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已去:中国情景喜剧为何由盛转衰

伴随着当今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及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手机应用等已成为普罗大众打发时间、消遣娱乐的首选新宠。在此情况之下,情景喜剧这一红极一时的节目形式正逐渐式微,若非最近期开播的《家有儿女初长成》,人们很难想起中国的情景喜剧已走过整整25年的历程。

大势已去:中国情景喜剧为何由盛转衰

演员们《我爱我家》中贡献的精彩演出如今已经很难重现荧屏

作为从美国舶来的情景喜剧,于1993年开播的《我爱我家》被舆论视为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山之作,凭借扎实深厚的文学剧本,贴近生活的剧情以及惟妙惟肖的表演使得该剧大获成功,不仅彼时家喻户晓,口碑更流传至今。随后,导演英达先后指导了《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候车室的故事》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而《家有儿女》《武林外传》以及《地下交通站》等作品的先后问世,不仅各领风骚,更标志着中国情景喜剧的创作已达到一个顶峰时期。

多年以后,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曾对情景喜剧的盛极一时给出这样的看法:情景喜剧用小品似的故事编造、小悲大喜的通俗样式,将中国人的梦想和现实进行喜剧化的改造,将人们的期盼与困惑,无奈与愤怒都化作嬉笑怒骂,以恶作剧的方式提供了一种文化宣泄的渠道,化解了现实中的焦虑。只可惜,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情景喜剧也似乎不可避免地陷入低迷,在碎片化娱乐冲击、剧情浅薄、人才难觅及生态体系局限等多重因素的裹挟下,时至今日都未能重回巅峰。

大势已去:中国情景喜剧为何由盛转衰

时至今日,《我爱我家》这部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山之作,被公认为经典之作

首先,近年来,由于网络资本的涌入、IP模式的大热,使得拍摄周期长、资本回报差的情景喜剧无人问津,而网络文化的大行其道,段子文化盛行不仅缩短了受众获得娱乐的周期,更取代了情景喜剧的娱乐功能,进而造成了各方对情景喜剧预期的持续低迷,并使之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其次,有限的制作经费更令情景喜剧举步维艰,一如梁左、英达等功底深厚的编导组合已成绝唱,演技精湛、千锤百炼的优秀演员更是踪迹难寻,而由此造成的剧本文学修养不足及演技浮夸等问题,使得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愈加难以被复制和超越。

再次,由于缺少国家级的奖励机制,也没有职业批评家的理论指导,加之主流频道与黄金时段的排斥,以及简陋的产业链,这一切都使得情景喜剧未能获得健康有序的成长,并在一种近乎野蛮生长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发展模式不够成熟的问题。

世易时移,情景喜剧在短期内迅速热播的现状背后,也折射出彼时中国大众文化审美的诉求以及消费因素对影视剧创作的影响。从现今消费社会语境下观之,情景喜剧是电视商业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它的兴衰过程折射出消费时代下大众审美娱乐诉求以及大众文化品位的变迁。最终,由于社会对热点的追逐及资本投入的转移,加之原创动力的缺失以及模式化生产后的粗糙品质使情景喜剧再难诞生出现象级的作品,而《我爱我家》也似乎注定被中国观众铭记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