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泸州话白酒之——泸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酿酒作坊来历(中)

醉美泸州话白酒之——泸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酿酒作坊来历(中)

泸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酿酒作坊来历(中)(希望喜欢关注转发哦)

十、义泰和作坊:

位于龙马潭区罗汉镇泸州老窖酿酒生态园区,前临泸高公路,后靠长江罗汉段。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该作坊地面和窖坎由青石铺筑,现为罗汉试验一组二小组,创始人尹辉先。据说,此人一生重感情,和妻子的感情一直和睦要好。而鸳鸯是古代不离不弃的象征,是世间美好情感的再现,“鸳鸯窖”的延用不仅寄予了他对待妻子“长久相伴,不离不弃”的美好愿望。也见证了他们夫妻和睦相处、夫唱妻和、恩恩爱爱的一生。 该作坊共有至今仍在使用的完整的老窖池58口合并为29口“鸳鸯窖”,窖池呈不规则排列的29口“鸳鸯窖”。

十一、大兴和(大中)作坊:

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作坊位于泸州澄溪口,创始人胡代成,原名兴和。作坊因此取名为大兴和,寓意生意兴旺。他的儿子胡载田,人称“花花公子”,在继承父亲胡兴和的家业后(大兴和作坊),不善经营,坐吃山空,随将作坊转卖给郭文芳(股东之一),改名为大中。郭文芳曾为国民党国大代表,1951年,财产被国家没收,改由泸州专卖公司接收,成立国营第三实验酒厂。1999年,因城建改造,修建国窖花园,将作坊和窖池搬迁到龙马潭区罗汉镇下院子。

十二、鸿兴和作坊:

该作坊座落于下营沟,创始人方庭辉。此人身材矮胖,对酒情有独钟,不仅好酒,还专开了一家方酒馆,方酒馆生意火爆,整天顾客盈门,来往宾客络绎不绝,直至次日凌晨酒馆依旧灯火通明,方老板自是喜不自禁。虽然酒馆生意不错,但方庭辉却愿意去享受酿制美酒其间的乐趣,于是,他便在中营沟口靠龙泉井邻近的地方建起了酒窖,酒坊取名为鸿兴和,意为生意兴隆,红红和和。看着自己亲手蒸馏的酒顺着出酒管汩汩流出,芳香扑鼻,方庭辉自是乐在其中。作坊的美酒沁人心脾,闻之让人心神欲醉,让过往人员,街坊邻居都不由自主地驻足围观,纷纷要求尝此美酒。方庭辉见此情景心中颇为自得,酒管和作坊的生意日渐红火。方庭辉去世后由徒弟陈金华为师娘继续经营了三年酒馆。陈金华于1959年参加饮食行业工作,专门为老窖厂订购酒罐酒瓶。

十三、新华作坊:

原座落于营沟,创始人何金盛,此人此前经营伞业生意,人称“何伞把”,他虽未进学堂,然思维敏捷,聪慧过人,颇有经商之道。就在伞业生意日渐做大的时候,在资产积累达到了一定规模后,他找到好友罗海清合伙在营沟买地建窖,开起了酒作坊,并取名“新华”。作坊产出的酒质清澈透明,余味悠长,然而生意萧条,于是何金盛想了一个妙计,请来文人在作坊前题此一联,生意就渐为好转。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该作坊起初大概有10个窖池,然而随着作坊生意的兴旺,于是在抗战爆发酒业大发展时期,何金盛又在肖巷子买地建窖,扩大了作坊规模。

十四、天成生作坊: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近三百年余年的历史。创始人姓名不详,只知其姓,唤作雷郭氏。据民国时期泸县地方志记载,仅清末年,就有“白烧醩户六百余家”,“大曲醩户十余家,窖老者,尤清冽,以温永盛,天成生为名,运销川东北一带及省外”。天成生曲酒在清末除畅销四川省内蓉、渝等地外,已远销福建、广东,出口南洋亦有之。该作坊的年代和盛名仅次于“舒聚源”作坊。2001年,由于城建改造,窖池和作坊由泸州市肖巷子搬迁到龙马潭区罗汉镇泸州老窖酿酒生态园区。

十五、协成作坊:

位于龙马潭区罗汉镇泸州老窖酿酒生态园区,始建于清末民国初年,创始人商协成,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清末时期,江阳之地酒业盛行,糟坊四起,协成作坊也在此时孕育而生。协成作坊最初只是商姓人家的一个小作坊,周围的人都称其为“商记”。随着酒业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小作坊靠近码头,来往客人相对较多,很快就在地方小有名气,发展壮大后改名为协成作坊。

醉美泸州话白酒之——泸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酿酒作坊来历(中)

李华伯

十六、春和荣作坊:

位于三星街国窖广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创始人李华伯。该作坊至今仍在使用的完整老窖池有21口。春和荣作坊的前身是太和春作坊,由杜姓人家自大清康熙年间接手经营后已传承了有百余年。至民国时期,杜家横遭变故,于是将其卖给了李华伯的叔叔,李仍沿用其号,将其出租给外人经营。1943年,李去世,李华伯随即继承其财产,收回太和春作坊,将其改名为春和荣以自营。作为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作坊,春和荣以酒好而闻名四方。战争时期,作坊不仅积极产酒支持抗战事业,同时,李华伯作为爱国开明人士在泸州早已是家喻户晓。他的家庭是个革命家庭,他的三妹李青林(《红岩》中江姐的原形),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逮捕,1949年在重庆渣滓洞遇害,至今其事迹仍陈列在泸州市烈士陵园展览馆,供人瞻仰。

1956年,春和荣作坊实行公私合营。1961年,并入国营泸州曲酒厂。在“五反”运动中李华伯被评为基本守法户,并历次被选为四川省市人民代表、全国工商联一二三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工商联常务委员、泸州市工商联一二三四届常务主任委员、 1954-1969年连任泸州市副市长(泸州市建市以来首任专门分管酒业的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

醉美泸州话白酒之——泸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酿酒作坊来历(中)

醉美泸州话白酒之——泸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酿酒作坊来历(中)

十七、同发生作坊:

兴起于一赖姓人家,人们都称其为赖老板,位于龙马潭区小市上码头。民国时期,赖老板在泸州产业众多,除了有酒作坊以外,还经营长江盐业运输,有油坊、纺织厂、棉纱公司等虽说产业众多,但酒作坊却一点也不逊色。酒的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在当时都是数一数二的,产酒质量好,生意也十分红火。解放战争时期,战祸不断,物价不断飞涨,百业凋零,泸州新办的酒作坊纷纷关门。到一九四九年泸州解放前夕,同发生作坊成为仅存的几十家老作坊之一。

赖老板之子赖高淮从小闻着酒香长大,与酒结下不解之缘。50年代进入泸州老窖工作,曾任泸州曲酒厂总工程师、国家级著名白酒评委,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顾问。1992年,美国酒业董事会授予他“国际酿酒大师”称号。1993年至2002年间,担任政协全国第八、第九届委员。此外,赖高淮作为泸州老窖传统酿造技艺的传承人,不遗余力的将所学传授出去,使泸州老窖传统技艺得到发扬光大。

十八、永生祥作坊

位于龙马潭区小市新街子,创始人王载之。江阳自古多佳酿,自从泸州酒业明清时期开始兴盛以后,大大小小的糟坊不下百家,其美酒名扬四方,远销海内外。王载之是一个资本家,民国初期,他经营的王记糟坊酒业也开始兴盛起来,时常雇佣长工和短工为其糟坊生产酿酒服务。虽说是资本家,但是他待人和蔼,对下人从不苛刻,逢年过节经常给工人们多发点工钱。随着酒生意的不断发展,名声也越做越响,王记糟坊遂改名为“永生祥”,寓意为生意永远兴旺发达。并购买了同时期的福兴和作坊。民国年间四川军阀混战,酒作坊能力大小不一,很多作坊都被迫关闭或转卖给他人经营。永生祥在这个时候依然不倒,发展的越来越好。

十九、泉记酒坊

清末,泸州罗汉一带居民十分贫苦。一日,有外乡人从此经过,向当地人借水解渴,百姓为其盛来山中泉水。饮水后,与百姓交谈,方知此地民生之艰难。临行时,此人献策说,泸州酒业兴盛,天下皆知,诸位何不酿酒至别处去卖?且适才所饮之水,甘甜异常,若以此水酿酒,必是上好酒品。众人均觉有理,于是将此事告知乡中长老,长老也十分赞同。经数日商议,长老便将诸事安排妥当:或种粮、或取水、或学酿酒、或习建窖……两年后,罗汉乡人开始正式酿酒。之后又过了两年,所酿之酒竟能与城中名作坊出产之酒相媲美。此时,长老乃命人封坛灌酒,外出贩卖。乡人将酒运至临县,因酒香四溢,三日便兜售一空。只是当买酒之人问及酒名时,人们只说是泸州酒。人们把此事告诉长老,长老说,都是那位外乡人饮了山中泉水,才有了我们酿酒,那就叫做“泉记”吧!于是,罗汉泉记作坊(清末有窖池6口,后增至44口)便一代代传了下来。

醉美泸州话白酒之——泸州明清三十六家古老酿酒作坊来历(中)

二十、爱仁堂作坊

清道光中,泸州刘皇珍,亦官亦商,名噪一时。起初,皇珍于东城垣酿制大曲,以“仁者,爱仁”之意,创 “爱仁堂”作坊。法国传教士来泸传教,皇珍以亲信教徒,得传低度花果酒酿造技艺。后泸县天主教堂因“教案”获清廷赔款,机缘巧合,赔款由皇珍之父泽意保管,遂以巨款扩充业务。采鲜花、鲜果为原料,融法国花酒酷造技艺及传统工艺,取名“露酒”。并改瓦罐为玻璃瓶装,独创一格,由此声名大噪,使“爱仁堂”露酒仅亚于名曲“温永盛”。生意做大之后,又于北京、天津设立分店。多年后,花酒品种大增,有香花酒、玫瑰酒、佛手酒、薄荷酒、口里酥等。爱仁堂香花酒,以醇香浓郁而有口皆碑,与泸州老窖大曲同为“姊妹花”。

未完待续》》》》》明日欢迎继续收看三十六古作坊故事下集

喜欢转发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