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设计丨抑制人性中魔鬼的一面

导读: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告诫人们立身处世乃至治国安邦,必须遵守一定的准则和法度。用于企业同样如此。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要想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管理境界,不是靠人为努力,而要靠承载着客观机制的制度,可以自动运行的制度。从而自动自发地实现组织的政策意图和管理目标。

那么,制度在企业中到底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1、制度可以防患于未然

传统的管理是基于人管人,这主要来自于西方人性恶的理论:即把别人都看成是坏人,然后采用制衡、预防,敌视,互相牵制等手段实现管理目的。这样的管理违背了人性,效率低下,并且成本高昂。

中国的传统管理学要么是假定人性善,要么就是使人向善,通过道德教化等文化理念使人能够达到和谐统一,但是这种管理思想很理想化,一般很难实现,很容易使企业管理陷入乌托邦式的美好又空洞的境地。


制度设计丨抑制人性中魔鬼的一面



那么我们不禁要思考,有没有一种制度既能保证效率,又不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去监督、制衡?

而这就是戴天宇老师提出的自运行机制。戴老师的管理机制设计学和传统的管理最大的不同是员工的自我管理,因为所有对人的管理他的起点都是当事人的自我管理。我们不应该事后想方设法如何去管他,而是事先想办法如何让他自己管好自己,那么这就从根源上解决了管理的问题。


2 、制度是管理工具

可能这一点共识最高,之前人们对制度的认知偏差也只是看到了制度的工具作用,而没有认识或者忽视了制度的其他作用,而这一工具往往掌握在管理者手中,如果管理者不受约束,制度的执行偏差就可想而知了。

制度既有对违反制度的惩戒规定,也有对遵守约定的奖励规定,因此,武断地认为“制度就是管员工的”是错误或片面的。


制度设计丨抑制人性中魔鬼的一面



企业制度以员工行为规范和做事准则为主。约定企业成员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成员行为起规范作用。奖励规定对员工行为起导向作用,惩戒规定对员工行为起预防作用。

规范、导向、惩戒作用对企业全体成员是一视同仁的。因为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任何人只要是企业的一员就必须遵守不能有例外。


3 、制度可以抑制人性中恶的一面

相信不少人在等红绿灯时都有过抱怨的经历。试问,如果没有红绿灯,该有多少人会惨死在车轮底下.红绿灯降低了我们了出行的速度,但同时保护了我们的安全。

制度与此类似。制度约束了成员的自由散漫,同时也保护了个体成员免受其他成员的“自由”干扰。如果没有制度,员工的劳动成果可以被其他成员随意获得,那么老老实实干活的员工不就要白白受人欺侮。而制度可以最大化的抑制人性中恶的一面,激发美好的一面。


制度设计丨抑制人性中魔鬼的一面



试想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奖惩制度、没有薪酬制度、没有安全制度,成员的合法利益、人身安全谁来保障?


4 、好的制度可以无为而治

企业制度也是企业员工与其他企业员工交往的准则,也是企业与社会各界交往的准则。

制度设计,就是要创设“活的可以自动运行的游戏规则”,或者说“精巧、灵动、自运行的游戏规则”。借助当事人的利益追求和利益博弈,将其合力的方向导向预定目标。借风使船,顺水推舟,从而自动自发地实现组织的政策意图和管理目标。


制度设计丨抑制人性中魔鬼的一面



只有在制订制度时采取上下结合、上下认同的方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企业的制度才能得到全体成员中绝大多数人的拥护,才能很好地贯彻执行。

所以企业制度设计是极为重要的,但是设计得不好,不符合人性规律,公司管理一定会混乱、繁重不堪;反之,如果设计得精巧,则会达到一种管理的至高境界,无为而治。

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应当是一个优秀的“游戏规则制定者”。不用事事亲力亲为,只需制定好游戏规则,让他人完成,而完成结果正是他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