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經驗」在江蘇 讓他們當人民調解員,羣衆信不信服?

“楓橋經驗”在江蘇

“枫桥经验”在江苏 让他们当人民调解员,群众信不信服?

發揚鄉土本色化紛爭

——徐州鄉賢協會民主協商理事會

高效調處矛盾糾紛

“枫桥经验”在江苏 让他们当人民调解员,群众信不信服?

“我們這些老傢伙現在都閒了,一年也碰不上幾次上陣機會,村民之間有了糾紛到村裡鄉賢之家就能解決。”近日,當《法制日報》記者來到遠近聞名的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鄉賢協會時,年近古稀的鄉賢協會會長耿德堂一見面就大笑著說道。

自2015年成立以來,“耿集鄉賢協會”由原本只有3名工作人員的小團體發展為如今擁有1個鄉賢工作室、13個村(居)鄉賢工作站、164個鄉賢之家的三級大網絡。3年來,有效化解各類矛盾上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

而這僅僅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江蘇徐州實踐成果的一部分。徐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韓冬梅向記者介紹說,在新時代“楓橋經驗”啟示和引領下,徐州用活特殊地理位置,變被動為主動,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探索出鄉賢協會、民主協商理事會等一批高效實用的調處機制。

“枫桥经验”在江苏 让他们当人民调解员,群众信不信服?

邳州市車輻山鎮司法所調解室主任劉兆明(右一)跟當事人確認協議書內容

群眾事解決在基層

“現在鄉賢們不僅是調解員,還是監督員、宣傳員、網格員。不僅有鄉賢協會,還有藝術團,不再是被動等著群眾求助,而是主動上門找。”耿德堂向記者介紹了鄉賢們的新身份。

進入耿集鄉賢協會工作大廳,首先映入記者眼簾的是端坐值班臺的兩三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家。

“這是我們的值班員。現在糾紛量在下降,但每天都會派3至4人值班,以防出現突發情況。”見記者面露疑惑,耿德堂解釋道。

如今,依託於三級調解網絡的高效循環運轉,鄉賢工作室從原來一天需要接待幾十人到現在幾天見不到一個人。

“鄉賢就是民間公序良俗的化身,他們說出的話老百姓願意聽也信服,鄉賢調解和人民調解相結合是更適合本地特色的矛盾糾紛化解之法。”賈汪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黨委書記魏利民說。

在雲龍區黃山街道綠地北社區,居民可以自己舉手表決如何解決身邊的麻煩事兒。

“2015年,社區黨總支就社區居民眾多、需求眾多的實際,按照‘7+X’的模式成立了社區協商議事理事會(以下簡稱理事會)。”雲龍區綠地北社區黨委書記劉天宇一邊指著展示牆畫一邊向記者介紹說。

記者通過牆畫了解到,理事會中7類固定成員包括社區兩委班子代表、業主委員會代表、兩代表一委員、社區較有影響力的群眾代表、法律工作者、熱愛社區工作的退休幹部等。X包括事項涉及的利益群眾代表、政府職能部門、物業、轄區單位等,每次議事團人員規模都在20人左右,還有5個為自願報名參會的居民準備的旁聽席位

“議題要如何收集?如何確定會上討論的議題?”

“我們通過入戶訪談、問卷調查、微信群、QQ等方式收集包括社區公共設施、集體資產等七大類問題。”劉天宇說,“之後會梳理出一份議題清單,根據關注度標記1至5星五個級別,優先解決靠前議題。”截至目前,全區已組建理事會82個,收到協商議題近千個,聘任社會(區)事務協商代表600多名,近千名居民參與其中

“枫桥经验”在江苏 让他们当人民调解员,群众信不信服?

人民調解員深入工地一線調解農民工鄭某等5人勞動報酬糾紛

打造平安邊界促發展

就在記者結束上午採訪後,同行者向記者介紹了蘇魯微山湖交界地區共建聯防聯調機制,讓持續150多年的邊界紛爭變為互相促進發展。

是什麼原因讓延續百年的紛爭化為烏有?記者決定前往一探究竟。經過兩個小時車程,記者抵達蘇魯微山湖交界地區的徐州市沛縣大屯維穩中心。

“微山湖位於江蘇、山東兩省交界地區,其中大屯街道的25個村居中,有12個村居與山東濟寧市微山縣接壤。以前沿湖村民時常發生湖田、湖產糾紛,還多次發生械鬥。”大屯維穩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

自從兩邊簽訂了聯防聯調協議,村上每個月都要跟接壤的七八個鎮舉行聯席會議,交流交流,拉拉呱(拉家常)。要是對面村鎮的幹部家中有婚喪嫁娶的,我們也會去,中秋春節等節日也會去拜訪,以前是想都不敢想。”安莊居黨支部書記寧道龍說,“這兩年涉邊糾紛是一件也沒遇上。

記者瞭解到,2003年7月,徐州、濟寧兩市簽訂《關於聯防聯調共同維護邊界地區社會穩定的協議》,讓這片被紛爭困擾了百年的湖區迎來了穩定。不僅如此,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將原來“四聯”工作機制拓展到“七聯”工作機制,即聯誼協作、上下聯動、糾紛聯調、治安聯防、平安聯創、信息聯通、齊打聯控,實現交界地區無重大糾紛、無民轉刑案件、無群體性突發事件、無重大刑事案件的“四無”目標。

穩定之後,自然是謀發展。近十幾年來,沛縣著力發展個體工商業、高效規模農業和第三產業,多渠道發展經濟,村民對湖田、湖產的注意力得以轉移,縣裡相繼建設柳條編織廠、紡織廠等多個廠房,沿湖12個村的私營個體工業蓬勃發展。

機制再創新拓展專業範圍

“說到底是你蓋房佔了別人的地,還沒經對方同意挖了人家的樹,都是鄰居,大家各讓一步。”這是不久前,邳州市司法局巡迴調解團隊調處一起長達兩年宅基地糾紛案件的現場,這次調解最終讓多次大打出手的兩家人握手言和。

據介紹,這起案件中,糾紛當事人孫某、馮某兩家是鄰居。孫某在重建房屋時佔了馮某0.8公分的地,還把他家的一棵銀杏樹給挖了。此後,只要孫某一開工,馮某就去搗亂,孫某家只得在宅基地上搭建窩棚過日。雙方多次爭吵甚至大打出手,派出所、村委會多次協調未果。

“兩家也因此屢屢上訪,十分棘手。”邳州市車輻山鎮司法所調解室主任劉兆明向記者介紹說。

“收到這個案件後,我們邀請資深律師、心理諮詢師陪調員、土地方面的專家,再加上專職調解員,組成巡迴調解團隊研究對策,制訂方案。經過5個小時調解,終於讓雙方握手言和。”邳州市司法局人民調解管理指導科科長王凌說。

“枫桥经验”在江苏 让他们当人民调解员,群众信不信服?

李某、王某因宅基地糾紛在邳州市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服務中心調解

在新時代“楓橋經驗”啟示和引領下,作為全省人民調解參與信訪矛盾化解試點工作聯繫點,邳州市司法局對轄區內的信訪難題,按照“一案一策一團隊”模式,根據案件性質、特點以及涉及的部門,從訪調對接專家智庫選才組成調解小組,精準出擊,同時根據案件發生的原因、涉及人數、主要訴求、事態發展等情況,在全市25個鎮(街道)進行巡迴現場調解。截至目前,已累計參與調處信訪矛盾50多起

不僅僅是訴調對接方面我們在創新,2013年在全省率先推出讓司法調解員進駐派出所的公調對接工作機制後,我們還將該機制逐步推廣到矛盾糾紛多發、易發領域和行業,積極建立交調、醫調、物調、訪調等對接調解平臺,實現了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全領域建設。”徐州市委政法委綜治協調處處長周曉輝說。

目前,徐州已實現勞動爭議、物業、醫療、道路交通、消費5類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全覆蓋,正在進一步向環境汙染糾紛、銀行業糾紛、知識產權糾紛、工程造價糾紛等專業領域拓展延伸。

記者手記

如何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讓“楓橋經驗”在徐州生根發芽並開出繁花,城市建設者們因地制宜探索出一系列高效實用的糾紛調處機制。

一路採訪下來,記者逐漸瞭解到多重身份的鄉賢調解員、社區協商議事理事會、化解百年邊界恩怨聯席機制等帶著徐州“本土味兒”的“楓橋經驗”新實踐。

讓鄉里鄉親都信服的鄉賢們擔當調解員、讓居民自己決定社區事務、讓本有“仇怨”的雙方坐在一起閒話家常……這些都是當下正在徐州發生的事情。這一連串的矛盾化解機制讓紛爭鈍化在最基層,將城市建設者們的精力集中在經濟發展上,為800餘萬彭城百姓創福祉、謀福利。

編後

“枫桥经验”在江苏 让他们当人民调解员,群众信不信服?

傳承中深化創新中發展,深化“楓橋經驗”本土化發展。本報記者連日來走訪江蘇各地,本報連續刊發7篇報道,集中展現了70多個基層政法單位在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結出的碩果。

南通15年來堅持貫徹大調解機制,持續擴大參與主體、受理範圍、解決效率,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命力在南通各地得到再昇華;南京依靠構建矛盾糾紛化解“五大體系”,讓“矛盾不上交”成為一線基層幹部心中的工作準則;無錫通過科技手段強化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能力,以“網絡+網格”的模式多元化解矛盾糾紛;蘇州從細微之處著眼,推動“12345+網格化+信訪+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深度融合;連雲港整合分散“兵力”,構建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三位一體”運行體系,第一時間發現、就地解決矛盾糾紛;徐州利用鄉賢調解、七聯調解機制等“本土味兒”十足的措施落地新時代“楓橋經驗”,讓紛爭鈍化在最基層。

實踐中,江蘇注重將新時代“楓橋經驗”貫徹到基層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不斷探索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強化基層社會治理,形成具有江蘇特色的“矛盾不上交”的工作體系,有力推動了江蘇政法工作開創新局面、邁上新臺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