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他名聲在外,趙王先入爲主臨陣換將,可憐四十萬精兵埋長平

趙括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熟讀兵書,議論兵法頭頭是道,但有識之士皆知他實質缺乏戰場經驗,並不懂得靈活應變。

因他名聲在外,趙王先入為主臨陣換將,可憐四十萬精兵埋長平


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秦軍和趙軍在長平對峙,當時趙括的父親趙奢已經去世,趙相藺相如也身患重病,趙孝成王派廉頗領兵對抗秦軍,趙軍連敗數陣,廉頗避其鋒芒。趙將廉頗是一位沉穩持重的大將,秦人很怕他。秦軍多次挑戰,趙軍巋然不動。趙王多次下達出戰令,廉頗仍然不出,秦軍無可奈何。秦軍屢次挑戰,廉頗置之不理。秦軍主將白起久攻不克。

因他名聲在外,趙王先入為主臨陣換將,可憐四十萬精兵埋長平


秦軍遠道進攻,持久不利,強行進攻打不破趙軍堅壁。雙方對陣軍隊超過百萬。雙方持久都是巨大的消耗,趙王也急於求戰,秦軍更急。但持久戰對趙軍有利,廉頗堅壁以待,無疑是正確的戰略。秦軍如何打破僵局呢?

因他名聲在外,趙王先入為主臨陣換將,可憐四十萬精兵埋長平


秦相范雎,展開外交攻勢,他派出大批間諜到趙都邯鄲,用千金厚幣行賄趙王左右及用事大臣,說廉頗的壞話,又散佈流言,說秦軍最害怕“馬服子”為將。馬服子,就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十年前(公元前270年)的閼於之戰,就是趙奢為將打敗秦軍的,當時趙將廉頗、樂乘都不敢為帥,趙奢一戰成名。

因他名聲在外,趙王先入為主臨陣換將,可憐四十萬精兵埋長平


間諜在趙都散佈謠言,說:“秦軍最忌諱、最害怕的就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做趙軍的將帥,如果趙王真任命趙括為主帥,秦軍就危險了。”從敵人口中傳出的話讓趙孝成王深信不疑,又因趙括為名將之子,熟讀兵法,名氣不小,趙王內心覺得虎父無犬子,立刻下令趙括代替廉頗。

藺相如病中聽說這件事,連忙帶病趕到王宮中勸諫:“大王如今僅憑虛名就要任用趙括,這就好像用膠粘死調絃柱再去彈瑟那樣不切實際。我聽說趙括只會讀他父親遺留的兵書,並不懂得調兵遣將,您可千萬不能重用。”藺相如拳拳之心,可趙孝成王先聽了秦軍間諜的話,內心又對趙括先入為主,不肯接受藺相如的苦口婆心,還是固執己見。

因他名聲在外,趙王先入為主臨陣換將,可憐四十萬精兵埋長平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論戰談略,自以為天下人沒有能比得上他。趙奢與他談戰陣佈設之道,雖數次出題也難不倒他,但也並不因此就認為他懂兵法。趙括的母親詢問其中原因,趙奢說:“戰爭,是關係將士生死存亡的大事,括兒竟說得如此輕鬆容易。將來趙國不用括兒為將則已,如果真用了他,那可不妙。”

因他名聲在外,趙王先入為主臨陣換將,可憐四十萬精兵埋長平


於是等到趙王任命趙括為將的時候,他母親急忙上書給趙孝成王道:“大王,千萬不可以讓趙括做將軍。”趙孝成王召來趙括母親問:“為什麼呢?”

趙括母親回答:“當初,他父親當將軍,仍親自捧著飯食侍候別人吃喝,認別人當朋友數以百計,大王和王族們賞賜的財物他父親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從接受軍令的當天起,就不再過問家事而專心領兵作戰。可現在趙括一下子做了將軍,就擺起架子接受朝見,軍吏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都被他帶回家收藏起來,還天天尋找便宜合適的田地房產,可買的就買下來。大王您看他哪裡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如此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兵。”

因他名聲在外,趙王先入為主臨陣換將,可憐四十萬精兵埋長平


趙孝成王內心印象已固,暗想趙奢的兒子豈會如此不濟?趙括母親雖直言反對,他認為這不過婦人之見,料想是害怕兒子在戰場有什麼損傷所以特地託詞婉拒,擺手道:“這件事您就別管了,我已經決定了。”趙括母親看到趙孝成王冥頑不靈,只能嘆氣,最後道:“如您一定要派他領兵,日後一旦他不稱職,能不能不要株連老身?”趙孝成王覺得婦人膽怯,笑著答應了她的請求。

因他名聲在外,趙王先入為主臨陣換將,可憐四十萬精兵埋長平


趙括取得廉頗的職權,立刻全盤更改法令,改變廉頗的部署,發出挑戰書與秦軍決戰,下令全軍出擊。老成持重的軍官全部罷免,只知提拔那些喜歡蠻幹的“愣頭青”為軍官並頻繁調動官吏,軍隊將領們都無所適從。

因他名聲在外,趙王先入為主臨陣換將,可憐四十萬精兵埋長平


秦軍得知趙括為將,知道兩軍即將決戰。秦昭王命令善戰的全軍統帥白起直接任前敵總指揮,到第一線取代王齕。但表面上仍以王齕為將,而且封鎖消息,敢於洩漏白起到第一線的人,斬立決。王齕名聲小,才能不如白起,故意示敵以弱,麻痺趙括。白起親臨前線,更加鼓舞了秦軍士氣。

因他名聲在外,趙王先入為主臨陣換將,可憐四十萬精兵埋長平


白起運用奇兵巧計,與趙括交戰假裝戰敗退走,趙括初次領兵就打敗秦國名將,得意忘形,急切領兵追擊,造成前軍後軍相距遙遠,很快背後輜重及補給路線讓早有準備的白起切斷,趙國的軍隊就這樣被截斷為兩部分,背面遭受襲擊,糧食斷絕,趙軍軍心浮動,前後包圍四十幾天後,趙軍人困馬倦,幾近潰散,無奈趙括只好出動精兵親自突圍,但四次突圍均告失敗,最後趙括在突圍中被亂箭射死。

因他名聲在外,趙王先入為主臨陣換將,可憐四十萬精兵埋長平


主將陣亡,幾十萬大軍群龍無首,全部投降秦軍。為了削弱趙國有生力量,白起狠心將他們全部坑殺了。此戰趙國前後損失精壯四十多萬人,元氣大傷。第二年,秦軍順勢包圍了趙都邯鄲,趙國幾近滅亡,最後幸得楚、魏兩國軍隊趕來救助,才得以解除危險。趙孝成王悔不當初,犯下大錯可無可奈何,最終由於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怒火沖天但沒有治她的罪。

因他名聲在外,趙王先入為主臨陣換將,可憐四十萬精兵埋長平


這是歷史上著名紙上談兵的故事,故事中白起充分利用人先入為主的人性特徵,誘導趙孝成王認為秦軍懼怕趙括,加深他對趙括的信任,成功令其臨陣換將,換上一個誇誇其談卻沒有領兵經驗的將領,最後一舉攻克趙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