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七夕變「情人劫」

謹防七夕變“情人劫”

以揮霍“分手費”來行騙、以七夕做活動為由行騙、冒充“白富美”行騙……“七夕”到來,蹭節日熱度的不僅有商家和情侶們,騙子也紛紛盯上這個節日。昨日,廈門市反詐騙中心發佈“七夕”節可能出現的五大類騙術,提醒市民一定要擦亮眼睛,千萬別落得個感情受傷、錢包受損的結果。

【騙術1】

七夕“大客戶”上門

花店老闆被騙近5萬

張女士是花店老闆。8月9日,她接到自稱是某夜總會劉經理的電話,對方表示,夜總會想在七夕當天辦一場活動,要採購大量鮮花布置現場。

“劉經理”與張女士談妥採購鮮花的種類、數量、單價後,又問張女士是否有賣一種帶遙控的鮮花設備。張女士店裡沒有這種設備。“劉經理”稱之前在廈門某花店看過,並把該花店的聯繫人電話告訴張女士,讓張女士去聯繫購買事宜,並先墊付所需資金,最後他再和鮮花款一併結算。

8月10日,張女士聯繫了“劉經理”提供的“花店”,商量購買設備,最終雙方以46500元成交。付完款後,她告知“劉經理”,並開始準備“劉經理”需要的鮮花。

但等到8月15日要交貨時,張女士發現聯繫不上“劉經理”了。

警方分析:張女士遭遇的詐騙,與之前常見的冒充部隊採購物資的手段大同小異,只不過這一次騙子的藉口變成了“七夕”,市民應提高警惕。

【騙術2】

自稱揮霍“分手費”

實則騙網友發紅包

小夏是一名在校大學生,8月5日,他通過微信搜索附近的人,認識了一名女網友。聊天中,這位女網友表示,她和男朋友鬧矛盾分手了,男友給了她一大筆“分手費”,而她想報復男友,只要小夏給她多少錢,她就雙倍返還。

小夏半信半疑,剛開始給對方轉賬200元,收到對方400元的“返還”。隨後,他一次性轉了2000元給對方,對方卻說小夏的資金有問題,要進一步審核,要求他再轉4000元。等小夏轉完4000元,就被對方拉黑了。

警方分析:犯罪嫌疑人使用貌美女子照片作為微信頭像,引誘受害人添加好友,並在朋友圈宣稱自己失戀博取同情,並稱誰發紅包過去,將多倍返還。領取受害者的紅包後,就將受害人拉黑。

【騙術3】

“男友”拉她投資

女子18萬元打水漂

8月15日,廈門市反詐騙中心接到一起警情,受害者被騙18萬元。

受害者李女士今年30歲。6月12日,她在珍愛網認識一名自稱“陳弘秉”的男子,對方聲稱在香港從事證券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聯繫,雙方確定了戀愛關係。

7月20日,“陳弘秉”以自己有投資內幕為由,向李女士借錢一起投資。李女士向對方轉賬18萬元。8月15日,李女士發現聯繫不上“陳弘秉”,才意識到被騙,於是報警。

警方分析:此類詐騙,嫌疑人多以“有內部投資渠道,可獲高回報”“博彩網站可任意修改賠率”等誘人條件,向受害者借錢或讓受害者投資,得手後就失聯。

【騙術4】

網上冒充“白富美”

借款5萬“人間蒸發”

28歲的陳先生,今年6月在DNF遊戲上認識一名“女子”,雙方添加了微信和QQ,聊得很投機,陳先生便想嘗試讓對方當自己的女朋友。

之後,對方先後以“要錢應急”“要去找媽媽沒錢”“媽媽開店需要資金”“自己要去廣州看病”等理由,向陳先生借錢,陳先生總共借給對方5萬元。7月26日,陳先生髮現聯繫不上對方,才報警求助。

警方分析:這是“徵婚交友”類詐騙中的初級版。嫌疑人在網上假裝“高富帥”或“白富美”,騙取受害者的信任、確立交往關係後,就以借錢週轉、家庭遭遇變故等理由借錢,騙到錢就銷聲匿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