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一山尖上,遗留一座无人的月寨!

安溪一山尖上,遗留一座无人的月寨!

从泉州古城一路向西,约70公里外的安溪西坪深山,藏匿着一座鲜为人知的古寨——“月寨”。这个占地上万平米的寨子,有约50间的古厝尚存。

她如诗般的名字,与对面山头的另一古寨“日寨”,遥相呼应。它见过500年的草木荣枯,经历了安溪茶业的百年辉煌,也寄托着海内外4万王氏子孙的乡愁。

如今,美人迟暮。我们为你重拾一段芳华。

安溪一山尖上,遗留一座无人的月寨!

66岁的王满意,是土生土长的月寨人。他对月寨,有割舍不下的情感。早年外出打工,又回到村里,旧房住不了了,也要把新房盖在寨门外。前往月寨,必然先经过他的新房。

新房的大厅,挂着一张月寨的老照片,十分显眼。“这是50年前,月寨的样子,如今有些已经不在了。”王满意一边泡茶,一边聊起照片的来历。

他说,拍照的人现在该有80多岁了,不是月寨人。老照片里的月寨,两排老房子在山头上,显得静谧安详,恍若世外桃源。

安溪一山尖上,遗留一座无人的月寨!

有一条台阶,直通月寨。这是古时,月寨的唯一出入口。寨门前的肉红色花岗岩台阶石,已经被族人们一步一步,踩得平滑而内陷。

登上寨门远眺,几百米外的台阶下,有一汪清池。“以前的人,就是从那口池子,挑山泉水来吃!”山风习习,让王满意不禁回想起小时候。

他连说了好几个“过瘾”。

安溪一山尖上,遗留一座无人的月寨!

那时候,两百多人居住在月寨里。每当夕阳西斜的时候,大家结束一天的劳作,聚在街边纳凉、讲古,“多过瘾啊”!

老人们唱着南音,一曲接着一曲,小孩子嬉笑打闹,奔来跑去,“多过瘾啊”!

夏天住在寨子里,“比空调还舒服,多过瘾啊”!

王满意笑着,跟个孩子似的。

安溪一山尖上,遗留一座无人的月寨!

月寨从高处看,两侧对开的两排房子,厝厝相连,宛如古墨书香的“月”字,因此得名。

关于起源,有不同说法。有人说,是当地茶商海外归来时所建;月寨的老人,则口口相传另一种说法,认为是避战乱的外迁人员所建,大概于明朝中后期。

因朝廷日渐腐败,民间叛乱四起。正德年间,广东农民武装,自南靖、长泰,进攻安溪、南安、晋江等地。社会动荡加之天灾不断,饥民四处逃亡、哀鸿遍野。晋江永和一支王氏族人,为躲避战乱,举家迁徙,逆水而行,希望在深山处寻得一安身地。

安溪一山尖上,遗留一座无人的月寨!

72岁老人王水桦对这段历史,有关考究。他说,公元1520年前后,这支王氏族人,来到安溪深山定居后,由于本地土著及外来匪患,常常拔刀相向,为自保,他们便决定修建寨楼,抵御外敌、防备猛兽。

王氏族人将附近一座笔架形的山尖铲平。这座山有3个尖,俗称“头戴三山尖,脚踏三漈子”。于是,占地约1万平米的山头上,建起了寨子。

安溪一山尖上,遗留一座无人的月寨!

起初,这个凌风而建的寨子,四面都是悬崖陡坡,只有一个出入口。一条蜿蜒的台阶直达寨门,寨内像一个浓缩型的小集市。中间一条石头街,伴随排水沟,延伸至街尾。街尾是开放的,相传以前为了防止外敌,曾用木栅栏围住。

寨子内,有座盘乐楼,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直接称为“大楼”,有3层。地板及四面外墙以石头砌成,内部则是常见的木瓦结构。这座大楼外观非常严实,1楼和2楼的墙体,有1米厚,且均为双层。而3楼的墙体也有80cm厚。3楼的窗户上方,还留有枪孔。

走进大楼内,阳光从天井照进来,显得下厅和柱子上的青苔格外青翠。显然,这里已经久无人住。1楼和2楼,只有4个大间,而3楼,则有10个房间。

安溪一山尖上,遗留一座无人的月寨!

这种内柔外刚、严阵以待的造型,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原来,在一百多年前,月寨的人以制茶、卖茶为生,逐渐富裕起来。有一天,土匪突然来袭,抢夺月寨人的财物。王孝梅一家,损失较为严重。于是,他和兄弟5人,决定修建一栋大楼,保护家人及月寨居民的安全。

“前前后后,花了3年的时间才盖起来。”负责看管这栋大楼的65岁老人王超强,就是王孝梅侄子。

安溪一山尖上,遗留一座无人的月寨!


安溪一山尖上,遗留一座无人的月寨!

大楼建起来后,王孝梅收购各家各户分散制作的茶叶,在楼里加工,再通过他创办的瑞珍号茶行,销往海内外。

后来,王孝梅到泰国经商,其兄弟及后人也陆续外出。如今,后人已遍布港澳台及泰国等地。留在月寨的,只剩下王超强等几户人家。

安溪一山尖上,遗留一座无人的月寨!

“月寨周边的几个村庄,只要是姓王的,都是从月寨出去的。”

王水桦老人说,除了月寨所在的南岩村外,相邻的尧山村、尧阳村、上尧村,加起来大概2万人。“祭祖的时候,都是4个村一起祭。”而从月寨出去的华人华侨,也有2万余人,遍布于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

安溪一山尖上,遗留一座无人的月寨!

王水桦老人说,虽然他现在已经住进了新房,但他希望月寨的古厝能够得到保护和修缮。“这4万人的根在这里。”古街两侧,这里一堆、那里一堆的旧石,便是倒下的一座座古厝遗址。

王水桦打开他小时候住过的古厝,里面的祖厅尚存,可护厝、下厅等位置,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他不知道,这栋已有300年历史的古厝,是否也会在一夜之间,成为废墟。

安溪一山尖上,遗留一座无人的月寨!

为保护这些古建筑,当地政府已禁止拆建这些古厝,进行基础保护,并打算申请国家级的古村落保护。

曾有人想过,整合附近的泰山楼、日寨、珍贵的本山茶母树等周边茶文化遗址,打造特色旅游小镇。但是,想要让月寨能得到整体的保护和开发,就跟无数被遗落的村庄一样,并非那么容易。

月寨是几乎没人住了。但两排石头房子门前,还滞留着废弃的石磨、制茶工具,甚至未及褪色的水桶、红色对联,好像往日的生活气息,仍能扑面而来。

安溪一山尖上,遗留一座无人的月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