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诗词六首:古人们的深秋遐思

​​文:爱萌

渐冷的秋风中,霜降悄然而至,这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它意味着枝头飘落的枯叶,意味着霜寒中不舍的蝴蝶,意味着划过长空远去的鸿雁,意味着抓不住的秋天尾巴,和触手可及的初冬萌芽。

好似冷空气很容易入侵我们的思绪,天气越冷,人们就越容易浮想翩翩:裹紧衣衫的雨夜,街角亮着的那盏街灯;水花飞溅的车站站台,半空中飞舞的那片红叶;脱去绿意的花坛,枯草上凝结的那抹微霜……这个季节,好像总有说不完的感触,和道不明的伤怀。

霜降诗词六首:古人们的深秋遐思

伤春悲秋,古人亦然,告别夏天的时候,诗人们就曾有过无限感慨,告别秋天的时候,他们又有着怎样的遐思呢?

1.思乡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霜降诗词六首:古人们的深秋遐思

冬天即将来临,在外的游子便显得格外地思乡,即便是身负盛名的才子元稹,也难以免俗。一口气咏了二十四个节气的元稹,把无尽的思乡之情留给了霜降这个节气。在秋天的末尾,他静静饮上一杯酒,以期忘却这他乡故乡,忘却这般哀愁忧伤,忘却这般深秋里的彷徨。

2.意冷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唐·白居易·《岁晚》

霜降诗词六首:古人们的深秋遐思

与元稹同科及第的白居易,显然也和他的这位终生诗友一样,对霜降这个节气满怀伤感。白居易起伏沉落的人生感悟,终于在骤降的气温里,被无限激发。面对寒冷的天气,面对萧萧落叶,面对人至暮年的有心无力,白居易的心里诗中,满是心灰意冷之感。

3.羁旅之思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唐·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霜降诗词六首:古人们的深秋遐思

在外浮想翩翩的游子,可不止元稹,唐朝诗人刘长卿也是其中之一。登高远眺,入目的秋色让他不得不思绪良多;鸿雁哀鸣,在霜降这日显得格外悲切;羁旅之思,仿佛也因霜降显得格外低迷,至于低到什么程度呢?

《续晋阳秋》里曾说:“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情绪低迷的刘长卿显然不需要“白衣”送酒,他是有备而来,自己带着酒准备一醉方休。

4.释然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宋·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诗词六首:古人们的深秋遐思

不同于别人的深秋愁绪,文豪苏轼大约是个深秋里的乐天派吧。面对寒风瑟瑟,他却只以“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抵死不肯离开”的典故,半开玩笑地一笔带过;面对良辰易逝,好花难久,他也只当梦一场;面对荣辱得失、富贵贫贱,他亦全当过眼云烟。

清冷的霜降,面对世事纷扰,苏轼却说不必耿耿于怀,可见他心里都是释然。

5.逸兴遄飞

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

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

操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

——元·王冕·《舟中杂纪其十》

霜降诗词六首:古人们的深秋遐思

霜降时分,像苏轼这样乐观通达的人还大有所在,元朝王冕就是其中之一。也许是他童年朴实的生活与清幽的山水孕育了他热爱生活和天真不羁的性格。《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说:“冕本狂生,天才纵逸,其体排宕纵横,不可拘以常格。”所以,当他面对深秋景象时,就显得与旁人尤为不同:老树斜晖,竹林人家,秋花微露,一切都是美的,而霜降时的肥美螃蟹更是诱人,那些操舟归家的女子,嘴里都哼着歌儿,心情正好;此刻沽酒看山,当然是无限惬意,令人逸兴遄飞。

6.雅兴

晓向高楼凝望,远树枝枝红酿。

睡起眼朦胧,道是芙蓉初放。

霜降,霜降,那是丹枫江上。

——清·黄琬璚·《如梦令》

霜降诗词六首:古人们的深秋遐思

都说女子的秋思总是万般愁绪,清代才女黄琬璚却丝毫没有在她的秋思里提起半分哀愁,反倒很有一番雅兴:晨起登高望远,睡眼惺忪下,只见远处树木上一簇簇红色绽放,寻思着莫不是芙蓉花开。细看细想,原来是霜降时的美丽丹枫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