常低。在解决残障人士就业问题上,残友“商业企业+社会组织”的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从2010年开始,残友集团开始向山东、海南、新疆等地模式输出,设立分公司,对当地的残障人士进行培训,培养高技能的高级人才群体。郑卫宁认为他一开始创办残友就不是要以赚钱为目的,而是希望让残疾人借助高科技强势就业,让残疾人有尊严地快乐地活着。

记者:我刚才留意到你2009年的时候集团有1000人收入1000万,其实平均每个人收入只有1万块钱,好像听起来是不是过低了一点,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

郑卫宁:当时我们非常的艰苦,一个残疾大学生理科毕业,进来以后没有一年的时间,特是不能创造价值的。我们当时是有9个月的实习期,刚进来的人第一个3个月我们管吃管住,只发100块钱的津贴,不买社保,叫学员。第二个3个月,我们开始发500块钱的津贴,买社保,第三个3个月,我们才发800块钱的津贴,买社保,9个月后仍然留在这儿,不愿意走,而且他的技能考核过关了,才能转为正式职工,我们后来经济发展好了,我们就把这个取消了。但是所有的残疾员工把这个叫做红军的爬雪山过草地,有人有这个经历的还很自豪。

西方把我们称为社会企业,所谓用商业的手段解决社会的问题,我们一起愿意同行的每一个团队里面的同仁,我觉得大家可能最重要的就是在商业的这种盈利最大化的理想之外,可能还要有一种诗和远方的那种感觉吧,社会企业每天大量繁重的工作一点都不比商业公司少,像一个军队和学校一样。

从一个残疾人到上市公司老总,他经历了什么?

记者:假如说把你们当成一个商业机构的话,你们一年的收入有多少?

郑卫宁:我们有一个很难统计的问题,第一呢,就是我们所有在外地的分公司,我们都秉承一个原则,就是我们不收他们的股权的费用和任何费用,这个钱我们当时的口号就是我们做的是当地的残友,而不是深圳残友的分公司,当地开分公司都是当地的残联或者民政局这样的,不是政府就是半政治组织,他们组织起残疾人响应我们的东西来开办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从这样的一个,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公益性的东西,我们去收费,这个就很有问题了。

记者:那就是在外地开办是一个非商业的,还是商业的?

郑卫宁:是商业的。

记者:你们会投钱吗?它会组成一家公司对不对?

郑卫宁:不仅组成公司,我们还控股。

记者:控股先期的资本是你们投入的。

郑卫宁:对,也不一样,也有当地残联投的,也有当地人残疾人凑钱的。

从一个残疾人到上市公司老总,他经历了什么?

记者:但是还是你们控股。

郑卫宁:我们控股的原因是根据商业的法则,控股方就可以拿到合并账表的条件了,如果当地,你比如说开封的分公司,当地分公司的账表可以跟深圳合并的话,深圳总公司里面所有最优质的资质,比如讲软件的五级,卡内基五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类似这样很好的资质,当地就可以拿来用了,就可以招标用了。

所以我们就形成了一个惯例,就是当地的残联和残疾人自发起来组织成立残友分公司的时候,即便是我们一分都没投,也送给我们51%的股份,我们持了这个股份之后,我们就把所有的资质给他们,他们就去招标了,招标回来的活他们能干他们干,他们不能干我们干,或者一起干。所以说,我们就对所有的分公司,不论我们投了的,还是我们没投的,我们都不分红,我们一分都不收。我们残友集团往前的发展就是在深圳开的直属公司,你像我们上市的残友电商、残友软件,这个都是直属公司。

从一个残疾人到上市公司老总,他经历了什么?

在商业的平台上,你就讲你个人和集体的力量和实力,而不要说对方有没有爱心,大家做的是产品和服务。——郑卫宁

2007年,郑卫宁成立了深圳市郑卫宁慈善基金会,并以遗嘱形式将其创办的残友集团中的90%个人股份和各分公司51%的个人股份,全部捐赠给基金会,让基金会控股企业,成为企业的股东和“老板”,为残疾人员工提供生活及长期服务和保障。残友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也没有降低企业的竞争力。无论是员工的薪资水平还是产品竞争力都不亚于任何竞争对手。2012年残友获得美国卡耐基世界软件成熟度CMMI 5级认证,成为了当时全球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小企业。

从一个残疾人到上市公司老总,他经历了什么?

记者:因为你们用的都是一些残障人士,所以就是说有没有在纳税、缴费享受到一些优惠的政策,或者甚至有一些来自政府的补贴和支持?

郑卫宁:这个呢,残疾人就业的免税,这是我们唯一享用的政府的关系。

郑卫宁: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每一个残疾人一年整个的免税额度,所有的免税的计算怎么计算呢?从去年的7月份开始,调成当地的最低工资乘4乘12。以深圳为例,深圳最低工资是2130,乘4乘12之后,是10.6万,就凭这一个残疾人就业的春天就会来。现在很多企业到处寻找残疾人,而且是复合型的,你像三周前国务院刚刚公布了残疾人采购这样的一个照顾条例,它主要的就是需要招标的,如果你想给残障人士的生产企业做的话,做一个说明就行了,不要走招标程序。

记者:你刚才说的是针对个人的?

郑卫宁:不是,就是我的员工,他的额度是给公司享用的。一个我们的残友公司,100个残障人士,就有1000万的免税额度了。

记者:这样的是不是给你们公司在外面竞争的时候带来一个成本的优势?

郑卫宁:有。

从一个残疾人到上市公司老总,他经历了什么?

记者:你的竞争力对于员工的技能和组织管理方面有没有因此降低?

郑卫宁:不会,因为像我们这样的上市公司和一些排队等待上市的公司,他们面临的都是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你像我们在深圳,我们号称是深圳的本土软件企业当中唯一的一家卡内基五级的,所以有这样一个资质以后,我们的报价在深圳的市场上属于中等偏高的。

从一个残疾人到上市公司老总,他经历了什么?

记者:你们一些对你们软件的服务,对你们有软件技能要求最高的一些大的公司和客户有哪些?你们都做了哪些让你们感到很自豪的开发的工程?

郑卫宁:这个应该这么讲,在深圳腾讯、华为、中兴通讯,我们都给外包过,我们觉得有这样的外包机会,实际是锻炼我们成长和学习的机会,这些大公司包括一些海外的大公司,他们对组织管理和产品质量的这种监督、实施,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随着各行各业的纵深发展,实际我们现在发现残障人士在科技领域里面的这种就业的前途是辉煌无比,以我们最新的一个公司举例,我们看到中国的电影迅速发展,变成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那我们就说残障人士在这样的巨大的市场里应该去分一杯羹,去分享它的红利,我们就跟台湾的中影合作,成立了一个残疾人影视特效公司,叫残友奇迹,结果很快我们是今年的1月份成立的,这么新的一个公司,到现在为止单笔的合同都超过了800万。

从一个残疾人到上市公司老总,他经历了什么?

所以我觉得在未来电脑和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残疾人都不用不远万里到深圳找残友,未来一定是在自个儿家甚至社区,都会有很多很多的电脑和互联网岗位,最关键的是我觉得让残疾人要接受现在的管理和现在的商业的竞争意识。所有的这种残障人士经过残友的洗礼,我觉得大家可能第一个学会的就是在商业的平台上,你就讲你个人和集体的力量和实力,而不要说对方有没有爱心,大家做的是产品和服务。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员工,我觉得大家来了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一进来投入到商业的竞争当中,而且一旦成功了之后,再走到社会上的时候,他那个心态是一个融入和拥抱的心态,直接改变了他们在社会的融入程度,这个是对我们很重要的。

从一个残疾人到上市公司老总,他经历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