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被稱為植物的“癌症”,切斷傳播途徑才能有效防治

這幾年來,在農業生產中各種病蟲害的發生情況越來越嚴重,而且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以往很少發生的病害,現在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而植物病毒病,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病害。

提起來病毒,人們第一印象就是難以防治。因為病毒不同於一般的細菌或者真菌引起的病害,針對植物病毒病沒有太好的治療方案。很多朋友說起來病毒病就十分頭疼,把病毒病稱為植物的“癌症”。在他們看來,植物一旦得了病毒病,那就只有等死的一條路,區別在於存活的時間長短罷了。

目前,植物病毒病已經成為農業生產的一大障礙,發病的作物種類和麵積十分廣泛,特別是效益較高的經濟作物發病,給農民朋友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那麼植物病毒病為何難以防治?難道真的沒有方法去解決這種問題嗎?下面老王就為大家講一下什麼是植物病毒病,以及相應的防治措施,供各位朋友參考。

什麼是植物病毒病

植物病毒病屬於世界性的一個難題,關鍵在於植物病毒病不同於細菌性或者真菌性病害。常見的細菌性病害或者真菌性病害,由細菌或者真菌引起。細菌屬於具有細胞核的原核性單胞微生物,真菌則是具有細胞核和細胞器的微生物。無論是細菌還是真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和水中,它們通過分解有機物獲取營養。在農業生產中,細菌和真菌既有有利的一面,譬如用來製造生物肥料或者加工發酵。同時也有有害的一面,一些有害細菌和真菌侵染作物引發作物病害。

病毒病被稱為植物的“癌症”,切斷傳播途徑才能有效防治

病毒結構

而病毒的形體比細菌和真菌小的多,多數只有頭髮直徑的萬分之一大小,一般在上百萬倍的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病毒。病毒結構簡單,僅由核酸和蛋白質外殼構成。蛋白質外殼決定了病毒的形狀,常見病毒呈桿狀、線狀或者其他球形形狀。

病毒相比細菌和真菌,它沒有細胞結構屬於原生微生物。引發植物病毒病的病毒由於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寄生在植物細胞中,通過掠奪正常細胞的營養用於自身複製繁殖,從而對作物產生危害。

由於植物病毒病是病毒寄生在植物正常細胞內與寄主共生,我們通過藥物很難對其進行滅殺,目前也沒有相應的防治病毒病的藥物。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大多數的植物病毒只能在植物活體內存活,譬如莖葉、果實、種子,一旦植株死亡,病毒也隨著植物細胞的死亡一起死亡。僅有少數的植物病毒可以在植物殘體中保持一段時間的活性,或者通過寄生在昆蟲體內繼續傳播。

而且,植物病毒不同於其他細菌或者真菌性病害,植物病毒的發生具有專一性,某種病毒通常只能侵染同一種作物,無法在其他的作物之間互相傳播侵染。

病毒病被稱為植物的“癌症”,切斷傳播途徑才能有效防治

病毒能夠通過蚜蟲進行傳播

雖然植物病毒病危害作物單一、離開活體植株難以存活,但在同一種作物中傳播途徑比較廣泛。譬如可以通過蚜蟲等蟲害、種苗、田間管理出現的傷口等方式,病毒侵染正常的植株造成危害。特別是高溫高溼季節,作物的抵抗能力下降,大面積種植同一種作物的區域,病毒病的發生傳播速度很快。由於無法使用藥劑防治,嚴重的情況下造成大面積的作物減產甚至絕收,給農民朋友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植物病毒病的危害及症狀表現

常見植物病毒病多發生在經濟作物,以蔬菜、果樹為主。經濟作物產量高、生產期短,每年從土壤中掠奪大量的營養元素,導致作物因為營養匱乏抵抗力弱容易發生病毒病。每年因植物病毒病帶來的經濟損失十分巨大,雖然近幾年來研發出來一些治療植物病毒病的藥物,但是還是通過提高作物抵抗力的方式進行防治,效果不太理想。

作物一旦被病毒侵染,正常細胞的養分被病毒掠奪,導致作物生長出現異常,嚴重情況下導致作物死亡。一般植物病毒病發生之後會出現下面幾種症狀。

1、葉片變色

病毒危害植物的正常細胞,而葉片是植物製造養分的器官,所以當作物感染病毒病之後,通常在葉片先表現出來。葉片由於細胞養分被病毒掠奪,染病植株葉片出現失綠現象。

病毒病被稱為植物的“癌症”,切斷傳播途徑才能有效防治

蘋果花葉病毒病

由於植物可以被多種病毒複合浸染,發病的症狀表現也有所差異。通常病葉主脈及側脈變色失綠黃化呈網紋狀,葉片出現黃色的斑點。隨著病情的加重,葉片斑點逐漸擴大呈壞死狀,導致葉片出現濃綠或者淺綠、黃色相間,看起來整個葉片像花臉一樣,我們通常稱之為花葉病。

患病植株葉片光合作用下降,植株生長緩慢矮化,同時節間變短,開花坐果數量減少品質差。很多朋友把這種病毒病症狀誤認為缺素症,它與缺素症有很大的區別。缺素引發的黃化多發生在特定部位葉片,而植物病毒病引發的花葉全株均可發病,植株矮化伴有落葉的發生。

2、植株組織壞死

由於植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細胞內,植物對病毒存在過敏性反應,會導致植物細胞或者組織的死亡。特別是新梢、新葉、果實、根系這類比較柔嫩的組織,對植物病毒比較敏感。

通常在葉片和果實上表現出斑駁狀的壞死斑點,而其他部位特別是新梢,幼嫩部分組織壞死呈褐色,導致頂部枝梢出現乾枯的現象。患病植株多出現落葉、落花、落果等現象,嚴重的情況下導致整個植株乾枯死亡。

病毒病被稱為植物的“癌症”,切斷傳播途徑才能有效防治

西紅柿條斑病毒病

如西紅柿感染病毒病之後,植株莖稈出現暗綠色下陷條紋,隨著病情的加重變為深色油浸狀壞死條斑導致病株逐漸枯萎死亡。果實畸形內部有褐色條斑,嚴重情況下果實變褐腐爛。

3、葉片或果實畸形

植物病毒影響植物正常的新陳代謝,而作物的生長靠代謝產生的各種生長素和激素來調控。一旦作物新陳代謝出現問題,引發作物生長異常,譬如生長遲緩。同時葉片和果實細胞局部細胞受到侵染出現畸形、脫落等問題。

病毒病被稱為植物的“癌症”,切斷傳播途徑才能有效防治

黃瓜病毒病葉片畸形

如黃瓜苗期感染病毒病之後,幼嫩新葉呈濃綠與淡綠相間花葉狀或者黃綠相間狀花葉,病葉小出現皺縮,嚴重情況下捲曲,同時黃瓜瓜條凸凹不平或者畸形。嚴重的時候黃瓜脫落、植株枯萎死亡。

植物病毒病的發病規律

植物病毒病具有發病速度快、範圍廣、防治困難危害大等特點,是農業生產中讓農民朋友極為頭疼的一種病害。植物病毒病的發生與作物抗性有很大的關係,一般大田作物生長期長產量較低,即使在粗放管理下對植物病毒的抵抗力較強,很少出現植物病毒病的發生。

病毒在植物活體中存活,自身沒有脫離病株進行傳播的功能,通常靠種子、寄主或者農事操作過程中汁液傷口傳播。特別是蚜蟲、煙粉蝨等刺吸性害蟲,是植物病毒病田間傳播的主要途徑。在農業生產中,這類刺吸性害蟲的活動高峰期,病毒病的發病幾率會大大增加。

病毒病被稱為植物的“癌症”,切斷傳播途徑才能有效防治

陰雨天氣病毒病容易發生

同時植物病毒病的發病與溫度溼度有很大的關係。在合適的氣候條件下,病毒能夠迅速複製增殖,作物病害發生較重,一般溫度低於10度、高於35度的情況下發病較輕。有時候我們發現植物得了病毒病,在持續高溫一段時間之後症狀消失的情況,就是這個原因。

但是症狀消失並不意味著病毒已經死亡,在氣候再次變化到適宜的條件下,病毒病會再次的復發繼續危害作物。

此外,連陰雨天氣、光照不足也會導致病毒病的爆發。在陰雨天氣或者光照不足的情況下,作物光合作用下降,植株的營養生長受到抑制引發免疫力下降,易於植物病毒的複製從而對作物產生危害。因此在重茬連作、施肥不合理的農田,作物缺乏營養生長衰弱,是病毒病容易發生的根源所在。

如何防治植物病毒病

上面我講了植物病毒病的發病特性,大家應該明白植物病毒病為何藥物防治不理想的原因。因此,防治病毒病我們一定要從源頭著手,切斷病毒的的傳播途徑,同時結合提高作物長勢的方法,提高作物抗病能力,才能有效的控制植物病毒病的發病幾率。下面老王為大家講一下植物病毒病的具體防治措施。

1、選用無病種子或者苗木

由於病毒離開活體之後很難存活,在農業生產中,種子或者苗木攜帶病毒是植物病毒病的發生源頭。我們在購買種子或者苗木的時候,一定要選用有質量保證的產品,加強檢疫工作,避免病毒病的發生。田間一旦發現發病植株,及時拔除帶出田外銷燬,減少病毒病的來源。

病毒病被稱為植物的“癌症”,切斷傳播途徑才能有效防治

增施農家肥改善土壤結構

2、科學施肥提高作物長勢

常年使用化肥導致土壤酸化板結影響作物根系吸收營養,另外在重茬連作的情況下中微量元素匱乏,作物的長勢容易出現衰弱,對病毒病的抵抗能力下降引發病害。我們要加強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的使用量,每畝用有機肥1-2噸、生物菌肥40-80公斤。通過改善土壤結構為作物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提高作物對病毒病的抵抗能力。

3、防治病蟲害切斷傳播途徑

病毒病可通過蚜蟲、煙粉蝨、薊馬、蟎蟲等害蟲進行傳播,在這些害蟲的發生期,我們應根據每種害蟲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滅殺,切斷植物病毒病在田間的傳播途徑。

病毒病可防控,不可治癒,多由刺吸式口器害蟲傳播,刺吸式口器害蟲可用吡蟲啉,吡蚜蚨蟲胺,啶蟲脒等防治,病毒病用香菇多糖,幾丁聚糖,氨基寡糖,鹽酸嗎啉呱噴霧。

4、藥物防治

病毒病只可防控不可治癒,一旦作物發生病毒病,我們應採取相應的藥物提高作物對病毒的抵抗能力,降低病毒病對作物的危害。目前常用的藥物有病毒立克、抗病威、病毒A、病毒B、病毒殺星等產品,在病毒病發生較輕的情況下使用2-3次即可,如果病情嚴重,這些藥物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