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細節見人品,你是勸酒的人,還是被勸酒的人?

酒,向來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承載著人們千年的情懷。而當酒被賦予了某種意義,酒桌上上演的情節便似乎充滿了諷刺意味……

酒桌上,細節見人品,你是勸酒的人,還是被勸酒的人?

大學時期宿舍經常有聚餐喝酒的習慣,舍友a是一個酒量不錯的人,也喜歡勸別人酒,基本上宿舍每次喝酒都是他提出來。剛進學校的時候,大家都是充滿熱情的,每次喝酒除了像我這樣沾酒醉的人,其他的基本都是拼酒,當然,喝到最後舍友a才會勸酒,我也被勸過幾次,但每次喝醉了不停的吐,然後倒頭便睡。大概是後來他們知道我喝酒的確不行,往後的每次喝酒,他們都會適量勸酒,也沒有過分要求,大家都很和諧。

那時班上也還有一個愛喝酒的男生,酒桌上,他永遠是主角,勸酒他也永遠是第一個,誰不喝,他便說是不給他面子。然而他每次喝醉酒,便滿口髒話,不省人事。大概第二天他也不會記得發生什麼,或許這是大家常說的酒品差。

後來參加工作,也喝過幾次酒,特別是部門聯誼,每次兩個部門聚餐便是拼酒。有一次領導這樣對我說:“你要給我掙面子,知道嗎?”在他心目中,酒量成了面子。

那時部門也有一個女生,酒桌上是大嗓門,每次點名道姓的跟誰拼酒的也是她,然而喝醉酒被送醫院的時候,她大概也不會想到下次少喝一點。

酒,對於一個真正的朋友來說,在他知道你酒量的情況下,是不會胡亂勸酒的。就算不是朋友,一個明智、懂禮節的人也是不會隨便勸別人酒的。

酒本來就只是一種簡單食物,當你賦予了它某種寓意,或許這種食物就變味了,真正的禮尚往來,更是一種使雙方都舒服的交往方式。

酒桌上,細節見人品,你是勸酒的人,還是被勸酒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