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同济的清欢

同济的校园,总是很安静。无高声,更无喧哗,假期自不必说,学期内的学子们,多用眼神与肢体语言交流一般,秩序井然,规则有礼,除了赛事的啦啦队,在那个时节,在那个时分,有整齐热烈的鼓励欢呼,剩下的只有私语之声。我对上海其他的校园并不了解,不知是不是也如同济一般?或许这是上海文化烙印之故。偶尔,有一对情侣站在路边,恣意的抽泣,这就算是校园超分贝的渲染,这一刻,那个大男孩总是试图把那个女孩泪痕的脸面拥在自己的胸前,以掩盖嚎啕抽泣之声的飘远,矫情,遮羞?或“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在同济的清欢

三好坞的亭台

秋天的同济校园,清静尤胜往季。我一般都是傍晚时分进入校园,夕阳晚霞,暮色渐浓,天高云淡,有一种清爽与宁静,泻落的天际与云宵,倒影在清澈的湖面,从湖水向下望去,哇!深似八万里。红枫团团,墨竹簇簇,月色清凉,轻风徐来,水波不兴,曲径通幽,寒意裹身。几只流浪的小猫,在石径旁悠然的散着步,渐近时,它瞪着圆圆的眼睛,行着注目礼般的望着你从它的身边走过,并不惧怕你的亲近,甚至憨态的翻过身子,露出肚皮,让你骚扰它水滑的皮毛,这份自然的善意与和谐,在秋爽的时节最是真挚不朽,大概是繁华与躁热褪去,铅华洗尽,始现本缘,这恰到好处的气候,怡人的让性情高调升华,安定平和,忘却归期,“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我之于同济的校园,能否算得上它逾百年历史的匆匆过客?我们之间无血缘,无学缘,藕断丝不连。有没有我,她都在那里,变幻着四季的妆容,美奂百年,沧桑百年,孤独百年。我步履匆匆的路过,未曾作过停留片刻的打算,阴差阳错,我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园中栖息作伴,观看花开花落变迁,见证岁月年轮印迹。我发现了它的美:古典,内敛,整洁,宁静,小家碧玉却不失大家闺秀之情怀,我开始在孤独中痴迷它的美。特别下雨的夜晚,坐在三好坞的亭台之上,搬一根鱼竿夜钓于湖面,万籁俱寂,快慰人生,“ 且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一个环境中呆久了,意识就融入了这个生态,仿佛自己是这片景致或者这个情怀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似一对相恋的情人,不谋面,便会相思与牵挂,见过了心中方才充实,亦如我在傍晚,或深夜,不论多忙,总要到学校转一圈的依赖,有瘾!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对这一处生态的眷恋,也如恋情变成了亲情,婚姻变成了家庭一般,这里有一根情感的纽带,似乎又带着点道德伦理的约束,心中有情牵,亦不可背叛,须从一而终;若是生死别离,久别梦逢,“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我在同济的清欢

同济的猫

孤独总是与酒在一起。独酌,是灵魂的思考,心灵与孤独的对话。微熏,是恰到的好处,是处理孤独情怀最美的火候。烈酒数口,清酒数杯,随便随意,清欢有味。我在校园这片景致与氛围的独处,就似一杯清酒,淡淡的清香,有回味;浅酌大饮,取决这一刻你与孤独浸染的程度,若不胜酒力,也不是马上的醉去。相比其他的爱好,我算是一个好酒的人,捧起一壶清酒,似乎并不解瘾,却欲罢不能,倘佯校园,感恩经历,思绪沉静,涤去浮躁,昨日已去,来日重生,若有愁绪,不再翻江倒海,“细雨斜风作晓寒,人间有味是清欢。”

孤独,深秋,清欢。

这是令我着迷的情绪标签,我总能在这份情绪,这个时节,找到别样的快乐:我独享一份孤独的清浅,在深秋的时节,皓月千里,怀念追思,记忆的烙印,唯美的场景,要么我漫步在武昌的江滩,要么我是在同济的校园,还有一段记忆,那是我在荆州古城墙边的石径栈道,明月撒下的辉光是无与伦比的清新与欢畅,留下寂聊下的一人一魂一影,就是人生最美的清欢,这丝丝淡淡的清欢弥漫着五味:懊恼、庆幸、欣慰、珍惜与希望。“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我在同济的清欢

石桥边的月季

孤独是慢慢堆积并涵养的一种情绪,若是情非得已,它有一个更美的理由是让人学会沉静下来去思考,它先是情绪,慢慢变成了工作或生活的必备特质,习惯了便无法舍弃。喜欢深秋,不是因为秋实的收获,而是因为它的清澈与清冷,能穿透我的记忆。清秋总能让我在这个时节回放,让我忆起那时那个孤单的月下背影。一入秋夜,沐浴清凉,2014年深秋的夜暮就翻来覆去在我的脑海,不断刻画与磨砺那份焦灼与恐惧,孤独与悲凉。在那年那些深秋的夜晚里,患得患失的熬出了别样的人生历程,日积月累,才把江边一杯苦涩的烈酒调和成一壶淡香扑鼻的清酒,借今日孤独渐起,心情豪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在同济的清欢

透过木槿花的九曲桥

今日是秋分,明日便是戊戌年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一个团聚与思念的日子,烙印成我对清欢的记忆,最趣我在同济。三好坞中,枫竹林下,月下轻呤,对饮三人。共浴月色的清辉,内心的平和著见,跨越千山万水,年年今日,岁岁今朝,何异于荆州古城脚,武昌江滩边,沙湖绿道行?我的执见或只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荆州,武汉,上海。心中有安宁,处处是清欢。

2018年9月23日中秋小假,戊戌年秋分于上海同济

后记:写着,把大文豪苏轼的几首词句引用在本篇每段之尾以为结束,实有牵强附会之嫌。深秋,明月,又怎可少了东坡?我很喜欢“清欢”一词,也是这数年来隐隐的修练与追求之境界。

现将苏东坡《浣溪沙》抄录如下,以慰我在同济的清欢。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