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州新城|渡口已成往事 見證新城崛起

淮州新城|渡口已成往事 見證新城崛起

楊溪湖效果圖

在一個有江有河的城市,渡口和橋樑是少不了的重要組成元素,承載著一方百姓的歷史往事。

沱江從淮州新城穿城而過。曾經,沱江兩岸,零星分佈著一個個渡口,在沱江上擺渡的船隻,溝通著兩岸的交通,書寫著沱江之上的水運往事。隨著經濟發展,城市興起,一座座橋樑在江上躍起,逐漸取代了渡口的交通地位。

今年4月1日,成都最後一個大型公益性渡口——位於淮州新城的白果渡口正式關閉,退出歷史舞臺。它見證了一段城市水路交通發展的歷史,以及一個新城發展的鉅變。

淮州新城|渡口已成往事 見證新城崛起

老船工不捨渡口關閉

渡口關閉 塵封一段老歷史

昨日,記者在白果鎮居民的指引下來到了白果渡口。遠遠看見,亭簷上曾經的“白果渡口”4個紅字,如今只剩下1個“白”字。順著長滿青苔的臺階而下,就能看到渡口邊的河堤,通往河堤的路早已被一道不鏽鋼欄杆門攔住,周圍已看不見任何船隻。

“渡口今年3月的時候就封了。現在要過河必須得往前走幾百米,從橋上過去。”白果鎮居民蔣生憲說。今年3月,白果鎮停止了白果渡口的船運,4月1日,白果渡口正式關閉。“記得正式停止擺渡的時候,船工胡用高特別捨不得離開。他是沱江上的老船工,幹這一行37年了。”根據白果鎮居民黃素琴回憶,過去,白果渡口是沱江上最繁忙的渡口之一。每天早上7點半,第一班船準時開船。沱江兩岸,上學的、上班的、趕場的、做莊稼活的人,都在這裡排著隊,坐上64歲老船工胡用高開的船過河。

“以前,沱江兩岸的百姓出行基本都靠渡船,高板、竹篙、土橋等鄉鎮的居民去成都都要走這裡,這是必經之路。80、90年代,這裡的渡船還是人工手撐船,2000年後,才改成柴油機械動力船。”白果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最開始坐船是5角錢一趟,之後坐船是1元錢一趟。後來,政府將各碼頭渡口統一管理,坐船就不收錢了。但遇到下雨和漲水,白果渡口就得停運,而居民們需要過河,就得繞行幾公里的路。在溝通兩岸交通作用上,船運還是有所限制。

淮州新城|渡口已成往事 見證新城崛起

白果大橋

大橋建成 帶動兩岸新跨越

記者沿著白果鎮順江街逆流而上,走了300米左右,來到白果大橋所在地。看到平坦開闊的橋面上,車輛來來往往川流不息,行人漫步在兩邊的人行道上。

“以前我們在成都打工,家裡只有老人孩子,想著老人送孩子上學每天都要坐船渡河,還是有點擔心。現在渡口關閉修通了橋,雖然過河要繞行一段距離,但從橋上走方便、安全很多,擔心就少多了。”白果鎮居民黃思齊說。現在白果大橋已經成為了溝通兩岸的重要交通要道,為居民的出行和城市建設提供著交通上的便利。

據縣交通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白果大橋曾被列入省交通運輸廳“渡改橋”民生工程,於2016年2月啟動建設,2018年1月20日完工。2018年4月13日,項目順利通過交工驗收,標誌著白果大橋正式通車運行。大橋長458米,引道長626米,橋面寬度20米,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瀝青混凝土路面。白果大橋的正式通車,極大地方便了沱江沿岸白果片區廣大群眾出行,降低了水上交通安全隱患。

淮州新城|渡口已成往事 見證新城崛起

建設中的通用航空機場

從“鎮”到“城” 迎來發展新機遇

“渡改橋”僅僅是白果發展的一處縮影。如今,白果被規劃進入淮州新城範圍,將和淮州新城一同在成都“東進”大背景下,迎來新的歷史時期。記者採訪時看到,在白果大橋的西區,成都(金堂)通用航空機場建設工地現場,數百臺各型機械分佈在山坡、山麓、山腳同時作業,如火如荼建設著這一重點項目,場面蔚為壯觀。未來,航空產業作為淮州新城的主導產業之一,將成為人才聚集、產城築建的主戰場,通航機場、航空產城單元、國家航空會展中心、水上跑道等一系列項目的興建,將帶動整個白果片區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大步飛躍,實現從“鎮”到“城”的歷史蛻變。

淮州新城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不忘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位於白果大橋以東、緊鄰成都(金堂)通航產業園東區的楊溪湖溼地公園示範段項目,也在加快建設中。據淮州新城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園總設計面積約70萬平方米,待整個楊溪湖溼地公園建成後,將成為集觀光、休閒、防洪、灌溉、生態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公園,為市民提供一個高品質的休閒娛樂場所。除了楊溪湖公園之外,龍家山公園、中央公園等城市景觀工程也在加緊建設當中,沿江而建的公園城市壯美景觀,將逐步呈現。

渡口關閉,新橋興建,新城崛起。淮州新城將在市委“高築城、廣聚人、強功能、興產業”的精神指引下,奮力創建國家級開發區、著力建設依山傍水大美公園城市新的征程中,搶抓機遇,砥礪前行,推動高質量發展,迎來屬於自己發展的新時代。(據金堂新聞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