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開通,重慶建設者很自豪:它是我生命里的里程碑

昨日凌晨5點半,重慶中宇工程諮詢監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衛穿上藍色的工作裝,戴好“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代表證,在賓館吃過早餐,稍作休整,就精神抖擻地前往開通儀式現場——珠海口岸旅檢大樓出境大廳。

港珠澳大桥开通,重庆建设者很自豪:它是我生命里的里程碑

劉衛

這些年來,劉衛數不清來珠海多少回,登港珠澳大橋多少次,但這一次卻讓他心潮澎湃。“真是不容易呀!從開工到通車歷時9年多,港珠澳大橋終於建成通車了!”劉衛激動地告訴重慶晨報記者。22日晚,受邀參加開通儀式的嘉賓和建設者代表齊聚珠海,能見證世界新奇蹟的誕生,大家都百感交集。

港珠澳大桥开通,重庆建设者很自豪:它是我生命里的里程碑

港珠澳大橋監控中心。 新華社發

我是建設者很自豪

作為港珠澳大橋的總監理工程師,劉衛有幸受邀參加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前往開通儀式現場的路上,透過客車車窗,劉衛聚精會神地打量著晨曦中的大橋,他發現自己熟悉的引橋變化可真不小,“印象中繁忙的工地,如今變得花團錦簇,道路平坦寬闊,井然有序。”

走進旅檢大樓,更讓人覺得壯觀雄偉,氣勢磅礴。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就在這裡舉行,現場面對主席臺分設了香港、澳門、廣東代表方陣,還專設了建設者觀禮方陣。

會場的大屏幕,滾動播放著港珠澳大橋建設情況的紀錄片。再見到那些難忘的鏡頭,讓劉衛思緒萬千,又倍感自豪:“港珠澳大橋是一項舉世矚目的工程,建設過程中創造了好多工程奇蹟——跨度最大、海底沉管隧道最長、工程規模最龐大……它顯示了中國的工程實力。能參與這項偉大的工程,我們倍感責任重大,同時也是一件十分榮耀的事。”

它是生命的里程碑

打開記憶的匣子,那些跟港珠澳大橋一起度過的歲月在劉衛的腦海裡翻騰著。

2016年是港珠澳大橋建設中最關鍵的一年,對於劉衛來說也是刻骨銘心的一年。劉衛說,2015年4月工程隊進場,監理工作就同步開展起來。港珠澳大橋是國家工程,要做成精品工程,每一個環節都不容馬虎。“為把好質量關,我們要為每項工程,每天做詳細的臺賬,記錄工程的進度。”

工期最緊張時,劉衛好幾個月都不能回家,有時為了工作需要,他會乘坐深夜航班往返於重慶與珠海,但在家逗留的時間都不長。2016年3月,劉衛的母親生病住院,直到6月過世前幾天他才回到母親身邊。這一年女兒參加高考,不能陪伴在女兒身邊給她助力,劉衛只能通過電話給女兒鼓勵。年底在港珠澳大橋亮燈儀式前夕,工程質量把控更為嚴格,劉衛在施工現場爬高爬低,不慎摔傷,很長一段時間他坐著輪椅、杵著柺杖堅持去工地。

“大家都說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工程史上一個里程碑,其實對於我們每一個參與的建設者來說何嘗不是我們人生的一個里程碑呢。”劉衛說,這是他生命中最值得記憶的日子,也是他工作中不可磨滅的印記,“對於很多建設者來說,港珠澳大橋從設計到建成,大家從熱血方剛的青年邁入不惑的中年,人生中最精彩的年華都伴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設。”

大橋通車百感交集

港珠澳大桥开通,重庆建设者很自豪:它是我生命里的里程碑

航拍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新華社發

上午9:30,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正式開始。

劉衛說,現場大家表面看起來很平靜,但內心卻波瀾壯闊。“這是我第一次親眼見到習近平總書記,他很乾練,說話鏗鏘有力。當他宣佈,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時,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起立鼓掌。現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會場上,百感交集的劉衛,眼眶溼潤了。

當天,劉衛沒有登上港珠澳大橋,想到24日港珠澳大橋將通車,今後24小時都有巴士穿梭於香港、澳門、珠海,劉衛憧憬著:“這不僅有利於港珠澳三地的交流和經貿往來,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也讓人得以體驗‘一橋連三地’的暢快之旅,下一次,我可能就是一名來登橋旅遊的遊客了。”

相關新聞>>

攀登橋樑珠峰的重慶人

孟凡超:深海築路,匠心獨運

據瞭解,有近3000名重慶人參與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重慶交通大學1978級橋樑與隧道專業學生孟凡超是港珠澳大橋的總設計師,在今年2月,港珠澳大橋交付驗收前夕,孟凡超接受重慶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深海築路,最關鍵的就是要有‘匠心’。”

孟凡超說,為確保大橋使用120年,港珠澳大橋建設中施行了最科學嚴格的HSE質量控定崗定人定標準,每一道工序檢查驗收後再進入到下一道工序,按照“零隱患、零遺憾、零事故”的標準做好每一道工序,因此生產的100萬方混凝土無一裂縫,預製的33節沉管全部滴水不漏。在港珠澳大橋的修建中誕生了中國修橋的新標準。

楊紹斌:攀登橋樑“珠穆朗瑪峰”

人工島的建設主力軍中交二航局二公司總經理楊紹斌也是一名重慶建設者,在他眼裡,港珠澳大橋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科技、裝備製造高速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楊紹斌說,港珠澳大橋不僅長度世界第一,而且建設環境複雜程度也是罕見的,它地處外海,橫跨伶仃洋,地下是40多米的深厚軟土層;還穿過白海豚保護區,環保要求極高。建成後的大橋不僅通車,還有萬噸巨輪穿梭其間。“我們把這座大橋稱為橋樑的‘珠穆朗瑪峰’。”對此,楊紹斌很自豪。依靠自主攻關,他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世界難題,形成了400多項專利,沒有發生一起重大的質量事故、安全事故,以世界最高標準建成了世界最大跨海大橋。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黃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