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故事丨坚强农妇自力更生摘“穷帽”

助残故事丨坚强农妇自力更生摘“穷帽”

助残故事丨坚强农妇自力更生摘“穷帽”

她是一个听话的女儿,6岁时被父亲打了一巴掌,从此记住了做人的本分。

她是一位孝顺的媳妇,用15年时间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和体弱多病的婆婆无怨无悔。

她是一位贤惠的妻子,用自己的坚强鼓励丈夫振作精神,用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

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用一颗慈爱的心去呵护三个瘫痪的儿子,让他们在有限的生命里享受到无限的爱。

郑家梅

助残故事丨坚强农妇自力更生摘“穷帽”

她名叫郑家梅,在一家六口四人瘫痪的苦难命运面前,她选择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这个一贫如洗的家,以一名普通农妇的坚强和美德,演绎着一段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三子得病 灾难开端

1994年,富顺县狮市镇皂角村的郑家梅嫁给了东湖镇高石村8组的陈启春为妻,并先后生下3个儿子。

夫妻俩不善言谈,却拥有勤劳的双手和劳动致富的勇气,农忙干农活,农闲打零工,加上勤俭公婆的尽力持家,一家人不但把3个孩子养得虎头虎脑,还把血汗钱积攒起来修了楼房,成为周围勤俭发家的典范。

2002年,郑家梅的公公陈弟明患脑溢血,抢救后半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体弱多病的婆婆承受不起精神打击,于2008年离开了人世。

郑家梅的大儿子陈刚和同龄的孩子相比,从小就表现出跑得慢、跳不高等异样,经四处求医,2010年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肉萎缩营养不良症。疾病的确诊尤如晴天霹雳,击碎了一家人对未来的憧憬,可这才是灾难的开始。不久之后,二儿子陈藤飞开始发病率,8岁的三儿子陈运鑫也于2014年发病,同样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肉萎缩营养不良症并瘫痪在床,一家人陷入痛苦的深渊,6口人4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助残故事丨坚强农妇自力更生摘“穷帽”

郑家梅家中三个孩子

尽管医生说该病是由DMD基因缺陷所导致,是不治之症。可郑家梅还是寄希望于发达的医学科技,辗转于各大医院求医,几年下来,不但花光所有积蓄,还欠了近20000元外债。陈启春负责外出治病再无时间打工,断绝了唯一的经济来源,土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命底线。

一家大小 全都靠她

公公瘫痪以后,郑家梅没有因为自己的艰辛怠慢过公公。特别是在婆婆病倒后,为了尽量给丈夫分担劳作之苦,每天天不亮便起床做饭,按时伺候公婆穿衣、吃饭、吃药,尽最大努力尽儿媳之孝道,以致亲友邻里一提起她都赞不绝口。

3个儿子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坐着还是躺着,过一会儿就得翻身挪位摆正姿态,不然就会麻木疼痛得哭叫不停,久了还会生褥疮,还要定时洗脸洗澡、接大小便。每当看着因肌肉消失而枯瘦如柴、体态畸形的儿子们,“心疼”和“无助”让郑家梅备受煎熬。

在照顾公公、婆婆和儿子们的间隙,郑家梅除了全部承担家务及畜禽饲养外,在抢种、抢收农事季节里,还要给丈夫当助手,夫妻俩配合默契,农忙时,几乎不可能在半夜前睡觉。因为,一家老小的每日3餐,都必须用他们流淌的汗水、手上的老茧和额头上的皱纹去换取。

助残故事丨坚强农妇自力更生摘“穷帽”

郑家梅照顾三个孩子

照顾一瘫老小,料理家务农活,忍受痛苦煎熬,生活中的“三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而且,身材弱小的她面临的只有精神和身体上的摧残,没有一丝希望之光。

家庭教育 受益匪浅

早在公婆病倒、大儿子治病无果的时候,就有“好心人”劝郑家梅离开这个灾难无底的家。没等郑家梅有所考虑,听到风声的父亲就找到女儿,以最严历的态度,要求她宁愿累死苦死,也不能抛家弃子辱没家风人格,一定要要堂堂正正做人。

郑家梅虽然文化不高,但从小到大都以贤良谦和、任劳任怨居5个兄弟姊妹之首,深得邻里赞许!这与父亲郑云华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一生诚实、正直而勤奋的郑云华夫妇,对子女教育一向都是要求勤劳善良、尊老爱幼,对于孩子们的错误言行,母亲善于粗暴训戒,父亲长于礼喻,漫条斯礼、引经据典地讲解怎么做一个自强自立、受人尊敬的人。

6岁那年,郑家梅出于女孩子的天性,摘了邻家一个翠绿欲滴的小瓠瓜玩,拿回家被父亲看见后,以偷东西的“罪名”扇了她一巴掌,小脸立显红掌印。父亲说:“这个瓠瓜长大后,够一家人吃一顿,你摘了,人家就得饿着肚子去干半天的农活。”这话现代人可能不信,但在极度贫困的上世纪70年代确实不假。

郑家梅说:“这是父亲唯一一次打孩子,可就是这一巴掌,让我永远记住了做人的本分。” 有了父母亲的敦敦教诲,伟大的中华传统美德,支撑着郑家梅敢于面对苦难,敢于挑战人生。

政府关怀 自立自强

二儿子的瘫痪,打破了陈启春最后的心理防线,面对无尽的灾难万念俱灰,成天茶饭不思,陷入极度消沉。外表柔弱而内心坚强的郑家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边不分白天黑夜肩负起料理家务和农活,一边给予丈夫更多的生活关怀,反复开导他要面对现实,自己的命苦就要认命,不要怨天尤人,我们把孩子生出来就要承担养育他们的责任,还要为老人养老送终,我们好脚好手的不去努力,让这些只能吃不能动的怎么办啊,难道让他们饿死吗?在郑家梅的耐心劝导鼓励下,陈启春慢慢摆脱了阴影,一家人的生产、生活得以维系。

郑家梅的遭遇得到政府的关怀,2014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们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镇村根据家庭实情,在肥料、种子、畜禽苗等方面给予了精准的产业增收帮扶,一家人的生产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在常人看来,这样的家庭受帮扶照顾是天经地义的,可郑家梅不这么想,她常常跟丈夫交流思想,她说,我们的困难不是政府造成的,不能让人家老是来帮助,我们还能吃饱肚子也不算特别困难,政府帮助这么多,我们更应该努力把生产搞好,想办法出去多挣点钱,把自己的日子过好点,以感谢政府的照顾。

就这样,两口子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干劲,单地户的优势让她们的家庭养殖搞得顺水顺风。陈启春也起早贪黑种地,尽量挤出更多时间出去干零工。

2015年底,郑家梅一家以人均收入超过3800元顺利脱贫,为贫困户自力更生奋力脱贫树立了榜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