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國宰相裴炎:與武則天合謀廢掉唐中宗,事成後被殺

武則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在李世民死後,又被唐高宗李治納入後宮,不久當了皇后。李治晚年常常生病,就將國政委託給皇后武則天處理。武則天野心勃勃,她替李治處理政事,趁機在朝廷中樹立了如同皇帝般的威望和權勢。武則天又心狠手辣,為了爭權,害死了很多人。

李治去東都洛陽遊玩,讓皇太子李顯留守京師,並讓侍中(宰相)裴炎輔佐太子。不久李治在洛陽生了病,讓太子監國,裴炎與劉齊賢、郭正一在太子東宮處理政事。後來李治病情惡化,遺詔讓裴炎輔佐太子,主持國政。李治死後,太子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


輔國宰相裴炎:與武則天合謀廢掉唐中宗,事成後被殺

唐中宗李顯繼位之初,改任裴炎為中書令(宰相)。唐朝舊例,宰相們在門下省議事,議事場合所稱為政事堂。到了裴炎這裡,以中書令的身份主持政事,所以將政事堂遷往中書省。宰相們都在裴炎的地盤開會,裴炎行事會有很多方便之處,比如裴炎若想控制朝政,只需一聲令下,他手下就能將宰相們一網打盡,神不知鬼不覺。由此也可以看出裴炎要比其他宰相權位高一些。

唐中宗李顯想將韋皇后的父親韋玄貞提拔為侍中,也就是宰相,這樣做可以加強皇權。李顯還想授予奶媽的兒子五品官。裴炎堅持拒絕,一件事也不答應。

李顯大怒,說了氣話:“我就是將天下讓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哪裡會可惜侍中這個職位呢?”裴炎聽了很害怕,由此他明白了李顯不是一個賢明的皇帝。如今他已經得罪了皇帝、皇后,以後還會有好日子過?恐怕會有奸人為了討好李顯而陷害他,那麼他就性命難保。於是裴炎向武則天稟告,合謀廢掉李顯。

輔國宰相裴炎:與武則天合謀廢掉唐中宗,事成後被殺

武則天雖然是李顯的生母,貴為皇太后,但權位畢竟大不過皇帝,受到皇帝掣肘,還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權力就像毒品,武則天自從品嚐到權力的滋味,便無法自拔,一發不可收拾。而皇帝李顯,正是她專權的障礙。現在宰相裴炎想廢掉李顯,正中她下懷,兩人一拍即合。

武則天命令裴炎與另一個宰相劉禕之、羽林將軍程務挺、張虔勖率軍入宮,宣佈旨意,廢掉唐中宗李顯,貶為廬陵王。裴炎是顧命宰相,又有太后武則天支持,羽林軍協助,所以廢掉皇帝的事情辦得很順利。

李顯對此毫不知情,被人架著從宮殿里拉出來,迷惑而驚訝地問:“我有何罪?”武則天說:“你想將天下讓給韋玄貞,哪裡沒有罪?”


輔國宰相裴炎:與武則天合謀廢掉唐中宗,事成後被殺

武則天有四個兒子,當時只剩下第三子李顯和小兒子豫王李旦在世,於是改立李旦為皇帝。但李旦只是個傀儡皇帝,武則天臨朝稱制,獨掌大權。

裴炎幫助武則天廢掉唐中宗李顯,立下了首功,得到了封賞。但是,這並不能說明裴炎是站在武則天的陣營中的。裴炎忠於大唐,而非忠於李顯,既然李顯昏庸,為了大唐江山的穩固,裴炎才不得已廢掉了李顯。所以,裴炎與武則天只是互相利用的關係。

如今,武則天獨掌大權,扶持自己孃家人,壯大自己的勢力,並打擊李唐諸王,削弱宗室勢力,野心昭然若揭。裴炎很擔心,擔心武則天會像呂后一樣,危害社稷宗廟。若真的這樣,裴炎必會極力阻止。

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請求立武氏七廟。所謂七廟,通俗來講就是供奉七代祖先的祠廟,這是天子才有的特權。武承嗣請求立武氏七廟,意思含蓄委婉,但一般人都會聽懂,就是想讓武則天當天子。請求立武氏七廟要比請求立武則天為天子容易的多,風險也小。而且,從中也可以看出哪些人是支持武則天的,哪些人是反對武則天的,相當於逼群臣選邊站,將來就可以針對打擊反對者。並且,如果一旦多數人支持立武氏七廟,就可以進一步提出立武則天為天子,那麼也會得到支持,這樣就輕而易舉地改朝換代了。


輔國宰相裴炎:與武則天合謀廢掉唐中宗,事成後被殺

裴炎自然看明白了武承嗣的企圖,堅決反對,勸諫說:“太后為天下母,以盛德臨朝聽政,應該大公無私,不應該追封先祖為王,建立七廟,彰顯自私。況且太后難道不知道呂氏的故事嗎!”

武則天反駁說:“呂氏當王,權位歸於活人,如今哀家追封死去的先祖,本質不同,哪能說哀家和呂后一樣!”裴炎不服氣地說:“如果有了這個苗頭,將來就難以控制,所以應該防微杜漸。”呂后很不高興,只好作罷。

輔國宰相裴炎:與武則天合謀廢掉唐中宗,事成後被殺

李唐宗室諸王也看穿了武則天的企圖,紛紛不滿。武承嗣建議武則天誅殺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以此斷絕宗室的希望。武則天就此與宰相們商議,其他人都不敢說話,只有裴炎堅持反對。為此,武則天對裴炎更加怨恨憤怒。

裴炎明白武則天的意圖,更明白自己的處境,為了社稷安危,也為了個人安危,裴炎決定搏一搏。裴炎計劃趁武則天出遊龍門之際,發兵將她擒拿,還政給大唐天子。不巧,這時正趕上下雨,下了很久,武則天不能外出。

徐茂公的孫子徐敬業為了大唐社稷安危,發兵討伐武則天。武則天召宰相們商議,裴炎說:“天子年齡已經很大了,卻不能處理國政,所以那些小子就有了藉口反叛。現在如果讓天子親政,我們不用討伐,賊兵就自然解散了。”

御史崔詧(chá)說:“裴炎身為顧命大臣,執掌朝政,卻知道叛亂而不征討,還請太后歸政,他必有異心。”於是武則天將裴炎下獄。

大臣胡元範、劉齊賢、蔣儼相繼為裴炎求情,但武則天不聽,堅決要置裴炎於死地。裴炎知道自己必死無疑,在獄中不肯屈服,最終以謀反之罪被殺害。

輔國宰相裴炎:與武則天合謀廢掉唐中宗,事成後被殺

後來唐睿宗李旦繼位,為裴炎平反,追贈他為太尉、益州大都督,諡號為“忠”。這個“忠”字,就是對裴炎一生最準確的概括。

史書參考:《新唐書·列傳第四十二·裴劉魏李吉》

流年簷下雨,浮世階上苔。我是作者【簷雨階苔】,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