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遷,造就美好生活新圖景

遠眺位於巴塘縣城南郊的桃源地巫新村,獨具藏鄉風情的黃、白、橙色為基調的建築掩映在群山懷抱之中。巴塘縣地巫鄉中珍、甲雪、壩夥3個最偏遠村莊219戶農牧民因為處於整體性地質滑坡帶,已整體搬遷到縣城,並通過推進光伏發電、桃園種植、民宿接待等產業發展和轉移就業、社區治理,幫助當地居民建立起多條增收渠道,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易地搬迁,造就美好生活新图景

桃源地巫新村

家住地巫鄉壩夥村的多吉家於去年9月12日,搬進了現在所居住的寬敞明亮的大房子,是坐落在縣城附近的這個搬遷點上的第一批住戶。看到我們的到來,多吉熱情的招呼大家,妻子澤仁拉姆則趕緊去打酥油茶招待大家。

地巫鄉壩夥村村民 多吉:我們的原住地居住和生活條件很險惡。路途很遙遠交通條件差,也沒有蟲草等其他資源,更嚴重的是地質災害嚴重,山體滑坡很危險。

多吉以前的家在離縣城200多公里的地巫鄉壩夥村,因處於山體滑坡地帶,房子垮了好幾次,經過幾番修補還是無法入住,最後只好到親戚家借住。在親戚家借住了一年多才搬進如今的房子,現在三個孩子都在縣上讀書,離家又近,多吉和妻子兩個看著近190平米的2層樓房,想著現在的幸福生活,難掩內心的喜悅。尤其是妻子澤仁拉姆,一談及現在的新生活,就笑得樂開了花。

易地搬迁,造就美好生活新图景

多吉給房前的玉米地澆水

地巫鄉壩夥村村民 多吉:現在在縣委政府鄉黨委政府的愛護幫助下我們搬上來了,我們都很高興。不管是交通,送子女上學校,治病就醫,用電都很方便。所有村民都說非常好。我們從艱苦的地方而來,生活那麼便利沒有想到過,住上那麼好的房子沒有想到過,住在這樣美麗的地方沒有想到過,大家都說很幸福。

多吉還告訴我們,巴塘夏邛鎮架炮頂村地巫鄉易地搬遷點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桃園地塢。之所以有這麼好聽的一個名字,緣由該項目建在巴塘縣城邊上,綜合考慮產業發展、地形地貌和民俗文化,巴塘縣與對口幫扶的雙流區特以此定位命名,重點發展一三產業互動,重點以桃花、果木產業為主,搬遷入住後村裡將成立專業合作社,發展旅遊經濟。同時,結合新村毗鄰國道318線的優勢,鼓勵和支持群眾發展藏家樂和庭院經濟,讓群眾過上好生活。結合地方黨委政府和雙流區的這一規劃,剛搬進新家一年的多吉,現在已經有個種植著辣椒、番茄、小白菜、玉米的菜園子,不僅美觀而且經濟,過著桃源般的美好生活。

易地搬迁,造就美好生活新图景

桃源新村

據瞭解,地巫鄉中真、甲雪、壩夥3個村整村搬遷項目安置點佔地229.2畝,共涉及119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4戶,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戶75戶,基本上都是路不通、沒產業、又缺水、生活確實艱難的住戶。

地巫鄉鄉黨委書記 扎西彭措:2003年省地質隊對我們整個轄區內進行了地質勘查,對3個行政村確定為整體性滑坡帶, 3個行政村共有219戶,1000多號人,搬遷啟動也是從03年開始了,整個地巫鄉搬遷分為3個階段,第一批就是我們所謂的投親靠友,插花式移民,國家給予一定的補助;第二批是我們現在我們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鄉黨委的共同努力下,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之下,縣委政府是共同解決了一塊地, 搬了57戶;剩下的就是我們119戶,進行了我們第三輪搬遷,也就是徹底的搬遷,219戶進行了全面的搬遷,第三批搬遷是結合了我們地質災害移民搬遷和我們扶貧異地搬遷,是這兩個相結合的,在縣上統籌資金整合項目,是這樣一塊進行的。

為了徹底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難題,巴塘縣充分利用省上出臺的“藏區六大民生工程”這一政策,加上成都市雙流區對口支援的助力,幫助地巫鄉的119戶群眾實行易地搬遷安置。2016年初,該項目通過整個各種政策資金,按照人均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的標準,採取統一規劃,政府扶持,群眾投工投勞的方式進行建設。

地巫鄉鄉黨委書記 扎西彭措:通過雙流援建,廣東援建等各項資金的支持,巴塘縣委政府的整體整合項目之下,新的一輪搬遷開始以後,老百姓以前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徹底改變,更是徹底的解決了地巫鄉三村老百姓的安全問題,同時老百姓也安居樂業,並且對後期的產業上也進行了很好的規劃。

易地搬迁,造就美好生活新图景

地巫鄉舊址

壩夥、甲雪、中珍三村搬遷後,農民群眾無更多的土地種植,缺乏固定收入來源。為確保百姓搬進來、留得住、過得好,地巫鄉黨委、政府積極謀劃,統一規劃,計劃充分利用地巫三村舊址土地實施花椒基地建設項目,花椒樹栽後預計第二年投產見收益,第五至六年進入盛果期後畝產量預計達260斤以上,畝效益達5000元以上,從而帶動農民群眾共同增收致富。目前利用安置點周邊閒置土地建設集體桃林觀光區,發展民俗接待和水果採摘銷售產業,帶動群眾增收。利用農家資源,發展庭院經濟。景觀化處理各戶房前屋後約200平方米空地,打造富有康巴風情的藏家園林,開闢藏家菜地,發展民俗接待,促進群眾增收。同時鄉黨委政府預留集體資產,為發展集體經濟做好準備,計劃利用原住地閒置土地,發展農作物規模種植,組建成立種養殖、家政服務等合作社,對搬遷點、原住地集體資產進行統一經營管理。根據桃園地巫搬遷點日照強,日常時間長的特點積極探索光伏扶貧,拓展增收渠道。投入200餘萬元,採取“自發自用、餘電上網”的方式,利用各戶屋頂空間為每戶建設光伏發電設施,拓展群眾持續增收渠道.

易地搬迁,造就美好生活新图景

桃林觀光園

地巫鄉鄉黨委書記 扎西彭措:目前,應該來說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安全都得到了良好的保證。我們作為踐行者,也看到了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同時,我們也相信老百姓在我們國家及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幫助下,老百姓的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