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对宝钗的真实评判:一个意想不到的影子人物

曹雪芹对宝钗的真实评判:一个意想不到的影子人物

读《石头记》,一直偏爱黛玉。爱她的天真烂漫,爱她的锦心绣口,爱她的至情至真。于是很长一段时间对曹公不解:明明设计了宝黛的木石前盟,明明宝玉心中只有一黛玉,为何偏又写一宝钗,样样胜过黛玉:性格好,才情好,口碑好,而且最终顶替黛玉作了宝二奶奶,此又将黛卿置于何地?更有书中情节,黛玉每多瑕疵,为人诟病,而写宝钗,则大气、端庄、处处与人为善,用书中湘云的话说,是个“挑不出毛病的人”;再看书中文字,每涉宝钗必多褒扬之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让宝钗抽到“艳冠群芳”一签,上画一枝牡丹,并借众口说“你也原配牡丹!”就连一诗定终身的判词中,也不惜将宝钗与黛玉合为一体,且钗先黛后——曹公其偏爱宝钗乎?没理由啊!然而如此厚爱宝钗,又出于什么原因呢?

雪芹之笔,出神入化,人多谓“障眼法”,其实就是中国传统的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就是微言大义,行文中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却通过细节刻画、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态度。

比如秦可卿房中那些夸张的陈设,暗点可卿之为人,字面上却写她是贾母眼中“极妥当的人”;

比如借黛玉入府后拜见大舅贾赦,一句“及进入正室,早有许多艳妆丽服之姬妾丫环迎着”,赦老日常所好可见一斑,然字面上却传出赦老嘱咐黛玉的一番体贴宽慰的长者之言……

这些都是作者的皮里阳秋,读者须记清脂胭斋提示,“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

作者对宝钗的深刻认识和真正态度,其实是借助书中一系列的隐喻一一点逗。

曹雪芹对宝钗的真实评判:一个意想不到的影子人物

读者熟知,在文字上,一“雪”字一“金”字往往与宝钗相关。“雪”暗喻其冷,“金”暗讽其俗。宝钗姓“薛”(雪),却戴着金锁,期待“金玉良缘”。在人物上,则有宝钗的丫头金莺儿姓黄,宝钗为其出敛衣的跳井的丫环金钏姓白(与雪相对)等为其影射。相对于“雪”字,“金”字更能突显宝钗及其家族功利势利的一面,也更为雪芹所不耻。雪芹对“金”字、甚至引申到“黄”字的厌恶,从书中开篇不久的一个小人物便显露无疑,而书中明面上的“女一号”薛宝钗,竟然会有这样一个卑贱不屑的影子人物,真是让人万万没想到。

宝玉秦钟入学,遭遇受薛蟠庇护的同窗金荣戏弄。金荣迫于宝玉的威势,不情愿地向秦钟磕头陪礼。回家后,金荣之母金寡妇对受了委屈的儿子一番开导,道尽寄生宝贵人家者的些小算计之精明:

“若不是仗着人家,咱们家里还有力量请的起先生吗?况且人家学里,茶饭都是现成的,你这二年在那里念,家里了省好大的嚼用呢。省出来的,你又爱穿件体面衣裳。再者你不在那里念书,你就认得薛大爷了?那薛大爷一年也帮了咱们七八十两银子……”

这一回的回目叫“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曹雪芹对宝钗的真实评判:一个意想不到的影子人物

金荣,金寡妇,都是宝钗命里之“金”。金寡妇依附宝钗家,宝钗家同样也是薛寡妇依附于荣国府。本质上都是贾家的寄生族。金寡妇实是有计较且有气量的人,她的一番算计实是母子安身立命的根基,为此忍辱受屈亦非性情简单直率之人可以做到。那么再看薛寡妇的一番打算,轰轰烈烈远道而来依附于姐夫家,先是要将宝钗送入宫中待选,落选后又与王夫人合谋将宝钗配与宝玉,这一番算计较之金寡妇如何?比起黛玉孤女投靠的无奈与凄凉,比起黛玉对宝玉没有算计的爱,人品高下立见。


故而可知曹公笔下:金,钗之锁也;金寡妇、薛寡妇,预示着宝钗之终身;金寡妇影射薛宝钗,而“贪利受辱”四字,较之“艳冠群芳”,则更能代表雪芹对宝钗一生的评判。

曹雪芹对宝钗的真实评判:一个意想不到的影子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