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破2500點到底部了嗎 回顧A股歷史上的幾次「大底」

本週,滬指一度跌破2500點,創2014年11月以來新低。新底部形成的話題再度被熱議。

底部真的到了嗎,先讓我們回顧一下歷史上的幾次“大底”的形成。

2005年6月,上證綜指998

從2001年6月“國有股減持”政策出臺時上證綜指最高2245點,到2005年6月上證綜指最低跌到998點,四年間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股市指數卻被腰斬,中間雖略有反彈,但市場走勢總體向下,2005年是熊市的尾端。

因為各種原因,從2002年開始,1300點就一直被認為是市場的“政策底”和“鐵底”,從2002 年到2004年三季度,上證綜指曾先後有幾次跌幅1300點後,立馬展開一波像樣的反彈。到2004 年9月上證綜指跌破1300點後,三個交易日內收回,然後一波快速上漲。然後到2004年10月,指數開始在1300點附近展開了鏖戰。上證綜指先後在10月22日、26日,11月2日、5日、8日、9日,12月13日、15日,先後八次盤中擊穿1300點然後又被拉回。但無奈大勢所趨、覆水難收,到2004年 12月17日,上證綜指第九次跌破1300點後,終於再難收回,預示著指數進入到下一個臺階區間。1300點的“政策鐵底”被跌破,這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影響,因為跌破1300意味著技術上看所有的支撐位基本都被跌穿了,再往前找就要看到1999 年“519”行情啟動時的1048點的低點了。

2004年跌破1300點後,到2005年救市的政策就開始陸續出臺,最直接的是2005年1月24 日,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2‰下調至1‰,繼而引發市場在2月份的一波小反彈。但反彈僅僅持續了一個月,3月份開始市場繼續下跌,到6月份上證綜指先後跌破了“519”行情啟動時的1048點,以及具有極大影響力的整數點位1000點,最終上證綜指到2005年6月30日達到998點才企穩。

“政策底”、“市場底”、“基本面底”三者的時間順序來看,“政策底”在2005 年2月左右就已經非常明確了,一是前述在1月24日降低了印花稅,二是保險資金入市,2月16日,中國保監會會同中國證監會下發《關於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及《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登記結算業務指南》,這也意味著保險資金直接入市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市場底”在 2005年6月底出現,上證綜指最低到了998點。“基本面底”出現的時間則更晚,2005年A股上市公司業績增速是持續下滑的,這個過程要到2006年一季度才見底,因此“基本面底”差不多要到2006年二季度左右才能說真正看清楚。換言之,在2005年市場尋底過程中,“市場底”大約滯後“政策底”四個月左右,大約領先“基本面底”三個季度左右。

2008年10月,上證綜指 1664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蔓延至全球引發金融海嘯,BDI指數從萬點以上直瀉而下,中國經濟形勢急轉直下,宏觀經濟政策經歷了從“雙防”到推出“四萬億”的方向性轉變,上證綜指從2007年10月最高的6124跌到了2008年10月最低的1664點,下跌幅度之深、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見的。

2008年A股市場從趨勢上基本上就是一路下跌,中間除了4月23日降低印花稅有過一週左右時間的反彈,基本上沒有像樣的反彈,下跌過程中由於內外部因素的疊加,幾乎完全沒有任何抵抗。結構上看,2008年呈現出了無差異化的普跌。2008年在全市場普跌的情況下,沒有一個行業板塊有絕對收益,也幾乎沒有個股有絕對正收益。2008年基本上所有股票全軍覆沒,99%的個股下跌,近 80%的個股跌幅超過50%。按照我們的個股統計樣本標準(暨2007年7月1日以前上市的公司),1377 個上市公司中2008年上漲的公司僅有17個。

對A股市場來說,2008年下跌中最痛苦的事情可能就是1800點的先上再破了。如前所述,上證綜指從2007年10月的6124點開始調整下跌,到2008年9月18日上證綜指最低跌到了1802 點。9月18日晚,國家出臺了救市三大政策,一是印花稅從雙邊改為單邊徵收、賣出徵收千分之一,二是匯金公司直接入市、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三是國資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購上市公司股份。9月25日,滬深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股份行為指引》第七條作出修訂,放寬相關股東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敏感期限制。

三大救市政策利好下,次日暨9月19日上證綜指大漲9.5%,兩市全線漲停,指數漲停。在救市政策出臺後的五個交易日內,上證綜指累計漲幅超過20%,最高摸到了2333點。這種情況下市場總該見底了吧,論下跌幅度、論估值水平、還是論政策支持,都應該說到位了。可惜就是好景不長,9月的小反彈週期十分短暫,僅維持了半個月A股便再度下跌。

雖然10月份央行頻繁下調利率,然而市場情緒沒有任何好轉跡象。10月9日,央行再度宣佈下調存貸款利率和準備金率,並暫免徵收利息稅。10月22日,央行決定擴大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浮幅度,調整最低首付款比例。10月30日,央行月內再度降息0.27%。整體來看,雖然這段時間政策利好消息不斷,但A股仍下跌了18%之多。更要命的是,10月份最後上證綜指跌破了1800點三大救市政策出臺時的低點,最後到了1664。此時的市場恐慌是達到了極致,因為能夠想到的政策都已經出臺,而指數所有支撐位又全部跌破,1664以下再要找低點就要看到2005年6月份的998了。

2008年尋底過程中,資本市場的“政策底”大概在4月份就已經出現了(降低印花稅),但9 月份的三大救市政策對股市的支持力度更為直截明確,而且從9月份以後包括貨幣政策在內的宏觀經濟政策整體開始了明確轉向,中國人民銀行分別於9月25日、10月15日、12月5日和12月 25日四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9月份以後,中國人民銀行先後五次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到 11月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是政策轉向的頂點,國務院提出了“四萬億”投資的刺激計劃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底”大致在2009年一季度出現,業績增速的下行趨勢開始結束。股市的“市場底”大致出現在2008年的11月,到2009年當市場看到了天量信貸以後股市就一發不可收拾了,股價的表現要遠遠領先於基本面的表現。無論是鋼鐵、煤炭還是其他資源品,股票價格從2009年年初開始上漲,連續上漲、大幅上漲,到2009年8月份的時候,基本上都至少已經漲了一倍,但到 2009年8月份的時候,商品價格還基本一點沒漲。

2012年12月,上證綜指1949

中國經濟在經歷了2009 年的“V 型”反轉後,大多數經濟增長指標在2010年達到了最高點,由於當時很多觀點認為經濟將要進入新一輪上行週期,企業在2010年大幅擴大了產能進行了大量資本支出,從而使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但新一輪週期的幻覺很快消失。到2011年中國經濟面對的是通脹上漲、貨幣政策收緊、經濟增長指標全面滑落的不利局面,股市大約從2011年4月開始,一直到 2012年12月,出現了趨勢性的下跌。

股市從2011年二季度就開始下跌,但更痛苦的還是在2012年。2012年從5月到11月,上證綜指差不多是月線七連陰(9月小幅上漲1.9%,其餘月份上證綜指均為下跌),上證綜指累計下跌幅度達19%。其中權重股持續走弱,指數有幾次維穩行情,但最後都破位下跌,大盤指數在12月4日曾經跌到了1949點,被市場笑稱“建國底”。

5月3日至7月31日,大盤單邊回落4個月下跌14%。這裡面有各種利空,最大的是有關“國際板”的消息。6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改委等八部門的《關於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指導意見》提出,研究制定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的制度規則,認真做好相關技術準備,適時啟動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試點,市場認為國際板將再度提上日程並將大量分流A股流動性,6月4日大盤暴跌。

2012 年市場還會在談論 GDP 增速是否要“保八”的問題,但形勢的變化發展遠比想象得要快,“保八”根本沒有來得及過渡,GDP 增速就已經進入到“7%”的運行區間。經濟下行使得市場情緒非常悲觀,可以說A股的情緒到了極度悲觀的狀態,雖然期間有各種利好消息,但市場都不予理會。

4 月 28 日,證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解決新股發行的“三高問題”,同日,交易所將A股交易費用降低 25%。6 月 20 日,證監會將所有境外投資者的持股限制由 20%提高到 30%,以及央行在5 月 12 日、6 月 8 日和 7 月 6 日接連宣佈降準降息,市場都絲毫沒有企穩回升的跡象。

9 月 28 日,在“維穩”十八大的工作指導下,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等多家保險巨頭三天加倉超過 100億,匯金公司加倉大型銀行股,使上證指數保住 2000 點並扭轉了被動的局面。10 月 16 日,證監會將合資券商外資持股比例上限由此前的 1/3 升至 49%。然而直至 11 月 8 日十八大召開市場仍然處於震盪下跌的通道中。11 月 16日,IPO 再度暫停,雖然官方沒有明確說明,但是事實上新股發行已經處於停歇的狀態。最終上證綜指在 2012 年 12 月 4 日到達了最低點 1949 點。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