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口工業區原黨委書記袁庚生前助手余昌民②:蛇口最大的貢獻,是改變觀念

封面新聞記者 王國平 攝影 李強

人物名片

袁庚

廣東省寶安縣大鵬鎮(現深圳龍崗區大鵬街道)人,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黃譚戰鬥、南麻臨朐戰役、昌濰戰役、濟南戰役。

袁庚是招商局集團原常務副董事長、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和招商銀行、平安保險等企業創始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探索者。

2016年1月31日病逝,享年99歲。

餘昌民

1946年生於蘭州,197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1979年考上清華首屆經濟管理研究生,曾赴日本企業考察學習,1983年調到蛇口工業區機關,歷任發展研究室主任,蛇口工業區總經理助理。

蛇口工业区原党委书记袁庚生前助手余昌民②:蛇口最大的贡献,是改变观念

在深圳經濟特區蛇口南海大道的一側,豎立著“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標語牌。沿著南海大道往蛇口港方向西行,在微波山下轉彎處,也立著一塊巨幅標語,上面寫著那句著名的口號:“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南海大道,就是當年的工業大道。微波山名字有山,卻不過是一個小土包,當年鄧小平等領導人都曾登上此山俯瞰蛇口工業區。

蛇口工业区原党委书记袁庚生前助手余昌民②:蛇口最大的贡献,是改变观念

鄧小平給蛇口的“海上世界”題字。

蛇口工业区原党委书记袁庚生前助手余昌民②:蛇口最大的贡献,是改变观念蛇口工业区原党委书记袁庚生前助手余昌民②:蛇口最大的贡献,是改变观念

這些口號對中國的影響,是袁庚以及當時的人們都無法想到的。

餘昌民說:“蛇口最大的貢獻、袁庚最追求的東西,就是人的觀念的改變,一切從觀念改變開始。”

記者:作為行伍出身的一名官員,從接手招商局,再到改革開放,在建設蛇口期間,袁庚的這些“先進”觀念從哪裡來的?

餘昌民:這與人的閱歷、眼光和知識有關。沒有這個閱歷不行,沒有這個眼光不行,沒有知識也不行。當時中國不乏學者,也不乏其他方面的能者,但他們願不願意做這件事呢,這裡還包括有沒有膽量、有沒有條件、有沒有機會、有沒有權力來做這件事。

袁庚做過小學校長、軍校學員、情報官、炮兵團長,後來又是外交人員、企業董事長,他的經歷造就了這麼一個特定的人物。

中央當時是給了權力,但不是要什麼給什麼,而是給了一種可能性,允許做一些設想。中央把“大膽改革、放手試驗”的歷史使命交給了蛇口。蛇口就像一個試管,失敗了,也就是這2.14平方公里。因為有了這樣的權限,我們那個時候一聽到這些,就想往前衝。袁庚不一樣,第一,他想辦法把這些記下來;第二,他會用別的方法來敲定,這方面有他的政治智慧。

記者:很多困難,在袁老的面前,好像他都能夠用一種特殊的手法把它化解掉。

餘昌民:客觀的講,並不是袁庚有這種天大的本事,如果沒有來自中央的支持,誰到這都不可能行。中央領導說,蛇口大膽地幹吧,這才可以。

當時負責經濟特區辦公室的副總理谷牧十多次視察蛇口,來協調工作。1984年鄧小平也來了,他們的表態就相當於授予蛇口“尚方寶劍”。

當時蛇口什麼都沒有,電沒有、水沒有、人沒有,人家想來這裡工作,你要,但人家單位不放怎麼辦。但蛇口有特權,我可以不要檔案。

古人說“天時、地利、人和”,缺了哪個都不行,沒有中央的支持,只有袁庚不行;或者有了中央的支持,沒有袁庚,也不行。

蛇口工业区原党委书记袁庚生前助手余昌民②:蛇口最大的贡献,是改变观念

記者:您親歷改革、參與改革,這樣一段歷程,對你個人意味著什麼?

餘昌民:我的時光是過去了,我付出了,但我是付出在一個事業裡,我不需要別人來肯定。

回顧35年走過的路,有三件值得欣慰的事。

第一,就是跟隨袁庚,得到這樣一位人生導師,並且做了一些他認可的事;第二,挑選、吸納、培養、提攜了一批青年人才,他們已經是今日蛇口的棟樑;第三,我寫的《研究室公約》,儘管是無心之作,卻因清新的境界和別緻的風格,被網民稱之為“史上最牛的辦公室公約”。

反正我們這一代不算是廢物,總得有人來承擔,我們努力過。

致敬40年|蛇口工業區原黨委書記袁庚生前助手餘昌民①:83年的考察讓我決定去蛇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