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圓月懸中天,人情起伏數千年

一轮圆月悬中天,人情起伏数千年

一轮圆月悬中天,人情起伏数千年

談經論政丨社會縱議丨文體娛教丨雜感隨筆

用一面看不見的網絡旗幟集聚思想大軍

一轮圆月悬中天,人情起伏数千年

本期推薦

一輪圓月懸中天,人情起伏數千年

文 | 溫瓊

一轮圆月悬中天,人情起伏数千年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今天是中秋節,讀者諸君,或許孤身一人漂泊在外,孤寂如斯;也或歸心似箭,仍奔波于歸家之途;又或闔家團圓,且待吃果餅賞月。但相共通的是,月滿如盤,銀輝普照,揮灑在每個人的身上。人來世上做什麼,月照人間做什麼?這是哲學性的“天問”,亦是對千年人情的追問。

月起屋樑,涼夜懸空。童稚時,我們跟隨老師咿咿呀呀念讀著:“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抑或聽著阿婆講著那動人的嫦娥奔月傳說,讀著“著意凳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闋”“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遙想著月宮裡那纖姿的嫦娥、揮斧的吳剛,飄香的桂樹。

這恐怕是月亮帶給眾人最早的意蘊,人世間的一切還未定睛細看,基本的生命美感已在內心深處悄然生根發芽。

自古中秋月最明,且把思念遙相寄。從古至今,思念和團圓始終是中秋的基本味道。那是開元二十四年的中秋夜前後,詳細日期已不可考,頭髮花白的張九齡在水邊小屋慨然嘆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正如前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將池塘與春草相連,鮑照“明月照積雪”將明月與積雪相連,張九齡這一嘆,嘆出亙古的意境:海月渾然相融。直到如今,人們看海也必然念及圓月。約100年後,唐代宗年間一個普通的中秋夜,一位名叫王健的普通小吏在庭院中閒散漫步,他望著寥落的庭院,高懸的孤月,感慨萬千。突思疾如潮,詠歎出七言絕句:“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餘秋雨說,“文官之顯赫 , 在官場而不在文。”唯任數職小官的王健,單憑“秋思落誰家”即足以為後人銘記。

王健可以憑藉此詩絕豔中秋吧?哦,別忘了,唐朝還有位名動京華的李太白。李太白孤傲一笑,獨自一人也能湧出無盡豪情:“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後人沈德潛這樣評價,“脫口而出,純乎天籟。此種詩,人不易學”。確然,後世多少文人墨客都想步其後塵,不過到頭來總是半途而廢,只能感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文章境界可望而不可及。

然而,誠如有人說的,“在唐朝,只有難以逾越的傑作,從來沒有不可挑戰的詩人”。即便是“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的李太白也悄然遭受挑戰。同是月圓夜,同時代的王維內心沉靜,遙然一笑,“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三千粉黛 , 八百煙嬌,人生一切繁華名碌,終是浮雲,雅士風流,唯月亮能解。如果說李太白的月還隱匿著幾分鬱憤之意,王維的月則真正平淡如水,不起漣漪。

中秋望月個人情感不一而足,可以如上述王健的孤寂、太白的灑脫、王維的禪靜,但終究缺乏幾分柔情味道。“年年中秋待月圓,月圓最是相思時。”月亮從來還是情思的寄託,每個人都想在黑夜裡,透過月亮中抹出一汪春水來,這又是一場讓人眼花繚亂的抒情。被明人楊基奉為“李白雄豪妙絕詩,同與徐凝傳不朽”的詩人徐凝率先出手: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看,倘若放置現在,徐凝定是撩妹高手,原來早就有人提出這樣浪漫的講法,因為一個人,愛上了一座城。

李商隱則或許最早描述出“單身汪”的感覺——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這句不論怎麼讀,都能念出義山的幾分春情來。

宋人呂本中則將“江”“樓”“月”連及一起,一步一頓,如泣如訴: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呂本中這首詞是月夜描述思念的絕唱,沒想到,百年後的元代,忽然出現一塊閃亮。“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魂,不見月中人。”客觀地說,《西廂記》中這幾句並無多大匠心,但它擊中了人心靈最柔軟的地方,從鐵石心腸中打出一道意惹情牽的甬道,以此為人銘記。

提了這麼多中秋詩詞,卻一直未來得及提那首流傳千年、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長歸去,今夕是何年。《苕溪漁隱叢話》中對其給出了至高無上的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好的詞,無須太多解釋,悄然一讀便是靈魂顫慄。

不過,蘇東坡之詞可以豔冠詠月詞嗎,中國歷史那樣博大悠久,總會不斷出現奇人異數,即便名聲貫雷如蘇東坡者,在後人解讀中卻被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唐代詩人張若虛比肩甚至一舉蓋過。“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歷史從月亮中來,朝月亮中去;人情起於月亮,伏於月亮。蘇詞還停留在月下相思,而這首詩已將遊子思婦的同情心擴大開來,上升至對人生哲學的探索,無愧於“孤篇蓋全唐”。 而在唐代燦如繁星的詩人群裡,張若虛也憑此流傳千古。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人總歸是情感的結合體,千年來,中秋圓月就這樣默默地懸掛在天上,每個人在望月過程中吞吐自身情感。你我他正處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對月亮的觀感,不一而足,但有著前人的感情流變,我們似臨水照花人,讀懂人情的紛繁況味。

借用張愛玲的語句,“中秋的月亮特別有人間味,彷彿是從蒼茫的人海中升起來的。”月亮寓含著六合八荒、情感流變、千縈百結,你在傾聽,我在想念。這一輪明月,不知疲倦,生生不息映照中國大地,在圓月中我們看到過去,現在以及未來,迷茫又滿懷信心和希望,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一轮圆月悬中天,人情起伏数千年

<<賽事回顧>>>

-第三屆評論之星落幕 湖南師大王豔華奪冠-

-月度之星收官戰 鄭州大學胡晉瑜奪魁-

-“評論之星”激戰正酣 湖南師大王齊拔得頭籌-

-“月度之星”揭幕戰 浙師大胡夢佳摘冠-

<>

評論大賽︱評論之星︱大學生群︱我要投稿︱評論女神︱評論男神︱月度之星︱王昱︱伍瑞冰︱紅辣椒︱紅辣椒評論︱紅網評論︱時評之道︱時評︱研討會︱時評研討會︱佳作評選︱雜文︱評論員︱評論媛︱女作者︱女評論員︱時評家︱評論家︱楊國煒︱鄢烈山︱曹林︱評委︱佳作︱投稿︱信箱︱

長按圖片 關注我們

紅網紅辣椒評論自2001年下半年開辦以來,堅持發揮網絡媒體優勢,廣泛反映草根階層訴求,力求用網絡傳遞理性聲音,是當今網絡評論中最有影響力和關注度的原創基地之一,先後榮獲了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十四屆湖南新聞獎名牌欄目獎、首屆中國新銳媒體評論大獎,並四次被推薦為年度“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