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援」民營企業是雙贏

中國證券報:當前A股市場波動加劇,部分上市公司出現經營困難、流動性危機等問題,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邵宇:部分上市公司流動性危機和經營困難主要是兩方面問題,經營困難意味著效益不好、利潤率下降,所以會面臨償付危機,這是比流動性危機更深的一個層面。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流動性危機與企業的現金流狀況密切相關,在內源融資不足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外部資金緩解流動性危機。中國是以銀行為主的金融結構,銀行信貸是融資的主要來源,社會融資佔比在60%左右。但2015年以來的“去槓桿”,銀行信貸開始收緊。

對於當前上市公司經營困難的問題,需要去觀察最近幾年出現的一些新的宏觀經濟狀況。一是中國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時期,傳統動能正在向新的動能轉換,這個過渡期的特徵是“三期疊加”,必然會出現一些“脫節”的狀況,傳統業務的盈利能力不斷下降,新的創新型業務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孵化,整體盈利能力就會出現下降。

二是外部環境也出現了顯著的變化,全球化面臨更多不確定性,我國外貿不確定性因素增加。

中國證券報: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國資股權受讓案例明顯增多,能夠獲得國資“馳援”的上市公司,主要具有哪些特徵?這種股權受讓向市場傳遞了哪些信號?

邵宇:在資本市場上,兼併重組和股權轉讓本是“家常便飯”。地方國資“馳援”民營上市公司,不能因為所有權性質的差異而區別對待。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在平衡穩增長和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等各項任務中,再加上2018年以來的外貿不確定因素增加的風險,實體經濟確實面臨諸多挑戰,民營企業特別是出口導向型的民營企業感受頗深。因為在出口產品結構中,民營企業幾乎佔到半壁江山。

由於上游產品價格上升,國有企業在過去幾年的利潤增長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現金流狀況有所改善,債務槓桿也有所下降。因此,在民營企業出現流動性和償付危機時,國有企業“馳援”民營企業,是符合民營企業本身的需要的。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在產業鏈上有不同的分工,所以又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所以,“馳援”民營企業,也符合國有企業自身的需要。

從具體案例和公司發佈的公告來看,受國資青睞的民營企業,要麼是處於同一產業鏈之中,從而屬於縱向一體化的投資,要麼是代表未來新經濟的代表性行業,從而屬於戰略投資範疇,是傳統企業戰略轉型的一種方式。除此之外,還有些案例是併購方對被併購方的未來發展前景有信心,認為其可以帶來較高的股權回報率。

近期高層多次提到基本經濟制度和民營企業的發展問題,認為國資“馳援”民企並不構成“國進民退”的證據。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華爾街的幾大投行也都被國有化,這被認為是非常時期的紓困行為,等到一切恢復常態,國資仍會尋找時機退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