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茶園唱秦腔 文

我在茶園唱秦腔 文/朱佩君

在茶園子裡唱秦腔,是上世紀90年代的事了。記得那是剛從馬來西亞回到西安,那日閒來無事,遊走在南城牆腳下……說實在的,還真真留戀那時候的妙曼身材,1米67的個兒配上103斤的體重,腳蹬37碼白色高跟鞋,1尺9的小細腰配上韓版卡腰的西裝小俏裙,悠閒自在地瀏覽著周邊的風景,品味著古城的變化。

一陣熟悉的秦腔曲調響起,原來這裡要唱戲啊,一把把摺疊椅錯落有致擺放了一大片,我趕緊跑到前面搶了個位置坐下來,開心地欣賞起了秦腔。這時,只見一位女子走來,將手中本子遞給我說:“這上邊都是演員和唱段名字。十塊錢點一段,你點誰唱?”我草草翻看了一下本子上的唱段目錄,悄聲問:“我點我唱行不?”這女人有些詫異,上下打量了我一番,笑著點頭說:“莫麻達,你寫下名字唱段稍坐一下,這一段唱完就安排你唱。”不一會兒,就聽臺上主持人說:“下面請朱女士為大家演唱一段《西湖山水還依舊》,大家掌聲歡迎……”

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我興奮地登上了這個簡易小舞臺,一板一眼唱起了久違的秦腔。“王老闆搭紅兩條……李老闆搭紅三條……”旁邊主持人的喊聲,加之隨即上臺給我身上披紅掛綵的舉動,直接把我嚇得忘記了唱詞。樂隊靈活,連忙起了個二範,這才給了我回旋的餘地,雖說有些小瑕疵,但還算是美美過了一把秦腔癮。

唱罷,正欲轉身離去,老闆喊:“朱女士,等一下,把賬結了再走。”他笑呵呵地向我走來:“這是你的二十五塊錢,你拿著。”我不解地望著他,“這是我們這兒的規矩。”老闆介紹了一下情況我才知道,原來開茶園子是老闆租場地,負責樂隊費用。演員唱戲,觀眾搭紅,十元一條的買紅錢老闆與演員五五分成。所以,我唱時搭紅五條,自然會得到二十五元的分紅。“這個分紅錢你幫我搭給辛苦的樂隊老師吧,謝謝你!明天我還會再來的。”第二天吃罷下午飯,我便如約來到了這個城牆邊的小戲臺下等待開唱。

那時候,許多區縣劇團少有演出活動。熱愛秦腔的人們一時沒了舞臺,便擁入西安,有的從區縣來,有的從甘肅新疆青海寧夏來,也有愛好秦腔的業餘演員,秦腔茶園的出現,喚回了許多熱衷於秦腔的人們。

常到秦腔茶園表演的演員多為外縣來的演員或來自民間的秦腔愛好者,偶爾也會有優秀的專業演員應邀演出。無論演員樂隊,大家都很投入。演員一板一眼,字正腔圓,樂師演奏嫻熟,餘音繞樑。當時在茶園子裡唱秦腔的多數是女性,有點陰盛陽衰,倒有反串彌補,行當雖然不全,但經典唱段卻非常豐富,甚至會聽到一些很鮮見的老腔老調,實屬珍貴。因為痴迷於秦腔,茶園子便是我唯一能過把戲癮的地方。久而久之,一天不唱心發慌,還真的有些依賴茶園子了。

後來,我離開西安到外地工作。2005年,我回家鄉參加活動,接待方給我們安排了一次茶園聽戲。我又忍不住滿懷激情地走上了小舞臺,一段《楊門女將》中佘太君的尖板:“一句話惱得我火燃雙鬢……”在茶園唱響,洪亮的聲音、熱情的掌聲在秦腔茶園迴盪。

熟悉的茶園,熟悉的舞臺,熟悉的樂隊,熟悉的秦腔人,一切都是那麼熟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