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廣西:這道桂菜美食讓日本刺身都自愧不如

橫縣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南方向,這裡山清水秀,風光迤邐。在廣西橫縣只是一個普通的小縣城,但是這裡卻有一道名揚廣西的美味,被人稱為“廣西刺身”,它的滋味比起大名鼎鼎的日式刺身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就是橫縣的魚生。“橫縣魚生”又俗稱“兩片”,歷來被橫縣人稱作“縣菜”,它代表著橫縣的烹飪技術和飲食文化的最高水準、接待客人的最高規格。

舌尖上的廣西:這道桂菜美食讓日本刺身都自愧不如

在南寧,乃至整個嶺南地區,熟悉橫縣的人都把魚生與橫縣同等在一起,稱橫縣為魚生、稱魚生為橫縣。橫縣魚生之所以出名、美味,與其做法工藝之獨特、選料配料之精細有著密切的關係。

橫縣吃魚生古已有之。據清代乾隆年間《橫州志》記載,最先吃魚生的是幾千年前生活在鬱江兩岸的橫縣先民———蜑人。據稱,至少在500年前,魚生已是橫縣的“壓席之筵”。

舌尖上的廣西:這道桂菜美食讓日本刺身都自愧不如

有一個出神入化的民間傳說,相傳晉元帝時,逸士董京赴橫州,在山洞偶遇仙人,仙人生魚片款待。後來,兄妹倆按仙人指點如法炮製。從此,橫縣魚生名聲大振,流傳至今。

君不見天下食魚生之處多也,唯獨橫縣魚生獨步天下,何也。無他,就是在“種、勁、白、薄、厚、鮮”這六個字上下足了功夫。

舌尖上的廣西:這道桂菜美食讓日本刺身都自愧不如

橫縣魚生製作精巧,令人叫絕。盈尺之魚,出水欲飛。去鱗、脫皮、起骨,遊刃有餘,一氣呵成。魚生配料,五光十色,美輪美奐。姜、蔥、蒜、木瓜絲、蘿蔔絲、檸檬絲,絲絲入扣,一絲不苟。

橫縣魚生對魚種的要求很高,就是為了追求一個“勁”,就是肉質勁道,這樣的魚生入口,則口舌生汁,越嚼越有味道。橫縣魚生,選用的都是產自鬱江的原生態活魚,鮮魚尾部肌肉特別發達,口感自然最好。

舌尖上的廣西:這道桂菜美食讓日本刺身都自愧不如

會吃的廣西人都知道,淡水魚做魚生,要以肥厚肉甜脆少刺的野生花魚(烏鱧)為最好;半淡半鹹魚類做魚生最好的為三文魚(鮭魚);如是鹹水魚類做魚生最好的為藍鰭金槍魚(鮪魚)。


魚生晶瑩剔透,片片薄如蟬翼,潔白的光澤又似美玉雕刻,宛如藝術品。白就是魚肉瑩白如雪、玲瓏可觀、紋理畢見。想要得到這樣的魚生,首選要把魚處理乾淨,再加上出神入化的刀工。

舌尖上的廣西:這道桂菜美食讓日本刺身都自愧不如

一般人殺魚都要出去魚鰓,但料理魚生不同,割腮後繼續放入水中,這樣魚不會馬上死去而是在水中放血,幾分鐘後,血盡魚亡,魚肉就會瑩白如雪,玉色逼人。

薄即魚片要切得薄如蟬翼,才容易入味。要想切薄片,須備一把快刀,左手拇指、食指壓住魚肉,右手把刀,刀與魚肉呈45°夾角,一刀斜切,片羽滑落,可得薄片。展開一看,薄可見字。

舌尖上的廣西:這道桂菜美食讓日本刺身都自愧不如

說橫縣魚生比起日式刺身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那是因為橫縣魚生還有一個“外掛”加持,那就是“厚”。此“厚”可不是魚肉厚,而是料“厚”。

吃魚生,調料的種類一定要豐富厚重,才能壓住腥味,才能體會到魚生的鮮美可口。蔥、姜、蒜末、頭菜、魚生菜、辣椒油鹽醬醋是必不可少的基本配料。

舌尖上的廣西:這道桂菜美食讓日本刺身都自愧不如

橫縣魚生更在這些基礎上加入橫縣獨特的木瓜丁,土檸檬、魚腥草、紫蘇葉、辣丁根、芋頭絲等二十多種,再配上橫縣本地花生油、生抽醬油、胡椒粉總共三十多種生鮮猛料,共同淘冶魚生片。

在橫縣品嚐魚生,會讓你不知如何下筷。因為不同部位的幾碟魚生片和一盤五顏六色的配料擺放在一起,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不要說吃到嘴裡,看著就是一種享受了。

舌尖上的廣西:這道桂菜美食讓日本刺身都自愧不如

配料切得細如髮絲,一絲絲大小均勻,放在專門供魚生用的圓形或菱形的盤子裡。魚片猶如一片片冰雕的玉蝴蝶展翅欲飛,各式配料組合,互相襯托猶如一幅明豔的壯家彩畫。

橫縣魚生本是古代橫縣鬱江上打魚為生的漁民應付生活的無奈之舉。未曾料到,這種飽含漁民辛酸的“草根”吃法,經過世事滄桑,逐漸演化為廣西遠近聞名的傳統名菜。

舌尖上的廣西:這道桂菜美食讓日本刺身都自愧不如

來到廣西,必須品一回橫縣魚生,夾一大把生鮮猛料,包一片魚生,放如口中,感受鮮嫩魚片和多種配料在口腔中碰撞,體會壯鄉人最愛的香辣酸鮮,濃香沖鼻。

想要了解更過廣西美食,歡迎評論私信,桂菜的美味這裡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