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到底愛不愛「如懿」,走進繼皇后的墓看個究竟

《如懿傳》的熱播,乾隆對繼皇后那拉氏,也就是“如懿”,情深一片,還是充滿恨意,愛或不愛,更是引起網友極大的好奇心。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青櫻紅荔”的愛情是怎樣,乾隆愛不愛這位繼皇后,話還得從繼皇后那拉氏離世後的情況說起。

乾隆到底愛不愛“如懿”,走進繼皇后的墓看個究竟

儘管乾隆帝沒有廢掉她的皇后位號,按皇貴妃之禮為她治喪,但關於她的喪禮、葬地等有關情況,清朝官方史書上卻隻字未提。清東陵文物管理處藏有一部《陵寢易知》,是由東陵守護大臣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編纂的。內容包括陵寢規制、儀樹數目、帝后妃入葬日期、碑文宸翰、陳設供奉、祀典禮儀、庫儲俸餉、官制防護等。這部書一個特點,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的變化和陵寢制度的改進,隨時進行記錄。在這部秘籍記載的內葬人物中,有這位失寵的皇后的名字;裕陵妃園寢的葬位圖中,還清楚地標示著這位皇后與純惠皇貴妃同葬在主寶頂下的地宮內,居於左側;在“神牌位次”部分,明確地記載著這位皇后位於後殿(其實就是後院),於乾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八日葬入地宮。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的溥儀檔中,也有關於純惠皇貴妃地宮被盜掘的檔案,純惠皇貴妃地宮於1929年被盜掘。盜案發生後,溥儀派載澤等人修復了被破壞的棺槨,將純惠皇貴妃和烏喇那拉皇后重新進行了安葬,填砌了隧道。純惠皇貴妃地宮位於園寢後院前排正中,其規格和規模在這座妃園寢中最大。地宮之上建寶頂,寶頂環以帶雉堞的寶城,寶城之前建方城、明樓。

直到1981年,清東陵文物保管所打開並清理純惠皇貴妃地宮,才找到了這些記載的證據。在棺床上發現兩具棺槨,正中擺放著一具內棺,東側有一具外槨。棺和槨前面和後面各有一塊長條形的條石,壓住槨的前後伸出的下邊稜,目的是不使棺槨前後左右移動,由於不是固定皇帝和皇后的棺槨,所以其形制與龍山石大不一樣。上面既沒有任何紋飾,也沒有雕刻,名稱叫“掐棺石”。內棺形制與其他后妃的內棺沒有什麼區別。棺底被鑿了一個大洞,棺內有兩個頭顱骨和一堆散骨。東側那具外槨,殘破糟朽得十分嚴重,槨內沒有內棺。除了一棺一槨之外,棺床上下還有許多被拆散的棺、槨木板。這一切都毫無疑問地表明,地宮內葬有兩人,有兩具棺槨。純惠皇貴妃是這座地宮的當然的主人,而且比乾隆繼皇后早4年入葬,棺床正中之位自然非她莫屬,東側則為乾隆繼皇后。棺槨位置與《陵寢易知》一書圖中的標識完全吻合。為此,長達200多年的乾隆繼皇后葬地之謎,至此真相大白。

乾隆到底愛不愛“如懿”,走進繼皇后的墓看個究竟

回過頭來在看繼皇后的一生,繼皇后輝發那拉氏(《清史稿》記載烏喇那拉氏為誤),滿洲正黃旗人,一等承恩公、佐領訥爾布之女。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與時為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曆,為側福晉。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1745年)晉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冊立為皇后。那拉氏封后之路走的十分順暢,可見,乾隆對這位繼皇后還是很好的。自那拉氏自正位坤寧以後,乾隆無論江南巡幸、盛京祭祖,還是木蘭秋獮、皇陵展謁,都令皇后伴駕同行。那拉氏被立為皇后剛一年半,就於乾隆十七年(1752)四月生下了皇十二子永璂。第二年生下皇五女。乾隆二十年(1755),又生下了皇十三子永璟。這一段時期,帝后感情和睦。

到了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那拉氏隨駕南巡;卻在閏二月十八日那一天,被乾隆派額駙福隆安由水路送回京城(《上諭檔》記載),乾隆後稱其忤旨截髮;五月十四日收繳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這不得不讓人疑心,乾隆後補稱其忤旨截髮,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傳言頗多,“後補稱”還是顯露出乾隆的無奈。

乾隆到底愛不愛“如懿”,走進繼皇后的墓看個究竟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繼皇后薨逝,乾隆下旨以皇貴妃禮葬,不舉行國孝三年。實際上,那拉皇后的喪禮比皇貴妃的級別還要低,按皇貴妃的喪儀規定,每日應有大臣、公主、命婦齊集舉哀、行禮一項,在那拉皇后的喪事中,這項被取消了。那拉皇后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單建陵寢,卻葬在了妃園寢內,更有甚者,按慣例,凡葬在妃園寢內的,無論地位有多低,都各自為券,而那拉皇后卻被塞進了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位於一側。根據大清會典,皇貴妃棺木應用梓木,漆飾35道,抬棺夫96人。從內務府記載的檔案中看,那拉皇后所用的棺為杉木製,抬棺夫64人,僅為嬪等級而已,這也和之前提到的發掘清理的純惠皇貴妃地宮裡那拉皇后的棺木狀況符合。

另外,清制:凡皇貴妃、貴妃、妃死後都設神牌,供放在園寢享殿內,祭禮時在殿內舉行,而嬪、貴人、常在、答應則不設神牌,祭祀時,把供品桌抬到寶頂前的月臺上。而那拉皇后既不設神牌,死後也無享祭,入葬以後也隻字不提。根據內務府檔案記載,整個喪事僅用銀207兩9分4釐,還不如一個低級朝廷官員。

乾隆到底愛不愛“如懿”,走進繼皇后的墓看個究竟

如果以此作為乾隆對繼皇后無愛的證據看似足夠,不過也有兩點說不通。當時就有一個叫李玉鳴的御史因此上書,卻不料惹得皇帝惱羞成怒。李玉鳴被革職鎖拏,發往伊犁。乾隆對於繼皇后的事諱莫如深,不能提。有道是愛之深責之切,這不能提,是什麼緣故就不得而知了。另外,經過專家考證,繼皇后在安葬到純惠皇貴妃地宮的時候,純惠皇貴妃已經下葬四年之久,乾隆不僅命人將地宮打開,重新堆填,在安放棺槨的時候也移動了位於中間的純惠皇貴妃的棺槨。清朝早在孝莊文皇后的時候就有“卑不動尊”的說法,在乾隆眼中繼皇后若如葬制嬪位參考,又怎會移動位分高且先下葬的純惠皇貴妃的棺槨呢。

真相早已經隨著歷史被封印,就作者個人觀點,乾隆和這位繼皇后也是曾經愛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