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闲谈广安白塔

则天:闲谈广安白塔

伏天霸热的晚上睡不着,白天困倦。坐倒坐倒的眼睛都睁不开,为了醒瞌睡,提高工作效率,请您稍微歇一哈儿,倒上茶,我们冲下壳子。

就不散打了,搞那么多过场也起不了作用,不是我又要眯眼睛了,直接摆正龙门阵。我们来说下广安渠江聋子滩上的白塔。

说起白塔,先说所在之地聋子滩,因其滩上水势汹涌,振聋发聩。临前喊话,只听得水声隆隆,任人声嘶力竭,亦如聋子,不知对方所云。诚然不失为巴国之一险要津口。以此因缘,不知滩下藏来多少精怪,不知多少亡魂葬生此处。

《通志》便有载:宋资政大学士安丙建此,以镇水口。”其中“水口”为江湖之咽喉,专指水道交叉、转折、汇流之所,被风水学赋予“贮财源而兴文运”,处八卦之巽位即一城之东南,水口有塔镇束,则气运不泄,全局皆固。聋子滩内聋子沟引西溪河之浓水汇入渠江之洄水,浓洄之名因此而取,故聋子滩是东南低陷、空虚的“水口”所在,白塔在风水上起到填空起陷的作用,且屹立江干,"仰视远观,秀出云表"。御史杨瞻、吴伯通、陆良瑜等多登临于此,诗歌赞咏不绝。明吴中龙《白塔凌云》道:

浮图高耸接天幽,素影层层映碧流。

竹径斜穿通古寺,柳丝轻曳拂渔舟。

遥瞻雉堞重云合,俯瞰渠江一线收。

雅倩人工扶地脉,巍巍文笔壮千秋。

其中“雅倩人工扶地脉,巍巍文笔壮千秋句”道出古塔的工艺的精美,还言其为“巍巍文笔”即此塔为“扶地脉”“壮千秋”文脉的“文笔塔”。故而历来又称“文笔星塔”、“奎星塔”“文峰塔”等。其对岸奎阁亦有此意。

则天:闲谈广安白塔

奎阁,又名奎星阁,光绪年间从城西文庙侧山迁建对岸白鹤山,为賨城(广安城旧称)十六景之 “鹤岭晴岚”。明御史杨瞻诗云:

昔人骑鹤外,高山拥瑞雪。

鹤翔王母池,空遗朝霞在。

雨馀清光溜,不知近几代。

丹成世何益,达土徒感慨。

传说,唐果州(今南充)谢自然(729-794)架鹤于此,为江岸景所陶醉栖真于此,诗言白鹤瑞雪,瑶池清光,朝霞煮丹,纯是一派道家气象。并此奎阁之奎星, 乃二十八宿白虎宫七宿之首,主天下文运。也称魁星,文曲星。代表首位。魁星赐斗乃举子飞黄腾达,功成名就的非凡象征。道家星占学之重要星宿。

然而白塔为佛塔,此塔第二层临江面有“如来须相,舍利宝塔”八字,塔身四周壁面雕凿有佛像、金刚、力士、菩萨等佛教造像88尊(已毁)。并吴中龙 竹径斜穿通古寺,州志也载其白塔下白塔寺前还有陀罗尼经幢。州志言“安丙建此,以镇水口。”即为风水塔,也证明了风水塔也为佛塔,主一城之文脉,并镇水口之精怪,还奉佛家舍利。今天看来白塔确实是融儒释道三家于一炉的代表文物,因此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0年又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塔凌云”列广安旧志十六景之首。

此塔二层内有“如来须相,舍利宝塔”八字。可如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也没须相,第十三相身毛上靡相,或也近似,言塔外草蒿氤氲上靡。

也可能是“顶相”笔误所成,或另有寓意。若按“顶相”便可附会,因如来顶相为无见顶相,象征空、般若智慧。但我也不下此定语,因为塔内有宋军官王景实绍定元年正纪游题刻,御史杨瞻、吴伯通、陆良瑜等多登临于此,游玩之处自然有塔刹。陆良瑜为清乾隆时广安知州,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修《广安州志》粗略估计1769年前此塔是有顶有刹的。到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奎阁白鹤山,其间百年内塔刹被毁,据广安水文资料记载:

清乾隆三十五年,渠江水涨入城,至州坡城垣圮(pǐ 毁坏,倒塌)门楼坏。

清嘉庆十三年戊辰闰五月二日,渠江水涨至州坡,城倾五处。

最大的可能是毁于清嘉庆十三年,并有塔身冲毁的可能,疑其塔上四层为毁后重修,当然塔刹可能后有被人毁坏,以至无人再管,应于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奎阁兴建取代白塔在风水上的位置,又因清末光绪变法,佛教渐渐没落,便不再有人问津,以至塔身四周壁面雕凿有佛像、金刚、力士、菩萨等佛教造像88尊尽皆毁坏。并且广安现今流传鲁班和赵巧儿以鸡鸣为号比赛造塔的传说就是一个佐证。说白塔是鲁班闻鸡鸣时至 ,以草敷顶收工成塔,当然这个传说只能反映此传说流传期间,白塔的确无塔刹。但传说是扯把子的,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春秋时候的人。广安白塔是南宋淳熙至嘉定(公元1174年—1224年)年间建。这个壳子冲的也太大了,不过也能反映一些情况。但是塔无顶则被风雨侵蚀,雷电袭击。也不利于文物的保护,所以吹这个牛也误了大事。幸好这两年广安白塔抢险加固工程,国家文物局关于广安白塔防雷工程项目得到批复,广安白塔历史文化保护区也启动建设了。美丽的传说就让它随风吧。

则天:闲谈广安白塔

另外在网上见时贤称白塔有五奇,一奇:塔身,上下用材不同,却浑然一体。二奇:塔梯,两种不同风格的阶梯有机地结合。三奇:塔门,有真有假让人难以分辨。四奇:塔饰,风格一致却内容不同。五奇:塔位,塔基从未被洪水淹没。这是现在所见,不代表初建者的构思。您看广安历史水文资料(以下资料由邱秋老师整理)

宋咸淳七年夏五,渠江大水漂荡城壁,楼橹圯(yí 桥)坏。

元泰定元年六月,渠江水溢并漂民庐舍。

明洪武元年戊申,渠江大水至秀屏山上。碑刻。

明嘉靖八年己丑春,疫。江水涨至諫议坡山腰,有碑纪其异。

清康熙十四年丙辰秋,渠江大水入城中。

清乾隆十五年,渠江水涨入城,门楼坏。

清乾隆三十五年,渠江水涨入城,至州坡城垣圮(pi毁坏,倒塌)门楼坏。

清嘉庆十三年戊辰闰五月二日,渠江水涨至州坡,城倾五处。

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秋,八月十四日,渠江水涨至州坡,夜见江心出蛟,目如红灯,迤逦而下,漂没人畜房屋无算,十五日水退。十八日复涨,较前低五尺。

清咸丰二年壬子,渠江水涨至州坡。

光绪二十一年又五月渠江大水入城。

曾经水淹全城,垣圮楼坏,人畜漂没。如此沧海桑田,哪有心思构思如此浪漫的建筑。幸好如今白塔奎阁,相看无厌,合十江天,太平吉祥。

则天:闲谈广安白塔

则天:闲谈广安白塔

则天:慕禅守拙,一边缘之人,也或拙作见书。更好山水,性情散淡,兴致所到或书打游诗,或伪作禅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