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在論壇上看到一篇文章,想起了那段經常出差的時光,那時候,出差是常規,有哪個星期不出差就會覺得有點訝異。那時候,最長的時候,是出差在酒店中住了三個多月,每天就是天一亮睜眼,吃個早餐,就要到野外工作,到天黑才回到酒店,晚上整理數據,經常整理數據到十一二點,困到不行,基本上都是倒頭就睡。第二天又是如此。那時候,經常是早上上班上得好好的,突然一個電話,外出搶修,一兩個小時候,人就又到了搶修現場了。所以看到這篇文章,真是感同身受,特分享個大家,大家來聊聊出差那些事。

調試工程師,,以加班為榮,五湖四海,無所不往。

我在很久很久以前,非常羨慕那些可以出差的人,羨慕他們可以拿著公款打飛的,嚐遍美食,閱盡美女,領略祖國大江南北的風情。

然而,如今,我終於成為了那個羨慕的自己:一個經常出差的機器人調試工程師。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這說的就是我。對於很多工作不用出差的人來說,你們可能很難理解一個人整日奔波是什麼感覺,如今的我,悔恨萬分!

一入工控深似海,從此家、妻是路人......

說走就走的旅行根本沒有什麼吸引力,上班也揹著揹包,時刻準備著說走就走。

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工作日基本都住在賓館,每天晚上回來的時候房間已經被打掃的乾淨整齊,就像田螺姑娘來過;最痛苦的是洗衣服,各種晾衣服層出不窮,經常看到空調下邊貼著公告:嚴禁在空調掛衣服.....

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房間裡有電吹風,但很少用來吹頭髮,反而多數用來吹衣服;晚上經常是倒頭就睡,第二天早上才洗澡。

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對陌生的地方沒有恐懼感,習慣了一個人呆在沒有任何親朋好友的地方,獨在異鄉為異客。

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說是不想家,其實心裡比誰都想。每天晚上最重要的事情除了彙總一天的工作之外,就是和家人通電話,電話那頭傳來"爸爸~"的聲音,是奔波了一天最好的慰藉。

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出差在外天天盼著回家,很長時間不出差之後,又會有點不習慣,長期呆在同一個地方會厭倦,可是出門後又覺得哪都一樣。

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曾因為總在同一個地方出差,瞭解到哪個酒店最實惠,哪個房間最好住,甚至酒店的前臺一眼就能認出你,就差沒說:你回來了~

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給同行打電話、發信息的時候,習慣第一句話先問對方在什麼地方出差。

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花出去的每一塊錢都會習慣性記得要發票,並細心的收好。

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只有出差才能進入工作狀態,而且出差的時候沒有周末的概念,不出差就感覺放假了。

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晚上在房間的時候我會習慣性開著電視,哪怕是不看,這樣會顯得有人氣點,讓人覺得不太孤獨。

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以前出差在外最怕的事情是生病,所以吃飯喝水都要小心注意,生病時感覺非常悽慘,現在出差在外最怕孩子在家生病,那樣會讓人陷入深深的自責和焦慮。

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每次回到房間的時候門口塞滿了各種廣告,一如我的心塞。

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每次退房前,都會將屋子儘量收拾的整潔一些再離開,酒店的洗漱用品和一次性用品,能不開封的儘量不開封,以減少浪費。

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因為陪家人的時間很少,所以一旦在一起,就不願被任何事情打擾,每次回家都想辦法儘快將家人的日常生活打理好,然後又匆匆離開。

練就了在任何交通工具上倒頭就睡的本事。

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每次出門會帶著家裡的枕巾,不僅是為了衛生,想家的時候,睡在上面很溫暖。

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出差必帶的東西,除了各種充電用品、身份證、雨傘、牙刷、洗滌用品、杯子等,也是為了衛生,還有就是用著有家的感覺......

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出差在外練就了什麼都能吃的本事,不管是辣的還是雜的,高檔的酒店還是街口幾塊錢的快餐,填飽肚子才是重要,但是不管在哪,都會懷念家裡的味道。

感同身受:一個經常出差的工程師的辛酸淚

一個人總是在路上、總是在不同的地方走走停停、就會越發感覺到短暫和漫長具有同樣的意義。

有些地方一生只去一次,有些人一生之見一面;有些地方曾經那麼熟悉卻再也沒回去,有些人曾經朝夕相處卻再也不知去向。

看到一閃一閃的機翼燈劃過夜空,像一顆會移動的星星;

看到飛馳在高鐵上的動車,

我都會想,那坐在上邊的人,是回家,還是出發?

還是,只是從一個異鄉到了另一個異鄉?

【這裡是大衛說生活中的那些事之大衛說電氣,大衛是我我是大衛,2018.1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