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基因大股東是以「白菜價」減持嗎

紅刊財經 胡東輝

股市跌成這樣,不同的投資者因為持股成本的不同,感受是不一樣的。10月15日晚間,華大基因發佈公告稱,因企業自身資金需求,持有公司股份6691.51萬股(佔總股本16.72%)的股東華大投資計劃在公告日3日後的6個月內以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200.3萬股(佔總股本3%)。消息一出,有媒體驚呼:“此時還減持,大股東下手太狠。”這其實就是一葉障目,看到了華大基因的最高價261.49元,覺得現在股價跌到了50元一線就是“白菜價”了,那是因為不知道這些大股東的持股成本有多低。如果告訴你大股東的每股持股成本只有0.25元,你還會這麼大驚小怪嗎?

華大基因大股東是以“白菜價”減持嗎


大股東最清楚華大基因的基本面

華大基因上市時正是獨角獸概念最熱的時候,上市後不算首日44%的漲幅,又收穫18個漲停板,在100元一線開板後,稍作調整,又連升兩波,最高上摸261.49元,從此走向估值迴歸路,最低下探46.52元。與261.49元相比,46.52元確實是跌得很慘了。現在股價迴歸,只是恢復了華大基因的本來面目,如果還要拿261.49元來做參照,覺得現在股價很便宜,那就還要付出代價。

大股東應該最瞭解華大基因的基本面。這次減持的大股東華大投資,雖然不是公司的控股股東,但華大投資的最大股東王俊是華大基因的前CEO,並且還是華大基因的董事,最近剛辭去董事職務,他應該最清楚華大基因的基本面。王俊在華大投資的初始出資額為2685.60萬元,對應持有華大投資53.7932%的股權,而華大投資持有華大基因6691.51萬股,佔總股本的16.72%。簡單換算以後,可知華大投資持有華大基因的每股成本僅為0.75元,扣除2018年兩次現金分紅累計0.5元,實際持股成本只有0.25元。當然,持股成本再低也是想賣高價的。現在50元一線也賣,而且賣的數量還不少,基本上是要頂格到減持新規的上限了,如果全部是競價交易減持,6個月內只能減持2%,現在減持3%,是因為夾雜著大宗交易。這說明減持的心情還是比較迫切的。

瞭解了這些原委,相信沒有人再會覺得大股東是在賣“白菜”了。其實大股東精得很,根據目前的市場形勢,基於華大基因原來股價大幅高估的考量,可見現在股價跌得並不算慘。大股東在目前價位大幅減持,也是看到了華大基因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了,所以不惜在目前市場流動性越來越差的情況下減持。消息一出,華大基因股價立刻跌停,第二天續跌,創出新低。

陷入減持不虧買進不值的尷尬困境

為了對沖這一利空影響,10月16日晚間華大基因發佈了公司實控人和董監高增持的最新情況。這個增持計劃從7月17日就開始了,到現在累計只增持了10.76萬股,總共耗資794.1761萬元,可見這個增持也只是象徵性的。增持價格最高的是80.88元,最低的是66.63元;增持時間最早的一筆是7月19日買的,最晚的一筆是9月30日買的;增持最多的買了20萬股,最少的買了1000股。這也就是說,10月份董監高再無人出手增持過華大基因,即便是股價已經跌到了46.52元的“白菜價”,也沒有董監高動心。

按照華大基因已經公告的董監高增持計劃,董監高的累計增持金額將不低於1.9億元。既然早晚都要買,如果公司股價真是跌到了“白菜價”,此時不買更待何時。此時不買,說明公司的董監高也並未覺得這就是“白菜價”,公司的價值並未被低估,所以並不急於出手。董監高的猶豫,也證明了華大基因的股價並不算低,至少在現時市場股票普遍大跌的情況下,從比價效應看華大基因也不具有估值優勢。大股東的減持和董監高的躊躇不前,證明了華大基因現在的股價正處於減持不虧、買進不值的尷尬境地。

外界驚歎華大基因大股東賣出“白菜價”是因為持股成本的不同,二級市場任何價位買進都是虧的,可是0.25元的成本價,已經突破了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想象力。二級市場投資者跟大股東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面,當你驚呼“白菜價”時,大股東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現在想想,把華大基因炒到261.49元該有多瘋狂!如果沒有限售期,讓大股東在最高價附近減持,那又會造成什麼惡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