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他是蒙牛的創始人,牛根生!

業界一直有個詞叫做“蒙牛速度”。牛根生僅僅只用了8年時間,就把剛剛創業的蒙牛這個小品牌做成了“全球液態奶冠軍、中國乳業總冠軍”的雙料冠軍,這憑藉的是什麼?

他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他是蒙牛的創始人,牛根生!

1958年,牛根生出生在內蒙古,用他的話說“因為吃不起飯,親生父親開價50塊錢把我賣了。”於是,從小他就由養父母撫養。20歲時,他成為了一名養牛工人。

1983年,牛根生加入了伊利,從一名洗瓶工直至後來的副總裁。而他對伊利的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伊利的冰淇淋做成了支柱產業。他成功的把伊利雪糕的銷售額由1987年的15萬元增長為1997年的7億元,成為中國冰淇淋第一品牌。

但由於和鄭俊懷的矛盾,牛根生只能敗走伊利,1988年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來到了北大學習MBA,那一年,他已經40歲,而同在教室裡聽課的學生,才18歲。但就是利用這段時間,他重新審視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種經驗和教訓,他不僅僅是在學習,更是在反思。

他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他是蒙牛的創始人,牛根生!

1999年,牛根生帶著他的一幫兄弟開始他的第一次創業——蒙牛。創業的原始資金,還是牛根生夫婦出售了伊利的原始股才湊出來的。而蒙牛的第一間辦公室,是一戶兩居室53平方米的民宅。民宅裡擺的是從牛根生家裡搬來的6張桌子,一臺茶几,一條沙發,一張單人床。牛根生來了,沒有座位,就坐在單人床上辦公。沒有任何標誌,沒有半點張揚,整個公司羞答答地蜷伏在居民區,匍匐前行。

剛剛開始的蒙牛無市場、無工廠、無奶源,但是他們有人才,因為牛根生的人格魅力,原先他帶領的伊利的下屬紛紛“棄明投暗”,他們或者變賣自己的股份,或者借貸,有的甚至把自己留作養老的錢也傾囊而出……支持牛根生的蒙牛事業。有人問為什麼蒙牛能夠有這樣的成就?蒙牛幸運之處就在於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就有非常強大的經營團隊!“初創的蒙牛,除了幾顆人腦袋,別的一無所有,不過這大概也是中國乳業最硬的幾顆腦袋。”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財”(人即財富),蒙牛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他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他是蒙牛的創始人,牛根生!

牛根生信奉“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經營哲學,當初他在伊利的時候,企業曾經拿出

18萬要他買輛桑塔納,但牛根生卻考慮到公司離市區太遠,員工上下班不方便,所以用這筆錢給員工買了一輛舊東風大客車,一輛華西中客車,一輛天津麵包和一輛大發小貨車。他也曾將自己的108萬年薪分給了眾人。

在他擔任蒙牛總裁期間,他把自己80%的年薪散給了員工、產業鏈上的夥伴以及困難人群。

正是因為牛根牛根生的“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經營哲學,他善於“經營人心”的人格魅力,他帶領著他的部下創造出了“蒙牛速度”,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

他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他是蒙牛的創始人,牛根生!

在企業中,牛根生善於經營人心,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在市場上,牛根生善於經營客戶的心、消費者的心,用產品建立企業的品牌美譽度和忠誠度。

經營人心就是經營事業。財散人聚,財聚人散。而做好一個產品,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