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击败演员、网红称王,“泛娱乐化时代”你的底线在哪里?

”泛娱乐化时代“:国民精神追求的全面瓦解崩塌,谁来做重建的人?


什么叫”泛娱乐化时代“,最简单粗暴的解释,借用别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当我打开新闻,热门全是娱乐新闻。”

当然这里不是指战略意义上的泛娱乐化,只是小编借”壳“说事。

10月12号,两年一度的第12届金鹰节落下帷幕,迪丽热巴以《漂亮的李慧珍》里精彩的表演获得视后,而视帝由张译、李易峰斩获。今天各大新闻就纷纷出文祝贺“迪丽热巴打败杨紫、Angelababy、郑爽等实力演员获得了”观众喜爱的演员奖“、”最具人气演员奖“,李易峰打败胡歌拿下双料奖。”

明星击败演员、网红称王,“泛娱乐化时代”你的底线在哪里?

人气与迪丽热巴不相上下的杨紫立马就登上了微博热搜,“万能的”网友立刻出马“心疼”杨紫。

有人说这个全称为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的电视节终于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但大部分网友在忙着撕战,为自己的偶像“保驾护航”。而我们这个时代终于把泛娱乐变成了家常便饭,遮羞布被揭开后,赤裸的人干脆就裸体奔跑庆祝起来,两旁的观众在欢呼这个人是个勇敢的斗士。

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写真集”吗?

昨天有朋友告诉小编,前不久被理发店诓骗的发际线男孩被邀请参加最新一期的《快乐大本营》,听到的时候小编除了震惊,震惊,还是震惊。


明星击败演员、网红称王,“泛娱乐化时代”你的底线在哪里?

发际线男孩是什么人?一个因为举报黑店而在网络上爆火的男生。原本是属于社会事件,却在因为“特色”的长相迅速在网络上蹿红,速度之迅猛,颇有燎原之势。他的微博也一夜之间疯涨几十万的粉丝,而他也“成功”跻身网红的庞大军团之中。

但是他上《快乐大本营》能干什么呢?

朋友说,他能供奉流量,还有微博热门。虽然很不想承认,但话糙理不糙,确实是这么个理儿。你不得不承认 ,现在这个阶段,流量已经不是个“恶心玩意儿”,它已经在许多次洗白中成功合理化了。人们给它合理化的一个身份之一就是:流量也是实力。

但是小编有个疑问,全社会都风行的事情就是我们该虔诚的承认它其实具有价值吗?


明星击败演员、网红称王,“泛娱乐化时代”你的底线在哪里?

也是昨天,斗鱼上的女主播因为篡改国歌,造成侮辱性行为被判行政拘留五天,微博立刻就炸开了,网友们集体“庆祝”这个女主播终于被就地正法了。

真的是我们正义感作祟吗?

我们有与生俱来的国家崇尚感,有《战狼》和《红海行动》爆表的票房作为证据。但就事论事,也许大多数人在披着爱国的国旗,枪打用简易方式捞钱的人。

明星击败演员、网红称王,“泛娱乐化时代”你的底线在哪里?

网红是2018年,甚至还会是n+2018年的社会存在。成年于千禧一代的90后和00后,摘用人民日报报道:从我们这一代起的人,都是网络原住民。

给主播刷礼物,把所有正义感全部留给每年出一大茬的偶像,把七情六欲寄托与偶像幻想的不现实中。

是网络原住民的日常状态,你能说它是不对的吗,可是全社会都在这样做,你又该怎么解释?

上周的《奇葩说》里,高晓松就论题说,这个时代的社会在消耗我们的灵魂

我们在极力倡导孔孟思想,中国电影在走向一个全民消费的阶段,今年一季度赶超北美成为了第二大电影大国。

可全民消费不代表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的追求,或许更应该说,我们其实在精神消费:在对着某音消费感情,用流量说话的娱乐圈推动一股“社会思潮”的掀起——只要你无下限,就能当网红!不劳而获不再是梦想!只要你加入,就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这是许许多多短视频平台营销潜台词,它是营销但能赚钱,不假。

瞧,这就是现在我们,不幸被伟大的国民“指南针”鲁迅先生再次说中。

不是所有发明都是推进社会发展,泛娱乐化时代正在消耗我们?

泛娱乐化是个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社会需要,国民经济增长,我们需要一个发泄口。

但它就像英国历史上黑暗的中世纪,美国埃默里大学的英语教授马克.鲍尔莱在他的《愚蠢的一代》狠狠批评了新一代青年的现状,“《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图书馆、博物馆一切就在你的鼠标下,但我们没有看到年轻人,至少是美国年轻人在历史知识、公民意识和国际竞争力方面上提高。”

相反我们的情感在慢慢退化,打开手机就看到来自世界各地新闻的环境里,我们对社会事件越来越迟钝麻木

即时满足带来的是更加空虚的生活状态,于是我们陷入了死循环。据统计网友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人均每日消费的时间至少半个小时,越来越精准的页面推荐带来更多人深陷其中。


明星击败演员、网红称王,“泛娱乐化时代”你的底线在哪里?

而深陷其中的人,很快就会被社会默认的共识“洗脑”。从前网红是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的代名词,诟病它的标签足足可以绕地球三圈。可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会迎合网红,更是为她们、他们呐喊欢呼?甚至已经开始有中学生辍学回家,把当网红做梦想;更过分的是,社会上开始流传

“读书不如当网红混的好。”

泛娱乐到底是我们的劫,还是我们的社会必须?也许你知道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