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基層一線黨員」(8)協商共治解民憂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時代需要新作為。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激發廣大基層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

北京市委組織部會同市委宣傳部、北京電視臺聯合制作推出電視訪談系列專題節目,重點介紹首都基層黨組織和基層黨員幹部在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堅戰”、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解決服務群眾抓落實“最後一公里”難題等方面的優秀事蹟和先進經驗。

今天,“北京組工”為你推送第八期~


第八期:“協商共治解民憂”

這期請到的嘉賓:

張紅衛—朝陽區潘家園街道社區建設辦公室科長

「對話基層一線黨員」(8)協商共治解民憂

謝玉華—海淀區清河街道毛紡北小區黨委書記

「對話基層一線黨員」(8)協商共治解民憂

楊守濤—中共北京市委黨校教師

「對話基層一線黨員」(8)協商共治解民憂

內容簡介

社會治理面對多樣化的群體,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是一項複雜龐大的工程。近幾年,北京市積極探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方法,各個區將黨建融合到區域發展中,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有效解決了許多困擾百姓生活的頑症。

這期請到的三位嘉賓給我們帶來了他們在服務基層、保障民生方面的經驗——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把基層黨組織管理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社會各個方面,通過黨政群三方的協商共治,把服務民生這項工作做到群眾心坎裡。

張紅衛所在的潘家園街道有一些老舊小區,環境條件較差,配套設施不全,給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對此,街道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組織工作人員與居民和產權單位深入溝通,充分聽取民意民願,協商一致後,引進真物業,彌補小區物業缺失的現狀。如今,有了物業的小區環境更好了,生活更便利了,管理更有序了,居民稱讚道,“有困難找物業,一個電話,問題就解決了,踏實”。

謝玉華所在的清河街道毛紡北小區乃典型的老舊社區,很多老樓無電梯,老人上下樓較為不便,針對這種情況,去年開始,老舊社區改造加裝電梯,解決老人上樓難的問題。然而,在實施過程中,卻遇到了困難——居民意見不統一。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發揮區域化黨建作用,在社區黨委領導下,將黨員群眾和相關社會組織聚到一起協商討論;深入居民家中瞭解情況,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等。通過共商共治,問題得以解決,居民表示,“有了電梯,就有了幸福感”。

在基層治理過程中,區域化黨建究竟發揮出了什麼樣的作用?楊守濤表示,如成立黨建協調委員會分會,就是為了建設好我們的工作平臺;服務方面,可概括為多元主體在做群眾工作,如黨員做群眾工作,群眾做群眾工作,長輩做晚輩工作等,都能體現出區域化黨建所發揮的作用。

快戳視頻瞭解他們的故事~~

視頻加載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