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丐帮“帮主”李明山

看过武侠小说或者武侠电视剧的,说到武林第一大帮派一定都会想到丐帮。然而事实上,这仅仅起于小说创作,丐帮虽有,但可以直接理解成一帮穷人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而结成的社团。

早在《左传》中就记载有乞讨这一行为: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乞食于野,野人与之,公子怒欲鞭之。”可见是现有了乞讨之行为,才有了所谓乞丐这一身份,唐代元结著《丐论》,自称:“游长安与丐者为友。”由此可知以乞讨为生的职业乞丐,可能最早出现在六朝

而最早提到我们理解范围内的丐帮的则是《东京梦华录》,他形容开封城“诸行百户,衣着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穿着特定的衣服有所目的的行乞,并且要受到社团的约束履行义务。

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天津丐帮曾经“显赫”,其中最著名的要属篓头(丐帮术语,为“经验丰富,办事能力强,有威望”的乞丐)——祁门的李明山。

当时的李明山年约40,当过昌黎县大队长,抗战期间因为食不果腹加入了当地的丐帮,日本投降之后,李明山来到了天津,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他定居在南市中益新街32号,这是一座有住房10多间的大院儿,李明山就在这个院子里,在天津收了丐徒50多人,所有的乞丐见了李明山都要叫一声祖师爷。

李明山在天津乞丐当中威望很高,祁门的乞丐几乎都听他指挥。那么这个丐帮的盈利模式如何呢?

李明山专门有一个童子乞丐队伍来“打小空”,就是说吃红白事。只要谁家有红白喜事,李明山就会叫上这帮孩子强行担任“打雪柳”、“打香谱”、“打喜谱”和唱喜歌转轿的“童子”等差事。每次李明山都会在事主家得到几十枚铜子,但他与事主并不直接联系,而是通过“赁货铺”做中介。

天津丐帮“帮主”李明山

春节是丐帮的丰收日,专门有个说法叫“赶春节”,就是说成群结队的乞丐跑到商铺门前或唱歌或大喊祝福语,还有天津特色鼠来宝,一旦商家不给钱,便会说些晦气话,春节的时候商铺们往往图吉利都乖乖的放血给乞丐。这种风俗在现在的南方和北方某些城市一直还有,不过形式变为舞龙舞狮,有意思的是,如果商铺不想给钱,会在这些人来的时候就紧闭大门假装不在。

李明山虽然是个乞丐,但是却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乞丐,1947年1月24日,李明山让手下一个“有文化”的乞丐渠棋萌呈文市社会局:“长期以来,天津乞丐漫无组织,沿途托钵者,影响市容观瞻。近届严冬,一般乞丐冬饿街头巷尾者,日甚一日,终日不得温饱,饥寒交迫,四处流浪,不堪言状。乞丐乃国民一分子,国家所有赈款及各种赈济并无接受。因流动关系,故所有乞丐500余名今团结起来,组织贫民互助会,选举代表向各救济机关联络接受赈济,并维新自强,设法受相当教育或学习技术或各工厂谋职业,形成今后无乞丐流落为目的。该会成立后,各乞丐如有不正当行为,由本会担负完全责任。”

几个意思呢,就是说要让天津丐帮合法化,组织化,社会局收到这份呈文之后觉得李明山大概就是个疯子,驳回了文件。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丐帮不允许乞丐沿街乞讨,而是按月向商店征收丐捐,收过丐捐的商店,他们就在门口贴上一张印有丐帮戳记的红纸,其他乞丐见到这个标记就不会去求乞了。不知道后来香港黑社会收租模式是否借鉴于此

不论如何,李明山也动了这个念头,于是又让冤大头渠棋萌呈文给了天津商会——然而天津商会对这个乞丐头子同样无视。

天津丐帮“帮主”李明山

乞丐图片

后来你猜怎么着。。。。。渠棋萌遭到商会拒绝之后,再次呈文社会局,想要让社会局同意他们施行丐捐的想法“改善天津乞丐的生活”,一而再,再而三,社会局觉得,我忍你一次两次还来,莫不是要上天??

于是不耐烦地批复到:所请组会一节,应毋庸议。同时,社会局将这一情况,连同各商户请求惩治丐帮强乞恶讨的呈文一并上报了市政府。市政府遂命令警察局将恶丐首领予以逮捕。

听闻此事,李明山迅速逃离了天津....直到天津解放,李明山才回来重新操起了老本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