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首位华裔省督|潮商林思齐

在加拿大华人世界里,集企业家、政治家、慈善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的林思齐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经历的知名人物,也是该国最有影响力的华裔之一。


加拿大首位华裔省督|潮商林思齐


▲林思齐

  生于香港富豪之家的林思齐本可以平稳地做一个安逸舒适的“富二代”,他却选择中年时放下家族事业,到海外寻求发展,白手起家,并最终在北美建立起了规模宏大的地产王国。在商界获得成功后,林思齐又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回馈社会的工作中。他不仅协助新移民商家在加国站稳脚根,还积极参政议政,并成为加拿大立国以来的第一位华人省督。此外,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资助过许多公共工程,为移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青年时代遭遇磨难三度死里逃生


林思齐祖籍广东揭阳金坑,1923年生于香港的优渥之家。父亲是香港著名的银行家,嘉华银行的创办人林子丰。林子丰很早就离家出外闯荡且创业有成,于1922年在广州创办嘉华银号,后迁到香港,注册为嘉华储蓄银行,并于1949年易名嘉华银行。林子丰不仅是香港大名鼎鼎的金融家,还是声誉卓著的教育家,是香港培正中学、浸会学院的创办人,还曾任香港潮州商会第11届会长。


加拿大首位华裔省督|潮商林思齐


▲林子丰

由于家境优越,林思齐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小学和中学林思齐分别就读于培正学校和民生书院,大学则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


加拿大首位华裔省督|潮商林思齐


▲广州岭南大学旧照

青年时代,林思齐曾三度遭遇危重险情,所幸最终均化险为夷,大难不死。这一经历也成为林思齐传奇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性格作风、处事态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40年,年仅17岁的林思齐奉父亲之命到越南西贡(现称胡志明市)公干,不幸在当地遭法国军车辗压,腿部受伤溃烂几乎丧命。当时,他被送到一家法国军方医院,在缺乏麻醉剂的情况下施行两次手术,又与家人失去联络,几乎陷入绝境,所幸他身体基础好,加上意志顽强,最后竟奇迹般地康复。

时隔四年后,林思齐从广州湾去澳门,他所乘坐的机动船“顺进丸”航行途中遇上海盗。林思齐与叔叔林树基不甘束手就擒,毅然跳海,靠良好的游泳技术及运气捡回性命。叔侄二人落难南鹏岛12天,终于遇上日本船只,把他们带回香港。

第三次大难是抗战期间,林思齐奉父命由澳门往广州湾,准备乘机动船“永华号”到越南海防做生意。到广州湾后由于临时决定要先拜会法国公使,未能赶上原订船,不得不改乘较晚一点开出的船。稍后传来消息,“永华号”在航行至海南岛附近水域时遭美军潜艇射中四颗鱼雷击沉,船上逾400人都罹难,而林思齐则因为已改乘另一船而再次逃过一劫。

见儿子三次死里逃生,原本有意早日让林思齐继承家业的林子丰深信上天是对其“另有安排”,因此不再坚持要他辍学做生意,让他重返岭南大学继续学业。1947年林思齐在岭南大学毕业,随即远赴美国费城,入宾夕法尼州坦普尔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取得学位后,他还曾在纽约大学攻读过经济学课程。

1950年,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林思齐返回香港,从事教育、工商业和金融业,并曾担任其父创办的嘉华银行总经理一职。三度经历生死攸关的磨难之后,林思齐的名利观念趋向淡泊,性格也更加平易近人,这反倒令他在商界如鱼得水,此后事业一路顺风顺水。他还继承父志,关注公益事业,于20世纪50年代发起筹建医院,经13年奔走,终于设立了浸会医院。

人到中年远走异国开始新的打拼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年过四旬的林思齐已成为香港商界同仁中的佼佼者。他不仅事业有成,而且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与妻子陈坤仪在1954年结婚,两人一直感情深厚,相敬如宾,并共同养育了3个女儿。在常人看来,他完全可以平稳安逸地过他的“富二代”的小日子。但出人意料的是,在44岁那年,林思齐突然决定放下家族事业,移民加拿大,通过自己的汗水,创造自己的事业。


加拿大首位华裔省督|潮商林思齐


▲林思齐与妻子陈坤仪

林思齐之所以选择“出走”,其实与多重因素有关。早在1961年他游览北美、踏足加拿大卑诗省会维多利亚市时,就深深地被当地美丽景色吸引,萌生移民念头,但因身负家族事业重任,让他难下决断。1967年,香港受大陆“文化大革命”影响,也爆发了一场当时港人称之为“反英抗暴”的运动,香港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动荡,工商业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当时,林思齐想利用50万加元现款及同等价值的嘉华银行股票,收购一家濒临倒闭的信托公司,但遭家族成员反对。林思齐感到手脚受到束缚,有意选择自行创业。恰逢当年加拿大移民政策改变,转用计分制,欢迎世界各地移民。于是,时年44岁的林思齐毅然决定放弃香港的事业,携妻带女移民枫叶之国。

1967年5月,辞去香港嘉华银行总经理职位后,林思齐带着夫人和3个女儿移居温哥华,白手起家,重新开始。离港时,林思齐仅带有6万加元,最初全家租住在温哥华只有一个睡房的套房。原本以为自己的银行从业经历及经商经验会派上用场,可惜初到异地,林思齐处处碰壁,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带去的钱也很快花去大半。

身处逆境,但林思齐并不因此而气馁,而是立志投身房地产市场。他一方面积极努力,四处求职,一方面寻找机会,充实和提高自己。一开始,林思齐找到一家地产公司当经纪人。他白天周旋于房地买主之间,晚上进哥伦比亚大学夜校读书,修读地产估值等课程。他勤奋苦读,并购买了大量的书籍、报刊,每天都挤出时间读书,有时太疲劳,就用胶布贴着上眼皮,强迫自己不打盹,把书读下去。起初,他工作十分劳累,薪金也很低薄,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低水平的生活。尽管面临较大压力,林思齐仍然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地边读书边工作,使他逐步有了经验,从而为日后在房地产经营上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加拿大首位华裔省督|潮商林思齐


诚信为本巧妙经营建起地产王国

1968年,林思齐与友人陈俊合伙,创立新利华地产发展公司(Sunneyvale Development Ltd.),正式进军加国地产市场。透过家族关系,林思齐成功游说包括霍英东、李兆基和冯景禧在内的多位香港商人,由他们出资投资加国地产,再成立20多家地产公司,让他们各自出任公司主席,自己则出任总经理,亲自打理业务。

因为林思齐以诚信作为做生意的原则,广结善缘、以诚待人,加上他对房地产有独到眼光,善于运筹帷幄,巧妙经营,所以很快在地产业界闯出一片天地。

1972年,林思齐正式取得加拿大公民身份,并在翌年创立加拿大国际房地产公司(Canadian International Properties Ltd.)。

林思齐时时关注着北美地产市场的动向。最能显示林思齐独到眼光和精明赚钱术的例子就是美国旧金山市中心的“保险交易大厦”买卖生意。

1973年,石油危机困扰世界经济,美国地产业一蹶不振,银行借钱十分保守,多间地产公司遭遇融资困难。旧金山市中心的“保险交易大厦”以400万美元放盘,识货的林思齐看准这座大厦有升值的潜力,便打算出手。可是,正在他筹款的时候,大厦被一个犹太人以425万美元抢先买了。林思齐请这个犹太人吃饭,交朋友,一方面称赞犹太人有眼力,一方面希望将来若有意转卖请先告诉他。果然,9个月后,这个犹太人致电给他,愿意以540万美元相让。尽管对方一下子赚了115万美元,林思齐却没有半点犹豫,不讲价钱便买了下来。不过他提出一个条件,就是希望犹太人先借款给他,借期7年,年息7厘。这个犹太人凭着对他的信任,于是答应了他。林思齐买下这栋大厦后没过多久,地产生意突然形势转好,一个英国大地产商愿出2250万美元现金买下,生意自然很快成交,仅这一笔买卖,林思齐就净赚了1710万美元。

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努力,凭着超人的才华与毅力,为人处事的信义与善良,林思齐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规模宏大的房地产王国,业务扩展至整个北美西部,他个人的财富达到10亿多美元,其才华、魄力令当地的地产大佬们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加拿大首位华裔省督|潮商林思齐


华人荣光,退出商界参政议政成为首位华裔省督


人们常说,商场如战场。林思齐在商场打拼驰骋数十年并获得极大成功,可谓“战功卓著”。然而,正当事业及社会人脉达到高峰之际,林思齐却在1983年刚刚年届六旬时选择退休,把名下生意结束、转让,开始了与世无争的新生活。


从商界激流勇退后,林思齐并没有闲居家中,无所事事,安度晚年,而是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回馈社会的工作中。他发起成立了加拿大香港侨商会,协助新移民商家在当地站稳阵脚。他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鼓励新移民积极投入新生活。


最广为人知的林思齐名言,就是他奉劝新移民既然选择加拿大,就应该不要再缅怀过去,要在新天地落地生根,融入加国社会。同时,他也有“ABC”金句:“接受”(Acceptance)、“归属”(Belonging)和“贡献”(Contribution),更希望藉此鼓舞新移民努力奋斗。


在慈善事业上,林思齐也倾注了很多心血。在加拿大,林思齐和他的夫人陈坤仪以乐善好施闻名遐迩。他成立林思齐博士夫妇基金会(Dr. and Mrs. David Lam Foundation),专注于慈善公益事业。数年之间,他向卑诗省大学、西门菲莎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和维真神学院等多间学府分别捐赠超过百万元。出资为温哥华筹建中山公园、为温哥华世界博览会出资兴建加拿大馆、在1988年为西门菲莎大学成立国际交流中心(后改称林思齐中心)。从1983年起,他每年捐赠超过100万元的善款给各项慈善事业。林思齐曾朴实地说:“从小母亲就教导我,口袋里有二毛钱,自己都会捐出去一毛。”


在1986年的温哥华世博期间,林思齐率先为加国引入龙舟竞渡。1989年,他与黄光远成立加拿大国际龙舟节(Canadian International Dragon Boat Festival),自此,每年6月举办龙舟竞渡成为温哥华的一项传统。2007年出资修复史丹利公园,又在2009年出资为2010年温哥华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兴建速滑馆。


由于在商界上的突出表现,以及对加拿大社会的重要贡献,林思齐在1988年获加拿大总理提名出任卑诗省省督,成为加拿大全国历来首位华人省督。他也成为在加拿大获得最高荣誉和极高社会地位的华人。


加拿大首位华裔省督|潮商林思齐


▲林思齐肖像画

任职省督期间,林思齐为打通华裔社群与主流社会之间的隔阂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经常在一些公众集会上发表演讲,他的演说十分生动,颇能打动人心,成为拉近族裔差距的桥梁。在6年省督任期内,林思齐为华裔在加国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他还把担任省督时的薪俸悉数捐作慈善用途。林思齐不单为在加华人争了光,同时为加拿大做出了许多贡献。他还与英国女王成为好友,多次受邀到伦敦做客。1995年,林思齐获得加拿大勋章,还获得卑诗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加拿大首位华裔省督|潮商林思齐


▲林思齐夫妇与英女王夫妇合照

在林思齐退任省督之后,一份加国的英文报纸的社论写到:“每逢你瞧不起中国人的时候,请您记得林思齐,可叫三声'林思齐'。”可见他对加拿大的影响很大。

加拿大BC省以林思齐命名的地方:

 林思齐博士夫妇基金会(Dr. and Mrs. David Lam Foundation)

林思齐公园(David Lam Park):位于耶鲁镇

加拿大首位华裔省督|潮商林思齐

 林思齐中心(David Lam Centre):位于西门菲莎大学

林思齐管理研究中心(David Lam Chair i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位于卑诗省大学,旧称林思齐管理研究图书馆(David Lam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re)

加拿大首位华裔省督|潮商林思齐

林思齐亚洲花园(David C. Lam Asian Garden):位于卑诗省大学植物园内

加拿大首位华裔省督|潮商林思齐


 林思齐多元文化教育教席(David Lam Chair i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及林陈坤仪特殊教育教席(Dorothy Lam Chair in Special Education):由卑诗省大学设立

林思齐演讲厅(David Lam Auditorium):位于维多利亚大学

 林思齐伉俪学生综合宿舍(David and Dorothy Lam Family Student Housing Complex):位于维多利亚大学,由英联邦运动会前选手村改建,宿舍旁边设有林思齐回旋处(Lam Circle)

林思齐校园(David Lam Campus):位于高贵林,属于道格拉斯学院

加拿大首位华裔省督|潮商林思齐


2006年初,林思齐确诊患了前列腺癌。但他以豁达态度面对患癌,不忌讳谈自己的癌病,更不忌讳谈死亡:”一个人要知道如何死,才能学到如何活。很多人不知死,就会怕,但也不懂得如何活,所以做人很心急,汽车一部大过一部,又要出名、又要有权力,房子要豪华,这样的追求完全没用。”

他又说:”当我想念一个故去的朋友时,我不是想他的钱有多少、官做多大,而是,想他跟我的关系有没有“爱”的成分,如果有,这才是永恒的关系。”


加拿大首位华裔省督|潮商林思齐


▲晚年林思齐(中)

2010年11月22日零时20分,林思齐因病在温哥华家中病逝,终年87岁,死时三名女儿皆陪伴在侧。他去世后,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哈珀、卑诗省省督史蒂芬•波因特(Steven Point)、省长戈登•坎贝尔(Gordon Campbell)和温哥华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皆发声明致悼,而省内多处学府也下半旗致哀。

人们将永远铭记这位杰出华裔名人的慷慨和仁慈,以及他为社会作出的贡献。

来源:温哥华港湾、《文史天地》第171期、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