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瘡痂病是不是癌症,土豆瘡痂病有沒有可能治癒

土豆瘡痂病病因病源分析:

土豆瘡痂病病源:

土壤自身帶菌和種薯帶菌傳入土壤,繼而繁殖。在防治得當當年當季不會形成為害;防治不當的情況下,當年當季就會形成為害。土豆收穫後,通過病殘體及土壤存活,有的病菌通過不斷繁殖存活長達十年難以根除。土豆瘡痂病病菌有好氧特徵在透氣良好的沙壤土、沙質土中繁殖快,因此往往沙壤土、沙質土危害重。

2、土豆種植田間土壤的酸鹼度:

土豆瘡痂病病菌在PH值為6-7時是存活繁殖最好的環境,而土豆適宜生長的PH值為5.5-7.0。因長年使用速效化肥追求高產,連作條件下土壤鹼性增大,有利於病菌繁殖,同時也使得有益菌群減少。

3、土豆品種改良之後皮層較薄,早期生長較快,易於被病菌侵染。

4、田間中微量元素失衡,主要是鈣肥、硼肥用量不足。導致馬鈴薯生長不良、免疫力低下。

掌握了土豆的生長規律和土豆瘡痂病的發病規律,根據中醫醫養結合的理論制定出相應防治方案。

以春茬土豆為例:

預防方案:

(1)下種時,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150-300倍噴施定植溝,殺滅土壤中的真細菌;

(2)現蕾期(或下種60天后)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150-300倍+沃豐素600倍,滴灌或衝施,可同時進行葉面噴霧;

(3)開花數量佔1/3時候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150-300倍+沃豐素600倍,滴灌或衝施,可同時進行葉面噴霧。若等到謝花後再用藥,此時的土豆已經進入膨大期長到鵝蛋大小了,細菌已經侵入,後期防治困難。

(1)在普防的基礎上對患病區、上茬患病區、雨後積水區等重點區域,使用青枯立克60-100倍(150-250ml兌水30斤)+大蒜油1000倍(15ml兌水30斤)+沃豐素600倍(25ml兌水30斤)+有機硅,噴霧、穴灌2-3次,每次間隔3-5天,病情嚴重的可適當復配其他化學殺菌劑;

(2)重點防治時間:膨大期遇高溫、多雨天氣,應強化普防措施如:提高用藥濃度、增加用藥次數。

土豆瘡痂病防治經驗

1、噴施定植溝:

土壤消毒殺死病原菌;修復種塊創傷面,提高種塊抗侵染能力;在藥液所到處一定時期內形成保護區使植株免受侵染;營養復壯快速提苗增強株體免疫力。

2、花期普防(現蕾期、開花1/3時):

開花時土豆迅速進入幼果膨大期,表皮細嫩、膨大時易於擦傷,易被病菌侵染,侵染後易於快速繁殖形成病灶,進而形成瘡痂面。

通過噴霧藥液傳導至根部殺死病菌,在有效保護期內殺死周邊病菌對幼果形成保護,並修復幼果傷口減少病菌侵染途徑。

噴施中藥後葉片大、厚、舒展、油綠,光合作用強有明顯的復壯作用,能夠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重點防治:

對上茬患病區、雨後積水區作為重點防治區位,視情況採用提高濃度、增加用藥次數或小區域穴灌等方法重點防治。

4、用藥方案多樣化:

中草藥製劑具有無藥害、無殘留、不抑制生長的特點,這為用藥方案多樣化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說可以結合病害情況根據不同發病環境(溫度、溼度),採用不同的配方、不同的劑量、不同的間隔期用藥。

土豆瘡痂病是不是癌症,土豆瘡痂病有沒有可能治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