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天:閒談廣安白塔

則天:閒談廣安白塔

伏天霸熱的晚上睡不著,白天睏倦。坐倒坐倒的眼睛都睜不開,為了醒瞌睡,提高工作效率,請您稍微歇一哈兒,倒上茶,我們衝下殼子。

就不散打了,搞那麼多過場也起不了作用,不是我又要眯眼睛了,直接擺正龍門陣。我們來說下廣安渠江聾子灘上的白塔。

說起白塔,先說所在之地聾子灘,因其灘上水勢洶湧,振聾發聵。臨前喊話,只聽得水聲隆隆,任人聲嘶力竭,亦如聾子,不知對方所云。誠然不失為巴國之一險要津口。以此因緣,不知灘下藏來多少精怪,不知多少亡魂葬生此處。

《通志》便有載:宋資政大學士安丙建此,以鎮水口。”其中“水口”為江湖之咽喉,專指水道交叉、轉折、匯流之所,被風水學賦予“貯財源而興文運”,處八卦之巽位即一城之東南,水口有塔鎮束,則氣運不洩,全局皆固。聾子灘內聾子溝引西溪河之濃水匯入渠江之洄水,濃洄之名因此而取,故聾子灘是東南低陷、空虛的“水口”所在,白塔在風水上起到填空起陷的作用,且屹立江干,"仰視遠觀,秀出雲表"。御史楊瞻、吳伯通、陸良瑜等多登臨於此,詩歌贊詠不絕。明吳中龍《白塔凌雲》道:

浮圖高聳接天幽,素影層層映碧流。

竹徑斜穿通古寺,柳絲輕曳拂漁舟。

遙瞻雉堞重雲合,俯瞰渠江一線收。

雅倩人工扶地脈,巍巍文筆壯千秋。

其中“雅倩人工扶地脈,巍巍文筆壯千秋句”道出古塔的工藝的精美,還言其為“巍巍文筆”即此塔為“扶地脈”“壯千秋”文脈的“文筆塔”。故而歷來又稱“文筆星塔”、“奎星塔”“文峰塔”等。其對岸奎閣亦有此意。

則天:閒談廣安白塔

奎閣,又名奎星閣,光緒年間從城西文廟側山遷建對岸白鶴山,為賨城(廣安城舊稱)十六景之 “鶴嶺晴嵐”。明御史楊瞻詩云:

昔人騎鶴外,高山擁瑞雪。

鶴翔王母池,空遺朝霞在。

雨餘清光溜,不知近幾代。

丹成世何益,達土徒感慨。

傳說,唐果州(今南充)謝自然(729-794)架鶴於此,為江岸景所陶醉棲真於此,詩言白鶴瑞雪,瑤池清光,朝霞煮丹,純是一派道家氣象。並此奎閣之奎星, 乃二十八宿白虎宮七宿之首,主天下文運。也稱魁星,文曲星。代表首位。魁星賜鬥乃舉子飛黃騰達,功成名就的非凡象徵。道家星占學之重要星宿。

然而白塔為佛塔,此塔第二層臨江面有“如來須相,舍利寶塔”八字,塔身四周壁面雕鑿有佛像、金剛、力士、菩薩等佛教造像88尊(已毀)。並吳中龍 竹徑斜穿通古寺,州志也載其白塔下白塔寺前還有陀羅尼經幢。州志言“安丙建此,以鎮水口。”即為風水塔,也證明了風水塔也為佛塔,主一城之文脈,並鎮水口之精怪,還奉佛家舍利。今天看來白塔確實是融儒釋道三家於一爐的代表文物,因此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被省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0年又重新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塔凌雲”列廣安舊志十六景之首。

此塔二層內有“如來須相,舍利寶塔”八字。可如來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也沒須相,第十三相身毛上靡相,或也近似,言塔外草蒿氤氳上靡。

也可能是“頂相”筆誤所成,或另有寓意。若按“頂相”便可附會,因如來頂相為無見頂相,象徵空、般若智慧。但我也不下此定語,因為塔內有宋軍官王景實紹定元年正紀遊題刻,御史楊瞻、吳伯通、陸良瑜等多登臨於此,遊玩之處自然有塔剎。陸良瑜為清乾隆時廣安知州,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修《廣安州志》粗略估計1769年前此塔是有頂有剎的。到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奎閣白鶴山,其間百年內塔剎被毀,據廣安水文資料記載:

清乾隆三十五年,渠江水漲入城,至州坡城垣圮(pǐ 毀壞,倒塌)門樓壞。

清嘉慶十三年戊辰閏五月二日,渠江水漲至州坡,城傾五處。

最大的可能是毀於清嘉慶十三年,並有塔身沖毀的可能,疑其塔上四層為毀後重修,當然塔剎可能後有被人毀壞,以至無人再管,應於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奎閣興建取代白塔在風水上的位置,又因清末光緒變法,佛教漸漸沒落,便不再有人問津,以至塔身四周壁面雕鑿有佛像、金剛、力士、菩薩等佛教造像88尊盡皆毀壞。並且廣安現今流傳魯班和趙巧兒以雞鳴為號比賽造塔的傳說就是一個佐證。說白塔是魯班聞雞鳴時至 ,以草敷頂收工成塔,當然這個傳說只能反映此傳說流傳期間,白塔的確無塔剎。但傳說是扯把子的,魯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春秋時候的人。廣安白塔是南宋淳熙至嘉定(公元1174年—1224年)年間建。這個殼子衝的也太大了,不過也能反映一些情況。但是塔無頂則被風雨侵蝕,雷電襲擊。也不利於文物的保護,所以吹這個牛也誤了大事。幸好這兩年廣安白塔搶險加固工程,國家文物局關於廣安白塔防雷工程項目得到批覆,廣安白塔歷史文化保護區也啟動建設了。美麗的傳說就讓它隨風吧。

則天:閒談廣安白塔

另外在網上見時賢稱白塔有五奇,一奇:塔身,上下用材不同,卻渾然一體。二奇:塔梯,兩種不同風格的階梯有機地結合。三奇:塔門,有真有假讓人難以分辨。四奇:塔飾,風格一致卻內容不同。五奇:塔位,塔基從未被洪水淹沒。這是現在所見,不代表初建者的構思。您看廣安歷史水文資料(以下資料由邱秋老師整理)

宋鹹淳七年夏五,渠江大水漂盪城壁,樓櫓圯(yí 橋)壞。

元泰定元年六月,渠江水溢並漂民廬舍。

明洪武元年戊申,渠江大水至秀屏山上。碑刻。

明嘉靖八年己丑春,疫。江水漲至諫議坡山腰,有碑紀其異。

清康熙十四年丙辰秋,渠江大水入城中。

清乾隆十五年,渠江水漲入城,門樓壞。

清乾隆三十五年,渠江水漲入城,至州坡城垣圮(pi毀壞,倒塌)門樓壞。

清嘉慶十三年戊辰閏五月二日,渠江水漲至州坡,城傾五處。

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秋,八月十四日,渠江水漲至州坡,夜見江心出蛟,目如紅燈,迤邐而下,漂沒人畜房屋無算,十五日水退。十八日復漲,較前低五尺。

清咸豐二年壬子,渠江水漲至州坡。

光緒二十一年又五月渠江大水入城。

曾經水淹全城,垣圮樓壞,人畜漂沒。如此滄海桑田,哪有心思構思如此浪漫的建築。幸好如今白塔奎閣,相看無厭,合十江天,太平吉祥。

則天:閒談廣安白塔

則天:閒談廣安白塔

則天:慕禪守拙,一邊緣之人,也或拙作見書。更好山水,性情散淡,興致所到或書打遊詩,或偽作禪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