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霜降」一年最后的秋天,冬天来了,这些健康提醒请收下

「今日霜降」一年最后的秋天,冬天来了,这些健康提醒请收下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今日霜降」一年最后的秋天,冬天来了,这些健康提醒请收下

霜降,顾名思义:露水凝结成霜,初霜来了!天气要冷了!俗话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这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开始。天已冷,出门记得多穿点!

「今日霜降」一年最后的秋天,冬天来了,这些健康提醒请收下

此时,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呼吸道等疾病容易发作,要注意润肺健脾,养心安神。当然,养生保健除了“润燥”之外,还要注重“防寒”,一些慢性疾病的患者,如关节炎、胃炎和容易长湿疹的人群需要特别当心。

霜降养生

「今日霜降」一年最后的秋天,冬天来了,这些健康提醒请收下

好饮食 防秋燥

霜降乃暮秋时节,“秋气通于肺”,燥邪最易犯肺伤津,是慢性支气管炎复发或加重时期,也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白天可以适当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既能补水,又是饮食良方,同时还可防止因秋燥引起的便秘。此时肺气旺,故既是“伤肺”之日,又是“养肺”之时,进补应以养阴补气、润肺生津为宜,在食疗方面,红枣、银耳、梨、橄榄、百合、鲜藕、芝麻、莲心、蜂蜜及西洋参、白术、生地、麦冬等都是秋补佳品。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

另外,中医认为柿果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软坚、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可以缓解大便干结、痔疮疼痛或出血、干咳、喉痛、高血压等症,在这个柿果盛产的季节里,可适当食用一些,但千万不可贪嘴哦。

「今日霜降」一年最后的秋天,冬天来了,这些健康提醒请收下

好心态 防秋郁

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落叶落果,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此时人应尽量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适当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有益于调畅情志。

「今日霜降」一年最后的秋天,冬天来了,这些健康提醒请收下

好习惯 防秋寒

霜降节气,气温骤降,老人易患“老寒腿”,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这时不再适合“秋冻”,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常揉鼻翼

「今日霜降」一年最后的秋天,冬天来了,这些健康提醒请收下

每天搓揉迎香穴,就是鼻翼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旁。这个穴位对消除鼻塞的作用很明显,秋天气候变化快,觉得呼吸不畅的时候赶紧揉一揉这个穴位。经常念念呬(“嘶”音)字,也有助预防呼吸道疾病。

另外,一些这个季节容易发作的慢性疾病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节疼痛

「今日霜降」一年最后的秋天,冬天来了,这些健康提醒请收下

霜降节气要谨防“风寒湿痹”,中医学认为,风、寒、湿邪是导致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这个时节气温骤降,寒邪凝滞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血脉不通则痛。有关节炎的人群,以及老年人和女性尤其要注意下肢保暖,年轻女性不要穿船型鞋和薄丝袜,以防足部或膝关节受凉。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艾灸或按揉大椎、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祛风湿、通利关节止痛。腰突症患者需要注意腰部保暖,防止腰痛复发。若痹症复发,可通过祛风湿中药以及针灸治疗止痹痛。另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此节气易寒风寒发病,可按揉肺俞、脾俞、膻中、天突等穴位,补肺健脾益气。

胃病和湿疹

霜降时节,寒邪易犯脾胃,导致胃气郁滞,脾胃失调而发胃痛。有慢性胃炎人群尤其需要注意胃部、腹部保暖,且饮食避开寒凉、生冷食物,防止寒邪伤及脾胃。平时可通过艾灸、敷贴预防保健,预防胃病复发。慢性胃炎患者,受凉或饮食生冷易发胃痛,可艾灸或按揉中脘、足三里、梁丘、内关等穴位,理气和胃止痛。深秋天气干燥,还有燥邪当令,皮肤容易干燥脱屑,此时内衣、鞋袜等贴身衣物应尽量选择棉质衣物。干燥性肌肤及慢性湿疹人群应适当使用润肤霜保证皮肤的湿润度,防止湿疹加重或复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