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霸主:每日優鮮的「生意經」

生鲜霸主:每日优鲜的“生意经”

提到每日優鮮,很多消費者都不陌生。“生鮮品類豐富”、“快至一小時送達”、“價格實惠”……都是它的標籤。就在上個月,每日優鮮剛剛宣佈完成新一輪4.5億美元融資,本輪融資由高盛Goldman Sachs Investment Partners (GSIP)、騰訊、時代資本、Davis Selected Advisers領投。這是它成立三年多以來第七次融資,也是騰訊主導的第四次領投。

生鲜霸主:每日优鲜的“生意经”

然而,生鮮電商並不是一個好做的生意。一方面,前期倉儲、冷鏈投入巨大;另一方面,生鮮商品來自線下的競爭以及需要培養用戶習慣。最關鍵的是,在整個鏈條環節中,就像“不賣隔夜肉”一樣,水果的淘汰率高,導致成本也高。因此,大部分生鮮電商不是被兼併就是倒閉,僅有1%能夠實現盈利。

生鲜霸主:每日优鲜的“生意经”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生鮮電商的市場潛力卻很大。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8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消費洞察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的市場規模為1391.3億元,同比增長59.7%;到2020年,整個市場規模會進一步提高至6000億元。可以說,

生鮮電商行業近幾年內都將保持100%的年均增速。

如此看來,在巨大的市場機遇面前,誰的商業模式最先獲得市場的認可,誰就佔領了先機。那麼,每日優鮮又是如何從眾多電商中脫穎而出,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呢?

“多”:增加精選商品種類

根據相關的報道,目前每日優鮮“精選品類”的SKU大約在300左右。所謂SKU,簡單說就是一個單品,也是大型連鎖超市物流管理的一種辦法。按照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的說法,每日優鮮深耕全球優質供應鏈,將精選3000種生鮮商品,為年輕消費者佔主流的用戶人群提供多樣選擇。

生鲜霸主:每日优鲜的“生意经”

在徐正看來,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需求,才是真正的商業本質。因此,每日優鮮重點要解決的是用戶對生鮮的全套購買需求。其目前所採取的“全品類精選策略”,正是為了尊重用戶購買行為背後的原理。

未來,通過繼續加大資金投入,3000個SKU的目標一旦實現,就會為每日優鮮打造更強有力的品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與用戶的粘性。

“快”:前置倉模式提高配送效率

在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上,每日優鮮首創的“前置倉模式”為生鮮電商企業提供了可借鑑的範本。其在主要城市建立起“城市分選中心+社區配送中心”的極速達冷鏈物流體系。在幹線部分,每日優鮮選擇冷藏車運輸,末端配送利用網點密度將距離縮短到離用戶身邊三公里的範圍,通過縮短配送時間讓產品更保鮮。這樣的商業模式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也是縮短配送時間,提高配送效率和管理的唯一途徑。

生鲜霸主:每日优鲜的“生意经”

目前,每日優鮮正在全面推進“百城萬倉億戶”計劃。即覆蓋100個城市,拓展10000個前置倉,為一億戶消費者提供一小時送達服務。

生鲜霸主:每日优鲜的“生意经”

除此之外,每日優鮮還推出了無人零售“便利購”。通過連接建築物級的最後100米,進一步擴大每日優鮮的覆蓋範圍,讓用戶更“快”的買到想要的商品。該項目上線僅一個月,就已經和超過500家企業達成了合作,其中知名企業有聯想、海爾、普華永道、新東方等。

“好”:專注對好產品的打造

從創辦每日優鮮開始,徐正就將每日優鮮的目標人群定位為80、90後這個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群體。他認為,正是因為這個群體的成長,才迎來了現在消費領域的新變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他們不僅對購買生鮮商品的需求增加,同時更傾向於在網上購物。與此同時,他們對商品品質及消費體驗要求又都比較高。因此,每日優鮮在講究快的同時,非常注重對“好”產品的打造。

生鲜霸主:每日优鲜的“生意经”

今年初,每日優鮮推出了19.9元的爆款車釐子,可以說是“好產品”的典型案例。按照每日優鮮的說法,這款產品是由其花了三年的時間,從產地直採源頭入手,所以儘管價格已經相當便宜,但是仍然有利潤空間。

“省”:補貼燒錢讓用戶獲利

眾所周知,互聯網經濟中最簡單粗暴的獲客手段,就是價格補貼。“滿89減40”水果券、新人專享“滿59送50”券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刺激新用戶“不買白不買”的心理,另一方面通過補貼活動讓老用戶重複購買。

生鲜霸主:每日优鲜的“生意经”

對於消費者來說,會從潛意識裡拿每日優鮮的價格與傳統超市、水果店進行比較,所以只有讓用戶覺得“省”,才會有滲透率、留存率和市場佔有率。幸運的是,每日優鮮具備這樣的實力。騰訊作為背後的投資人,先後主導參與了四輪融資,由此看來,每日優鮮並不差錢。

如今,每日優鮮已經佔據了市場的先機。但從長遠來看,如何在脫離了價格補貼後,繼續讓用戶以更省的價格買到優質的生鮮,才是未來更值得思考的問題。

生鲜霸主:每日优鲜的“生意经”

《99%的生鮮電商難盈利,每日優鮮憑什麼做到了?》來源:神農島

《三年7輪融資,騰訊四次領投,這家生鮮電商是怎樣脫引而出的?》來源:品牌頭版 作者:林川

延展閱讀:

當90年代的旺旺不“旺”,還能贏回年輕人的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