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莫过于你把我养大

我陪你变老

可是事实告诉我们

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事情

就是孝顺父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去珍惜、去陪伴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曾经的他们也像我们一样

世界那么大总想去看看

可是为了给我们更好的生活

不得不将远方放下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论重阳古之习俗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吃重阳糕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赏菊并饮菊花酒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登高远眺,喝一口菊花酒,把这美丽的金秋好好享受。“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月如舟,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插茱萸和簪菊花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登高 黄花神韵 虽春光无影

但 站立高处的长者已心胸开阔

洋溢着春光了

秋染中国·赏西安|重阳节 让爱的陪伴不再缺席!

重阳节 醉一场心的渴盼

遥远远方 未曾毗邻的心思

世上什么都可以等 唯独孝敬不能等

这一辈子 老人的爱都给了我们

岁月沉淀让他们更加从容和蔼

但夕阳虽好 也近黄昏

所以多关爱老人一些

他们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就是有你的关心和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