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柔可胜刚

你了解水吗?你知道谁有七德吗?
为什么说真正的智慧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呢?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非常著名的诗句,经历过渊深广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难以去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不足挂齿。

水,化身形于大地,融生命于万物。
水,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物质,是生命之源。

在老子看来,水是最合乎大道的。上善之人,就有水一样的特征。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世,老子超然世外,于山水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洁净与辽阔,也体味到了人生的真谛。
可以说,老子的生存智慧和哲学思想是自然水性相通的。

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于是很多人将老子哲学也称为“水德”。

《道德经》中多处提到水
  • 如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 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林语堂解释说,合于道体的人,好比水,水是善利万物而却又不会与物相争。他乐于停留在大家所厌恶卑下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在老子看来,水性具有三大高尚的品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

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

谁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最为谦虚的美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