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編織”脫貧夢 湘西“惹巴妹”演繹鄉村“織女”美好生活

“在中間這個位置需加針,加針後再回過來兩針……”對著手機鏡頭,35歲的土家族姑娘譚豔林正為近千名“織女”講解展示編織要領,這些“織女”大多為留守婦女或殘疾人。

譚豔林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一家手工織品公司老闆。考慮到“織女”們因疫情受困家中,她只得先將原材料快遞至每家每戶,再通過“雲端”指導大家趕製訂單。“做好的織品照常按件計酬,不能讓大家因為疫情收入受損,別好不容易脫了貧又返貧。”

巧手“编织”脱贫梦 湘西“惹巴妹”演绎乡村“织女”美好生活

疫情期間,惹巴妹手工織品有限公司開發的手工編織口罩保護套。 受訪者供圖

龍山縣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曾是國家級貧困縣。因為山多地少,外出打工曾是當地百姓謀生的主要選擇,留守老人、婦女現象十分普遍。

2009年,譚豔林因摔傷致半身癱瘓的姑姑譚金桂,通過編織手工藝品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受此啟發,加之當地大多數農村婦女都有編織基礎,在沿海從事外貿工作的譚豔林決定回鄉創業,於2011年在龍山縣城創立了惹巴妹手工織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惹巴妹公司”)。

“‘惹巴’在土家語中是‘美麗’之意,希望讓更多像姑姑這樣的殘疾人和留守婦女通過編織重拾信心,把生活越過越美。”譚豔林說。

考慮到湘西交通不便,譚豔林便註冊網店走線上銷售路線,同時利用以前的工作資源對接外貿公司,在網上搜羅國外的求購信息。毛線在“織女”們的一雙巧手中開出了“花”,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精美手工織品迅速打開了市場。

巧手“编织”脱贫梦 湘西“惹巴妹”演绎乡村“织女”美好生活

譚豔林製作手工織品。 受訪者供圖

2019年,惹巴妹公司銷售額達4000萬元,目前已在湘西州8縣市開設扶貧車間20餘個,幫助1475人在家門口就業。公司員工98%以上都是女性,其中包括226名殘疾人和91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每年人均增收2萬餘元。她們手工編織的鞋帽、服飾、居家擺件等,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超過80%的產品銷往美國、意大利、法國、馬來西亞等近十個國家。

隨著訂單越來越多,譚豔林相繼開發出嬰兒鞋帽、創意禮品、盆景盆栽等500多個產品,並申請了1項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註冊馬德里國際商標2個。一款“穿了不掉鞋”的嬰兒針織鞋自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後在海外銷量暴增。

脫貧戶向桂花現在是惹巴妹公司的老師傅了。因早年落下殘疾無法外出打工,向桂花只能守著家裡的幾分田地和兩個孩子度日,不愛與人說話。被譚豔林找到時,她完全沒想過,居然會有工作“找上門”來。

巧手“编织”脱贫梦 湘西“惹巴妹”演绎乡村“织女”美好生活

惹巴妹手工織品有限公司出品的“白衣天使”紀念品。 受訪者供圖

“有些事一隻手做不好,這個做起來很輕鬆。”如今,向桂花憑著一隻左手穿針引線,上下翻飛,一個月能有3000多元的穩定收入,還成了編織班的老師,不僅在農村建了新房,人也變得樂觀開朗。

往年這個時候,譚豔林正在世界各地參加手工藝品展銷會、國際博覽會等,為下半年的訂單奔忙。“上半年的訂單在年前就排滿了,現在我們做的都是年前接的海外訂單。”譚豔林說,這批訂單大概還能做一個多月。

為更好地把其它湘西特色產品帶出大山推向世界,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譚豔林還籌備成立了惹巴妹進出口貿易中心。“原定於今年3月正式運行,可能要推遲幾個月了。”不能出門的日子,譚豔林正忙著研發教學新品,打通境外電商平臺等銷售渠道。(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