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忠:鑽研油茶30年,讓更多人吃上好茶油

鑽研油茶30年,讓更多人吃上好茶油

17年實驗,15年育種,陳永忠和他的團隊成功實現油茶產業華麗轉身

陈永忠:钻研油茶30年,让更多人吃上好茶油

10月11日,陳永忠在查看油茶長勢。通訊員 攝

從初入省林科院開始,陳永忠就扛起了改良油茶品種的大旗。

如今,一晃30餘載過去了,油茶產業華麗轉身。憑藉對油茶的科研貢獻,陳永忠也被人譽為“雜交油茶之父”。

【實驗】

17年選出10個優良雜交

1985年,大學畢業的陳永忠進入省林科院。他和王德斌老師兩人靠著每年4000元的科研經費苦撐研究油茶。

當時的油茶被稱為“露水茶”,平均每畝產茶油僅3公斤-5公斤,年產值僅200-300元;加之油茶的育種週期長達15年,運氣差的話,會顆粒無收。因此,老百姓生產種植的積極性較低,“我們必須要針對油茶產量提升的最根本問題開展研究,培育高產新品種。”

油茶屬異花授粉植物,只有兩個品種有很高的配合力才能提高產量。於是,陳永忠和同事開始從全國各地收集各種油茶基因資源,然後進行觀察測定。歷經17年,經過不斷的實驗,上千種的組合與淘汰,在陳永忠與他的團隊精挑細選的150個組合中,最終有10個優良雜交組合脫穎而出,比傳統品種增產10倍以上,最高達75.5公斤/畝,產值超過5000元/畝。

【育種】

15年才能培育一個品種

尋找到良種組合後,油茶育種就尤為重要。“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水稻一年可以種三季,但油茶一年只有一次。”陳永忠告訴記者,從種子到開花結果需要五到六年,而且按現在的測量品種選育標準,靠一年產量還不夠,到盛產果期必須要連續四年,“所以要從一個品種到完完全全掛果,基本上要十年左右的時間,中間還有嫁接、實驗設計安排,沒有15年時間一個品種是育不出來的。”

優良雜交品種的研發,確保了農民的勞動力投入有回報,實現了從不願種油茶,到自願種油茶的轉變。越來越多的農民將茶油作為經濟作物進行栽培,豐厚的收成、可觀的收益讓茶油樹成為農民的“搖錢樹”。

2008年,全國油茶現場會在湖南長沙召開,油茶產業得到快速的發展,迎來了全新的時期。陳永忠對茶油的研究沒有止步。他一直堅持“研究是為了應用”,為了加快油茶良種推廣步伐,深入研發油茶規模繁育技術,他們集成了栽培良法,完善了良種繁育技術體系,油茶芽苗砧嫁接實現“流水線”作業,效率提高八成多;容器育苗則縮短育苗時間1年,延長造林季節兩三個月,成活率提高10%以上。

【希望】

山區的老百姓能夠受益

30年時光的流轉,對於油茶,陳永忠有著難以割捨的感情,回顧往昔,陳永忠感慨道:“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幸福就是其科學技術能夠得到社會的接受,得以在群眾中推廣。我希望會有更多人品嚐到好的茶油,同時也能給更多人帶來效益,特別是偏遠山區的老百姓能夠受益。”

“推廣油茶,既可以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還可以幫助地方實現產業脫貧。”在邵陽縣,陳永忠做了十多年的科技特派員。據統計,當地通過油茶產業建設實現脫貧人數已超過三萬人。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成輝 實習生 劉孝敬 陸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