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盐的年终总结

一袋盐的年终总结

我叫盐,全名“食盐”。

2600年以来,政府一直决定着我的身价及生活圈,但从2017年1月1日起我就是自由身了。

那个叫发改委的机构解放了我

去年5月,发改委破天荒地决定还给我自由。这个决定惊呆了我和我的小伙伴!因为在河北的我去北京探亲终于合法了!

这次发改委放开盐的价格主要是放开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

现在我的价格终于要放开了,但我和我的哥们儿烟在中国仍然保持专营体制、按计划统购统销,也就是说生产、经营、流通还是需要政府批准,但价格企业们可以说了算。从此以后你们将拥有吃盐的多样选择权,而盐的生产者也会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盐的价格会更加合理,原来由于政策形成的利益不平衡,也将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我被管制的那2600多年

我们被管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中期,当时有个叫管仲的官员率先在齐国对盐实行官方专营,开了中国历史上长达2000多年的食盐财政之先河。

1300多年前,唐代前期盐业政策为民众自由经营,官府征税,安史之乱发生后,财政状况恶化,开始实施盐专卖政策,政府开始控制盐价。

当时官盐价格昂贵,私盐越来越多。清朝初期时,有人靠经营盐发了家,富有的拥有资金千万两,少的也有一二百万两。当时盐的收买权、运销权统归盐商,盐商垄断全国食盐销售,当时,盐政官员有天下第一肥缺之称。盐商富可敌国、黑白通吃,能量非常大。举几个代表人物你就明白了——黄巢(盐商子弟)、王仙芝(非法盐商)、张士诚(非法盐商)。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依然对盐业进行管理,引导个体盐民实行集体化生产,但价格政府是管制的。

到2001年政府意识到过度的管控有很多弊端、比如价格太高、导致贪污受贿等,当年政府提出盐改,也就是从那年起,中国一共经历了6次盐改,直到2011年也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我的人生注定不能平凡

听了我的一点历史之后,你也应该看的出我小小的身体里其实蕴含的大大的能量。

盐业体制改革之前,利益大头都在盐业公司(即批发企业)。如今利益格局被打破之后,在改革不彻底的情况下,既得利益者的阻挠无可避免。

所以改革的这一年,我过得挺不寻常。

2017年的销售旺季,好多外地过来拉盐的车排成了长龙,这样火热的场面可是前所未有的。但当我们被送到外地时,才体会到背井离乡的苦涩。我的很多亲人进入江苏、云南、河南、山东等省份之后遭到当地的盐务局查扣、毁坏、封存下架,有的营销人员被打伤甚至被以非法经营罪羁押……

某省盐务局局长说到,这个问题的症结是现在等于除了盐改方案,什么都没有,而原来专营体制之下的盐业管理条例至今仍未废除。很多人也反应,国务院1996年颁布的《食盐专营办法》以及各省份的盐业管理条例,在改革之后依然有效。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原有专营体制下形成的盐业公司和盐务局,既拥有执法权、管理权,又是经销商。改革之后,为了盐业公司的商业利益,盐务局因此变相阻拦、进行地区封锁,对外省份盐进入本地市场设置层层障碍。

也有多位业内人士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采访时称,造成混战的深层次原因是部分地方盐务局和盐业公司(即批发企业)政企不分。

在一些省份,盐务局和盐业公司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盐业公司总经理同时担任盐务局局长,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现在的我们就期待新的条例和政策的出台,我想政策出台越晚,对生产企业发展可能越不利。我们的四处碰壁的日子也可能会继续持续。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儿,想了解我这一年发生的更多故事,点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