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創架橋工藝 汶馬高速克枯大橋匠心獨運

山區橋樑建設“世界看中國,中國看四川”。隨著四川高速公路建設逐漸向盆周山區延伸,橋樑建設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全国首创架桥工艺 汶马高速克枯大桥匠心独运

建設中的汶馬高速公路汶川克枯大橋

四川省公路學會橋樑專業委員會2018年學術年會22日—23日在汶川召開,匯聚了包括全國橋樑大師在內的近300名橋樑專家學者,規模空前,共同探索橋樑最前沿技術,破解橋樑難題,特別是四川山區橋樑和公路建設發展面臨的難題。作為川藏線上的“網紅橋”,在建的汶(川)馬(爾康)高速汶川克枯大橋成為專家學者的重點考察對象。

全国首创架桥工艺 汶马高速克枯大桥匠心独运

建設中的汶馬高速公路汶川克枯大橋

大橋鋼鐵造型酷炫,設計施工運用多種科技創新元素,可謂橋中“鋼鐵俠”。截至23日,該橋219跨鋼桁梁僅剩4跨就完成架設,預計最快月底完成主體工程。待今年年底汶馬高速通車總里程100公里以上,你也可以親身感受一下啦!

“紅色戰甲”

漫威英雄“鋼鐵俠”,一襲華麗的紅色戰甲令敵人聞風喪膽。

汶川克枯大橋架設的是紅色鋼桁梁,猶如披上紅色的鋼鐵戰甲在空中飛越國道317線。這座大橋是全鋼結構,不用模板而直接澆築混凝土,屬於國內首創。

便攜、重量輕是“鋼鐵俠”戰甲升級的重要特點。

汶川克枯大橋整橋採用鋼管混凝土組合,其重量僅為混凝土結構的一半,又同時具有鋼管和混凝土橋樑的優點。橋的輕型化,抗震性能優異,也節約了2/3的沙石量。

全国首创架桥工艺 汶马高速克枯大桥匠心独运

建設中的汶馬高速公路汶川克枯大橋

而橋中“鋼鐵俠”的打造者——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牟廷敏,曾設計打造了雅西高速上螺旋形的幹海子大橋。同為鋼管混凝土桁梁橋,汶川克枯大橋對於幹海子大橋,就是“戰甲”升級版——升級為鋼管混凝土主桁梁與鋼-混凝土組合橋面。

快速修復

“鋼鐵俠”的納米戰甲擁有極強的修復能力,可以快速修復戰甲的破損。

凝聚設計者、建設者巧思的汶川克枯大橋也能快速修復。

大橋的墩柱、桁梁、橋面等鋼管部分在工廠加工生產後,拆分成零件運送到現場整體安裝,安裝到位後再注入混凝土。工廠標準化製造佔工程總額80%。也就是說80%都在工廠完成了,在現場吊裝後僅需澆築橋面板、鋪瀝青、安裝護欄等附屬設施。

全国首创架桥工艺 汶马高速克枯大桥匠心独运

吊裝現場

而其架橋機結構及架橋工藝全國首創,國內第一臺鋼桁梁整幅吊裝專用架橋機整體吊裝,減少現場組拼環節,提高質量、減少工期。

大橋建設快,修復也快。結構件完成生產後,搭建整座大橋只用一年時間,省時2/3左右。獨特的結構體系,將既有抗震設計理念“大震不倒”提升為“大震可修”。如果因戰爭或地質災害受到損毀,可在兩三天內進行恢復。而普通混凝土橋經過預製、鋪裝等程序,再快也要1個多月。

“科技戰靴”

汶川克枯大橋墩柱格外纖細,是灌注了混凝土的鋼管橋墩,直徑只有1.1米,沒有鋼筋,而一般水泥墩柱的直徑是1.5米。

每根墩柱還穿了一雙灰色的“戰靴”,分為一上一下兩截。上面是保護墩柱的耐候鋼,別看有一些鏽跡,但鏽蝕過後能產生2毫米的氧化膜,保護主體結構不受大氣、雨水、鹽鹼等影響。下面則是防衝撞的鋼護筒,在汛期漲水時,河水衝來大石頭,大橋也絲毫不受影響。

全国首创架桥工艺 汶马高速克枯大桥匠心独运

這種橋需要的材料有100多種,且標準高於國標;使用大量優質高強度鋼,減少低強度粗鋼用量。與同等規模常規橋樑相比,混凝土用量減少40%,鋼材用量減少30%,原材料生產及現場汙染排放物減少30%。

聲音

據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設計院黨委書記、院長羅玉宏介紹,從上世紀70年代世界第一大跨的石拱橋——豐都九溪溝橋,到上世紀90年代世界最大跨的鋼筋混凝土拱橋——萬縣長江大橋,到2012年建成通車世界技術領先的鋼管混凝土桁梁橋——雅西高速幹海子大橋,到在建的鋼管混凝土主桁梁與鋼-混凝土組合橋面的汶馬高速汶川克枯大橋,無不展現了四川在山區橋樑建設領域的探索之路,為山區橋樑建設提供了富有成效的四川經驗。

全国首创架桥工艺 汶马高速克枯大桥匠心独运

建設中的汶馬高速公路汶川克枯大橋

全國工程設計大師謝邦珠稱讚,汶川克枯大橋的誕生,代表著在高烈度地震區、複雜地形山區的高速公路建設上,找到了一種抗震性能好、經濟適用的新橋型。

全國工程設計大師馬庭林表示,汶川克枯大橋根據地形難度、特點,做出了非常巧妙的構思,可在川藏公路的建設上推廣。“川藏公路的建設在為川藏鐵路建設積累經驗,甚至施工便道都可共用。”

成都商報記者 嚴丹 攝影記者 王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