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初一語文」第8講 學會人物描寫——《秋天的懷念》

第8講 學會人物描寫——《秋天的懷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2018年 初一語文」第8講 學會人物描寫——《秋天的懷念》

我一向有一個悽苦的夢……在夢中,我絕望地哭喊,心裡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明白我們會牽掛你,不明白我們是多麼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說給她聽,只明白她在很遠的地方,並不明白她在哪兒。這個夢一再地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

這段文字節選自史鐵生的散文《有關廟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一個人強烈的想念之情,這個人便是他的母親。學習了史鐵生回憶母親的散文《秋天的懷念》,我們會對這種情感有更深的體會。

二、知識講解

史鐵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於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21歲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002年獲華語文學傳

「2018年 初一語文」第8講 學會人物描寫——《秋天的懷念》

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腦溢血逝世。根據其生前遺願,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學研究;他的肝臟將捐給需要的患者。

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多部作品被譯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為人低調,嚴於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主要代表作: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絃》《務虛筆記》

散文《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合歡樹》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病隙碎筆》作為二OO二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穫,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2年度傑出成就獎得主史鐵生授獎詞

考點1 文章內容結構分析

1.第一部分(1-2自然段):雙腿癱瘓後的"我"暴怒無常,母親小心翼翼地呵護著"我"。

「2018年 初一語文」第8講 學會人物描寫——《秋天的懷念》

2.第二部分(3-6自然段):"我"答應母親到北海去看菊花,但悄悄出去的母親卻帶著牽掛永遠離開了"我們"兄妹。

「2018年 初一語文」第8講 學會人物描寫——《秋天的懷念》

主旨:文章通過寫"我"在癱瘓後與母親之間的幾件小事,充分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理解、同情與關愛,說明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表達了人世間的母子親情,也對生命與生存問題進行了深刻反思。

考點2 描寫技巧重點分析

1.動作描寫

原文: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

分析:

"悄悄":讓我盡情發洩心中苦痛,期待我恢復平靜與理智

"偷偷":母親不放心我,怕我做傻事,體現母親的慈愛與細心

"眼睛紅紅的":強忍內心悲傷,無私的關愛兒子。

2.神態描寫

原文: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著我。

分析:

眼圈紅紅地說明母親偷偷地哭過了,體會到了母親強忍內心痛苦故作平靜的樣子。

3.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原文:母親撲過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分析:

"撲"、"抓"兩個動作,說明母親非常在意"我"的內心感受,害怕兒子禁不住打擊,失去生活的勇氣;"忍"寫出了母親儘管十分悲痛,卻抑制悲傷鼓勵、安慰兒子的痛苦心情。

母親說"好好兒活",帶著幾分無奈,幾分頑強,母親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許不長了,卻仍在不屈地與病魔抗爭,不希望看到身懷病痛的兒子失去與病魔抗爭的信心,推動生活下去的勇氣。

考點3 景物描寫作用分析

原文: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裡,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

分析:通過景物描寫,以動襯靜,突出"我"孤獨、痛苦、無望的心情。

閱讀方法解密:

景物描描寫作用分析法。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是閱讀題中比較重要的考點。景物描寫的作用主要有:

①交代故事發生的地點,交代背景;

②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

③用景物描寫體現時間或情節的變化;

④作為記敘的線索、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⑤烘托人物的形象;

⑥暗示文章的中心;

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此類題的般答題模式為:本段文字描寫了……,渲染了(襯托了、交代了、表現了)……。本段的景物描寫起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原文: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分析:本題運用景物描寫作用分析法。對菊花的描寫,表現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熱烈、深沉的氛圍,讚揚了母親菊花一樣的精神品質,也突出了"我"從痛苦、絕望轉向明朗、堅強的變化,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考點4 散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分析

散文中的環境描寫多指文章中的景物描寫,如季節變化、風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作者抓住這些景物的特點,具體生動地描寫這些景物,以此映襯人物的心情,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它與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一定的區別。

環境描寫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如《孔已己》中開頭對魯鎮酒店的格局的描寫);二是渲染氣氛(如《故鄉》中對故鄉景象的描寫);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驛路梨花》中對小茅屋的描寫)。此外,還可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映襯人物的心情,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而散文中的景物描寫可以從思想內容與結構思路上考慮。

從思想內容分析:

(1)抒發感情。景與情常是互相滲透、相輔相承的,正所謂"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這是景物描寫的主要作用,詩歌、散文中尤為常見。比如《春夜喜雨》,詩人精微描摹潤物的春雨悄悄降臨的景,以抒發詩人聞到春天氣息的喜悅之情。類似的古典詩詞是很多的。《春》、《聽潮》中對春天、大海的讚美之情也是藉助景物描寫進行的。

(2)渲染氣氛。這一點在小說、戲劇中很常見。《生命的意義》一文用"冷冷清清"、"陰森森"的景渲染了剛剛遭受白匪屠殺、嚴重破壞的肅殺氣氛;用"蒼翠的小樹"、"挺拔的青松"、"如茵的嫩草"又渲染了戰勝白匪後欣欣向榮、充滿生機的氣氛。《孔乙己》一文結尾部分寫晚秋的涼意,給孔乙己的末路更增添了一種悲涼陰冷的氣氛。

(3)襯托人物。這一點還可細分為襯托人物心理活動,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達人物性格特徵等等。也經常出現在小說、戲劇中,寫人的記敘文中也有。《七根火柴》的開頭寫的是艱苦、陰森、荒涼的景色,烘托了盧進勇苦惱、著急和盼火的內心活動。《社戲》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麗圖畫,表現了孩子們去看社戲的歡快而迫切的心情。《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出遊之前有一段輕快明麗的景色,烘托了菲利普一家人歡快的心情;而見到落魄的于勒後,景色變得陰鬱濃重,這就烘托了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驛路梨花》一文三次寫梨樹林和梨花,以物喻人,人與花交相輝映,襯托出梨花姑娘的美好心靈,表現了梨花姐妹助人為樂的思想品質。

(4)突出主題。這種作用一般出現在文章的末尾。《七根火柴》一文最後的夜景,烘托了紅軍戰士生起篝火後的歡樂情緒,說明無名戰士用生命保存下來的七根火柴發揮了巨大作用,從而讚頌了無名戰士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突出了中心。《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突出了人力車伕與自然的關係,反映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

(5)交代背景。這種作用一般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故鄉》一文開頭的景物描寫,展現了蕭條荒寂的現實冬景圖,也是當時中國農村的縮影,這是閏士活動的典型環境。《小橘燈》一文寫了"天色越發陰沉了"、"窗外濃霧裡迷濛的山景"、"黑暗潮溼的山路"等,既是寫自然環境,也暗示了當時重慶的政治氣候同這天氣一樣陰沉黑暗。

從結構思路上分析:

(1)為全文定下感情基調。這種作用一般也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果樹園》開頭集中筆墨寫果園明麗宜人的晨景,為全文定下歡樂的感情基調;而《故鄉》開頭的描寫,定下的基調則是灰黯的。

(2)起線索過渡作用。這種作用一般出現在文章的段落銜接處。《聽潮》就是以潮漲潮落的景色變化為線索的。《海燕》一文,可以抓住海面三次不同景色的描寫,將文章分成暴風雨來臨之前、逼近之時、就要到來三部分,這兒的景象,就能起到過渡作用。

(3)推動情節的發展。這種景物描寫一般穿插在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中,小說、戲劇中較常見。《碑》一文中冰天雪地的自然環境,就將故事不斷推向高潮。

知識拓展: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梅蘭竹菊

梅蘭竹菊,佔盡春夏秋冬四季,中國文人以其為"四君子",表現了他們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有節,菊冷豔清貞。中國文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負載了自己的一

「2018年 初一語文」第8講 學會人物描寫——《秋天的懷念》

片真情,從而使花木草石脫離或拓展了原有的意義,而成為文人對人格的象徵和隱喻。

"四君子"之一的梅花,較耐寒,在早春即可怒放,它與松、竹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人們畫梅,主要是表現它那種不畏嚴寒、經霜傲雪的獨特個性。梅,迎寒而開,美麗絕俗,是堅忍不拔的人格象徵。

人們畫蘭花,一般都寄託一種幽芳高潔的情操。而且花中還夾雜有荊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蘭,一則花朵色淡香清,二則多生於幽僻之處,故常被看作是謙謙君子的象徵。

竹,經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剛直、謙遜,不卑不亢,瀟灑處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徵。

菊,它不僅清麗淡雅、芳香襲人,而且具有傲霜鬥雪的特徵;它豔於百花凋後,不與群芳爭列,故歷來被用來象徵恬然自處、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三 、例題精析

例題1

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後面問題。

秋天的懷念(節選)

①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裡,看著窗外的樹葉"刷刷拉拉"地飄落。母親進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的神色。"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後,就再也沒回。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竟是永遠永遠的訣別。

③鄰居的小夥子揹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未成年的女兒"

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在秋風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1)第①段畫線句,"我"的回答為何讓母親喜出望外?

【參考答案】①"我"同意去"看花",說明"我"消沉的情緒有所好轉。

②讓"我"能夠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是母親的心願,這一願望終於要實現了,所以母親興。(或"我"同意去看花點燃了母親心的希望火花,看到了兒子堅強活下去的希望)

【解析】"母親喜出望外"是高興,母親的高興來自於兒子,理解句子的意思不要離開句子所在的段,本著句不離段的原則。

(2)本文語言富有表現力。請參照示例,結合語境,賞析下面兩個句子的加點字。

示例: 母親進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

賞析:"擋"這個動作體現母親怕兒子看到落葉凋零蕭條景象會讓我觸景生情,產生痛苦,更失去生活的信心,體現母親愛我,細地照顧我,希望我好好地活下去。

①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那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在秋風正開得爛漫。

【參考答案】①"悄悄"說明母親怕自己的情緒或者言語刺激到"我",變得比"我"還敏感、沉重。她知道"我"因病而煩躁,因此小心翼翼,細緻入微照顧"我",體現母親心疼"我",很愛"我"。

②"潑潑灑灑"、"爛漫"這兩個詞寫出菊花開得旺盛,說明我在看花感受生活的美好,走出了陰影,要堅強地活下去,就像菊花一樣傲霜鬥寒,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也是用菊花的美麗襯托"我"對母親的懷念。

【解析】本題考查散文的語言特色,語言(可以包括修辭、表現手法、詞語等方面)+抒發的情感。本題就是運用疊詞如"悄悄""潑潑灑灑",增強了表現力。

(3)母親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未成年的女兒"。根據上下文的意思,寫出母親沒有說完的話。

【參考答案】寫出"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意思即可,如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重新揚起生活的希望,堅強的活下去——這是母親最後的,也是最大的心願。

【解析】此題是揣摩母親這句話的含義。母親最放不下的是兩個孩子,特別是有病的兒子,希望他們在一起好好活著。

(4)對《秋天的懷念》這個題目的理解,下面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秋天是故事發生的特定時間,有意境。

B.母親是在秋天去世的,更易引發懷念之情。

C."我"是在秋天懂得了母愛,同時收穫了生存的勇氣。

D.秋天蕭條景象襯托"我"遭遇不幸後的絕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參考答案】 D

【解析】此題考查題目的含義。明顯D項有誤,應是在秋天母親去世,也表明作者經過人生的秋天,成長起來,懂得面對生活的困境。

例題2

閱讀《秋天的懷念》,完成小題。

①雙腿癱瘓以後,我的脾氣變得暴躁無常,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錄音機裡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母親這時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癱瘓以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麼意思!"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母親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睡不了覺。

③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裡,看著窗外的樹葉"刷刷拉拉"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的神色。"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後,就再也沒回來。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竟是永遠永遠的訣別。

⑤鄰居的小夥子揹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未成年的女兒……"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1)說說作者在文章題目中加上"秋天"二字的原因。

【參考答案】①秋天是故事發生的特定時間。

②秋天的蕭條景象襯托了"我"遭遇不幸後的絕望心情。

③菊花在秋風中盛開的景象,表明"我"走出了人生低谷,開始積極面對人生。

【解析】本題考查環境描寫的作用。環境描寫的作用一般有: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心情,為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做鋪墊。

(2)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作者從"看花"中獲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參考答案】 ①身患重病的母親,一直熱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現母親對兒子細膩的呵護和關愛,從中"我"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②母親病逝後,"我"終於在"看花"時,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領悟到人要積極勇敢地面對生活的道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結合文章的內容來談"看花"中獲得了哪些人生感悟即可。

例題3

現代文閱讀。

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

①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什麼勁!"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②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裡,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④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⑤鄰居的小夥子揹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像她那一生艱難的生活。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1)本文的題目是《秋天的懷念》,請說說作者懷念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懷念母親和無私的母愛;

對無私母愛的讚美,不能回報母親的悔恨,願意奮發自強的生活信念

【解析】瞭解文本內容,理解文本所要表達的主題,說出作者懷念的對象和表達的情感。

(2)本文寫了母親關心我的幾件事情?請歸納後簡要作答。

【參考答案】"我"雙腿癱瘓後,母親為我流淚心疼並激勵我鼓起生活的勇氣。

母親重病纏身,肝病疼得她睡不著覺的情況下,堅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園看菊花。

母親在生命的最後一息,心裡還掛念著"我"和未成年的妹妹。

【解析】主要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學生用簡練的語言來概括事件的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3)文章⑥段中劃線句是什麼描寫?請聯繫全文說說它的作用。

【參考答案】景物描寫;寫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壯、深沉的氛圍,襯托出了"我"的心理從痛苦、無望轉向明朗、堅強的變化情形。

【解析】瞭解環境描寫及常見幾種作用,這裡是渲染出悲壯、深沉的氛圍,襯托出了"我"的心理從痛苦轉向堅強過程的作用。

例題4

閱讀下文,回答小題。

①窗外荷荷地下著雨,天空黑得像一盤墨汁,風從窗縫裡吹進來,寫字桌上的檯燈像閃眼睛一樣忽明忽暗地閃了幾下。我剛翻到《野草》的最後一頁。我抬起頭,就好像看見先生站在面前。

②仍舊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長袍,濃濃的眉毛,厚厚的唇須,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兩根手指夾著一支香菸。他深深地吸一口煙,向空中噴著煙霧。

③他在房裡踱著,在椅子上坐下來,他抽菸,他看書,他講話,他俯在他那個簡單的書桌上寫字,他躺在他那把藤椅上休息,他突然發出爽朗的笑聲……

④這一切都是那麼自然,那麼平易近人。而且每一個動作裡彷彿都有先生的特殊的東西。你一眼就可以認出他來。

⑤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個房間就馬上亮起來,他的眼光彷彿會看透你的心靈,你在他面前想撒謊也不可能。不管院子裡暴雨如注,只要他一開口,你就覺得他的每個字都很清楚地進到你的心底。他從不教訓人,他鼓勵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睜大,牽著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絆腳石,他會替你踢開。

⑥他一點也沒有改變。他還是那麼安靜,那麼懇切,那麼熱心,那麼慈祥。他坐在椅子上,好像從他身上散出來一股一股的熱氣。我覺得屋子裡越來越溫暖了。

(1)理解"倘使有絆腳石,他會替你踢開。"一句中"絆腳石"的含義。

【參考答案】指麻煩事。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詞語理解能力,結合語境具體分析就是瑣事、麻煩事。

(2)試分析,語段中⑤的人物描寫,表現出先生怎樣的精神品質?

【參考答案】敏銳的眼力。對同志對朋友給以溫暖,循循善誘。是你前進路上的引路人。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能力,把握關鍵性詞語。

(3)歸納語段的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高度概括並頌揚了魯迅先生的精神品格。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仔細揣摩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情感。即得出高度概括並頌揚了魯迅先生的精神品格。

(4)判斷下列語句,找出不是人物描寫的一句( )

A.我抬起頭,就好像看見先生站在面前。

B.他抽菸,他看書,他講話,他俯在他那個簡單的書桌上寫字,他躺在他那把藤椅上休息,他突然發出爽朗的笑聲……

C.仍舊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長袍,濃濃的眉毛,厚厚的唇須,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兩根手指夾著一支香菸。他深深地吸一口煙,向空中噴著煙霧。

D.他坐在椅子上,好像從他身上散出來一股一股的熱氣。

【參考答案】A

【解析】A項是一記敘句子,不是描寫。

四 、課堂運用

基礎

1.下列人物描寫方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心理描寫)

B. 程老師是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頭髮剪得短短的,眉毛粗粗黑黑的。(外貌描寫)

C. 京京站起來,結結巴巴地說:"老師,我能……念一段嗎?"(語言描寫)

D. 京京心裡癢癢的,忍不住又折回去,趴在教室的窗戶外面聽。(動作描寫)

【參考答案】A

【解析】這裡考查學生對人物刻畫方法的分析。學生應瞭解常用的人物描寫方法,明確每一種方法對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這裡A運用的描寫方法是語言描寫。所以選A。

2.指出下列各句的人物描寫方法。

A.它後邊跟著追來一個人,穿著漿硬的花布襯衫和敞開懷的坎肩。( )

B.警官奧楚蔑洛夫穿著新的軍大衣,提著小包,穿過市場的廣場。( )

C."你在這兒幹什麼?你究竟為什麼舉著那個手指頭?……誰在嚷?"( )

D.他那張半醉的臉上露出這樣的神氣:"我要揭你的皮,壞蛋!" ( )

【參考答案】A肖像 動作B肖像 動作C語言D神態

【解析】A項先寫人物追趕的動作,後寫人物的衣著(肖像);B項先些人物衣著(肖像),後寫人物手及腳的動作;C項是警官奧楚蔑洛夫裝腔作勢的語言;D項寫的是人物的醉態。

拔高

3.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後面問題。

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

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麼勁!"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裡,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鄰居的小夥子揹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像她那一生艱難的生活。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1)第一段的"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中的"無常"是什麼意思?語段中最能表現"我""無常"的兩個詞是什麼?

【參考答案】變化不定 突然 猛然

【解析】根據詞句原本意義,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分析、推斷詞句的不同含義,去深入理解詞句的真正含義。要特別注意,這類試題,往往不是要問詞句的表面意義,如果簡單地理解為詞句的表層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2)"我"答應去看花,為什麼母親竟高興得坐立不安?這說明什麼?

【參考答案】母親覺得兒子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終於有了興趣 偉大、無私的母愛

【解析】理解文章語句的含義,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二要聯繫上下文,三要緊扣文章的中心主題,並能從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據和理由。

(3)文中母親說的"好好兒活"和我說的"要好好兒活"各有什麼含義?

【參考答案】戰勝病魔 戰勝困難,堅強地活

【解析】根據詞句原本意義,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分析、推斷詞句的不同含義,這裡母親指戰勝病魔;而我指戰勝困難,堅強地活。

(4)最後一段,寫"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時,著意寫了各色花給人的感受,這能使人聯想到什麼?

【參考答案】母愛的崇高聖潔/生活的美好/堅強、頑強

【解析】環境描寫是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小說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其作用通常有:推動推動情節發展;渲染一種氣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作用,學生能根據具體環境來進行分析。這裡菊花描寫屬於景物描寫,突出母愛的聖潔偉大,象徵生活的美好。

4.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後面問題。

小扇輕搖的時光

放暑假了,母親一直盼望我回鄉下住幾天。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歡吃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裡種一些。待我放暑假的時候,那些瓜呀果的正當時,一個個在地裡靜靜地躺著,十分誘人,專等我回家來吃。

天氣炎熱,我賴在空調間裡怕出來,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眼看著假期已過一半了,我還沒有回家的意思。母親沉不住氣了,打來電話說:"你再不回來,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爛掉了。"

再沒有賴下去的理由了。於是帶著兒子,頂著烈日,坐了幾個小時的車,回到了生我養我的小村莊。

村裡的人是看著我長大的,看見我,親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遠遠地就遞過話來:"梅,又回來看媽了?"我笑著答應。就聽到他們在背後說:"這孩子真孝順,一點不忘本."我心裡湧滿羞愧。我其實什麼也沒做啊,只是偶爾把自己送回來給想念我的母親看看,就被村裡人誇成孝順了。

母親知道我回來,早早地把瓜摘下來,放在井裡面冰著——那可是我最喜歡吃的梨瓜和香瓜。母親又把家裡唯一的一臺大電扇搬到我兒子身邊,給他吹風。

我很貪婪地捧著瓜果啃,母親在一旁心滿意足地看。母親興奮地說:"地裡面結得多著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證你天天有瓜吃。"

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說:"好。"

兒子卻在一旁大叫起來:"不行不行。外婆,你家太熱了!"

母親詫異地問:"有大電扇吹著還熱?"

兒子不屑了,說:"大電扇算什麼?我家有空調。你看你家連衛生間還沒有呢。"

我立即用嚴厲的眼神制止了兒子,對母親笑笑:"媽,別聽他的,有電扇吹著,不熱的。"

母親沒再說什麼,走進廚房,去給我們忙好吃的了。

晚飯後,母親把那臺大電扇搬到我屋裡,有些內疚地說:"讓你們熱著了,明天你就帶孩子回去吧,別讓孩子在這裡熱壞了。"

我笑笑,執意要坐在外面納涼。母親先是一愣,繼而臉上寫滿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望著天空,手上拿一把母親遞過來的蒲扇,慢慢搖著。蟲鳴在四周此起彼伏地響起,南瓜花在夜裡靜靜地開放。月亮升起來了,皎潔的月光灑滿寂靜的小院。恍惚間,月下有個小女孩兒,手拿小扇兒,追撲流螢。依稀的,都是兒時的光景啊。

母親在一旁開心地說著話,嘮嘮叨叨的,都是些讓她懷戀的舊時光。母親在那些舊時光裡沉醉。

月色如水,我放鬆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過去了。母親的話突然喃喃地在耳邊響起:"冬英你還記得不?就是那個跟男人打賭,一頓能吃二十個包子的冬英。"

"記得,長得粗眉大眼的,幹起活兒來,大男人也趕不上她。"

"她死了。"母親語調憂傷地說,"早上還好好的,還吃兩大碗粥呢。準備去地裡鋤草的,還沒走到地裡呢,突然倒下,就沒氣了。"

"人啊!"母親嘆一聲。

"人啊!"我也嘆一聲。心裡面突然警醒:這樣小扇輕搖,與母親相守的時光,一生中能有幾回呢?暗地裡打算好了:明天,是決計不回去的了,我要在這兒多住幾天,好好把握這小扇輕搖的時光。

(1)說說選文標題"小扇輕搖的時光"具體指什麼時光?

【參考答案】一是指充滿天真快樂的童年時光,一是指與母親相守的美好時光。

【解析】透過文章內容認識文章的主題,"小扇輕搖的時光"珍惜童年,珍惜母愛。

(2)加波浪線句子是用什麼人物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形象的,請你說說母親當時的心理活動。

【參考答案】神態描寫,母親對"我"執意到外面納涼去主動陪伴她的舉動感到意外和欣喜。

【解析】學生應培養理解語句在文章中的具體含義的能力,此處應理解母親對我的回答感到意外,繼而又充滿喜悅。

(3)選文中加橫線部分是什麼描寫?有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景物(環境)描寫;交代了人物活動的場景,渲染了農村夏夜安適恬靜的氣氛,烘托"我"輕鬆閒適的心情。(第二問,答出"渲染了農村夏夜安適恬靜的氣氛"意思的,也可得滿分。)

【解析】判斷環境描寫及常見五種作用,其中常見的有烘托人物的心情、渲染一種氣氛等作用。

(4)請簡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表達效果。

我很貪婪地捧著瓜果啃,母親在一旁心滿意足地看。

【參考答案】"貪婪""啃"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吃瓜時的情態以及對家鄉掛果的喜愛;"心滿意足"突出了母親內心的滿足和喜悅。

【解析】學生應培養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具體含義的能力,有利於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和把握。

(5)選文中敘寫冬英這一人物的內容能否刪去?為什麼?

【參考答案】示例一:不能刪去;正是這一人物是"我"轉變了第二天就回程的想法,引發了"我"對人生苦短的思考,提醒"我"要珍惜與母親相守的時光。

示例二:可以刪去;刪去後不影響清潔的完整;冬英的故事令人傷感,沖淡了全文營造的美好溫馨的氛圍。

【解析】插敘情節一般有兩種作用:一補充情節,使故事更加完整,人物更加豐滿;二是為下文做鋪墊。

五 、課堂小結

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文章先描寫"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瓢落"這一情景,將自己"獨自坐在屋裡"失落的心情展示得淋漓盡致;接著用"北海的菊花開了"一句話語,自然引出"看菊花""憶往事"等畫面,讓母親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最後詳寫"秋風中正開得爛漫"的菊花,通過對開得絢絢麗爛漫的菊花的描寫讚揚了母親如菊花一樣的精神品質。

2.運用細節描寫刻刻畫人物。

通過動作、語言、神態的細節描寫表現母親對兒子的理解、疼愛及母愛的無私、深沉。

3.反覆手法的巧妙運用。

行文三次寫到"悄悄地",充分表現了母親內心的痛苦、悲傷、堅強與對兒子深沉的愛;反覆寫"看花"這一內容,"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是情節發展的線索。"好好兒活"反覆出現,是母親無盡的囑託,又是"我"對生命存在意義的探尋與思考。

六 、課後作業

基礎

1.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後面問題。

秋天的懷念

雙腿癱瘓以後,我的脾氣變得暴躁無常,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聽著錄音機裡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母親這時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癱瘓以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麼意思!"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母親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睡不了覺。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裡,看著窗外的樹葉"刷刷拉拉"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的神色。"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丘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後,就再也沒回來。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竟是永遠永遠的訣別。

鄰居的小夥子揹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未成年的女兒……"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1)文中加點的"悄悄地"所要強調說明的是 。

(2)文中有幾處插敘的內容,請找出一處,用橫線標出來,然後說說它在文中的具體作用。

(3)結合內容說說文中加點的動詞"撲"和"擋"為什麼用得好。

(4)將第三段中加橫線的"央求"換成"期待"好嗎?為什麼?

(5)文章結尾說"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你認為文中的"我"懂了嗎?請結合結尾段中的描寫內容具體說明。

(6)如果將這篇文章標題中的"秋天"兩字去掉好嗎?為什麼?

【參考答案】

(1)①母親十分體諒兒子的苦衷。②母親周到細心,儘可能不去驚擾兒子。③母親的心裡更難受。

(2)第一處:"母親喜歡花……"。①母親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的人。②母親為兒子放棄了對生活的享受。

第二處:"後來妹妹告訴我母親常常肝痛……"①補充說明母親的病具體到了哪步田地。②母親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處:"別人告訴我……"。說明母親心裡只為兒女的幸福著想,從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3)母親時刻為兒子著想,細節描寫使人物性格刻畫鮮明,感人至深。

(4)①"央求"反映出母親既盼望兒子早日擺脫陰影,又怕自己支撐不到那一天的複雜心理,若換成"期待"則不能突出母親忍著巨大病痛仍一心為兒子著想這一特點。

②從詞義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則指較高要求。

(5)從結尾的描寫內容看,"我"不僅懂了,而且已經像母親期待的那樣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著積極地去面對生活了。

(6)①"秋天"是背景,文中寫景、敘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寫照,具有象徵性。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 、樂觀生活的象徵。

2.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後面問題。

秋天的懷念

①雙腿癱瘓以後,我的脾氣變得暴躁無常。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錄音機裡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母親這時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 ,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的,"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麼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癱瘓以後,她伺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麼意思"。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

②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母親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睡不了覺。

③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裡看著窗外的樹葉刷刷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 的神色。"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好,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的說著:"看完菊花,我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喜歡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⑤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竟是永遠永遠地訣別。

⑥鄰居的小夥子揹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1)根據文章,依次填入下面空白處最恰當的一組詞語是

①當一切恢復 ,她又悄悄地進來。

②她憔悴的臉上現出 的神色。

A.安靜 懇求 B.平靜 哀求 C.寧靜 請求 D.沉寂 央求

(2)短文所寫的主要事件是 。

(3)對"跑"與"踩"一類的詞,母親比我更敏感的原因是( )

A.對"我""踩毛毛蟲"一事的反感 B.怕傷"我"的心

C.對"那回帶你去北海"一事的留戀 D.怕勾起傷心的事

(4)母親動員"我"去看花的意圖( )

A.鼓起"我"生活的勇氣 B.讓"我"出去散散心,解解悶

C.順便帶"我"去"仿膳" D.讓"我"陪她一起去賞花

(5)對寫"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這一情節的作用理解不當的一項是( )

A."我"的病情有了好轉 B."我"理解了媽媽的用心

C.表達對母親的思念和感激 D.在母親的影響下"我"終於恢復生活的勇氣

【參考答案】(1)D

(2)去看花

(3)B

(4)A

(5)A

拔高

3.閱讀下面文章,回答後面問題。

隱忍的痛,肆意的愛

⑴醫院裡。醫生瞅了X光片半天,讓母親走兩圈。

⑵母親走得很慢,左腳抬起,落下,右腳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邊的地板隨著腳的落下陷下去一截。醫生問,這樣瘸著多久了?我有些不高興,一直都這樣,哪是瘸呀?

⑶母親忙說,17歲時上地裡幹活,跨一個溝坎時閃了一下,就這樣了。醫生眼鏡後的眼珠凸出來,就這樣"走"了30年?不疼?

⑷父親說,一直都疼,前兩年活重,下地拾棉花,她彎不下腰,就跪著一步一步地挪。

⑸我和弟弟都瞪直了眼睛。醫生搖著頭,不可能啊。腿骨脫臼了,怎麼走呢?他指著片子說,你看,腿骨脫出骨巢,偏向一邊,骨巢裡已長滿了厚厚的細胞,都長平了。現在腿是靠著臀部的肉支撐著,上面的肉都磨死了,成硬硬的結塊。即使手術把骨巢刮平,要讓骨頭重回原位也是不可能了。

⑹一股深秋的風從窗外吹過,吹動了母親額前那一綹枯黃的頭髮,母親似乎瑟縮了一下。

⑺醫生感嘆道,真是奇蹟!你看她全身都變形了,怎麼不覺得整個身體都疼呢?

⑻在我們的目光下,母親兩手扭著衣角,低頭掩飾著不自在。我鼻子一酸,急忙轉開臉。

⑼記憶中,家中光景很是貧窘,父親的腿不能幹重活,矮小的母親就扛起了重擔,背起沉重的噴霧器給秧苗打藥,彎著腰除草,低著頭做飯、縫衣……竟然搜索不到靜坐的記憶。近幾年,我師範畢業,弟弟下學打工,父親的腿也漸漸康復。誰知弟弟又早早有了孩子,母親忙前忙後,日夜都抱著孫子……

⑽回去的時候,離車站不過200米,我們卻用了很長時間。父親扶著母親走在前面,母親不願被弟弟揹著。她說,以後的路還長呢,都要你們揹著?

⑾每次出門,我們總是走在前面,嫌母親走得慢,現在,我們的目光終於落到這個世界上離我們最近,卻最少注意的那兩個人身上。一直以來,我們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熱地投向神秘的前方,從來沒有回過頭看一看,始終把整個生命都投注在兒女身上的父母,他們的目光裡有沒有隱忍的痛、化不開的渴望?

⑿深秋的陽光靜靜灑下來,落到因蕭索的風吹得有些蒼涼的母親身上。母親的背影一如20來年的老樣子,左腳抬起,落下,右腳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邊的地板隨著腳的落下陷下去一截。這一次,我卻彷彿聽到骨肉廝打,血肉模糊的呻吟,每一步都像尖銳的刀深深刺到我的心裡,心裡也是一片血肉模糊。

⒀我任憑洶湧的淚水肆意流淌在秋風中,母親,30年來,是什麼力量竟能支撐一條"掉"了的腿,挑起我們晴朗蔚藍的天空,自如行走在天地間?

⒁淚眼矇矓中,我聽到弟弟重重地說,明天我們就去省城大醫院裡看。真不行,我和姐就是您的雙腿。

⒂不知是不是淚眼閃動的關係,我看到,母親單薄的肩膀在顫抖著。她左腳抬起,落下,右腳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邊的地板隨著腳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像極了舞蹈著的美人魚。那是餵養我們、給我們無窮力量的姿勢,那是生命華美的律動,那是為愛在刀尖上舞蹈著的奇蹟!

(1)細讀全文,說說母親的"隱忍"和"肆意"分別指什麼?

(2)文中畫橫線處三次寫到母親"左腳抬起,落下,右腳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邊的地板隨著腳的落下陷下去一截",這樣寫有何目的?

(3)結合文意,請分別說說畫波浪線處景物描寫的作用。

⑹段波浪線句的作用:

⑿段波浪線句的作用:

(4)聯繫文章語境,品味下列加點的詞或全句的表達意義。

①醫生眼鏡後的眼珠凸出來,就這樣"走"了30年?不疼?

②那是餵養我們、給我們無窮力量的姿勢,那是生命華美的律動,那是為愛在刀尖上舞蹈著的奇蹟!

(5)結合文意,說說文章塑造了一個什麼樣性格的母親形象。

【參考答案】

(1)"隱忍"指母親17歲時上地幹活,跨一個溝坎閃了一下,腿骨脫出骨巢,走路只能靠著臀部的肉支撐,這樣忍痛了30年;"肆意"指母親在我記憶中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擔,忙前忙後,老來還日夜都抱著孫子,為了這個家,她把整個生命都投注在兒女身上,傾注了所有的愛和心血,而毫無怨言。

(2)運用反覆的寫作手法(或採用細節描寫、動作描寫),用"抬起、落下、抬起、更深地落下、陷下去"等一系列動詞,形象地描繪出母親走路拐瘸的姿勢,表達了母親的隱忍、堅強與偉大,也傳遞出孩子們對母親從沒關心過的心酸與愧疚。

(3)⑹段作用:寫秋風吹動母親額上枯黃的頭髮,渲染了一種悲涼(傷感)的氣氛,當母親聽到病情後,難以接受,暗示了母親內心的驚異、悲痛、沉重之情。

⑿段作用:寫陽光灑下來落到母親身上,描繪出寧靜、美好的環境,烘托出了母親溫順、善良、隱忍、堅強的性格,突出了母親高大的形象。

(4)①一個"凸"字,寫出醫生的吃驚與不解,從側面表現出母親的病重,拖的時間長。

②運用比喻的修辭(或直抒胸臆的手法),母親用殘疾的身軀,支撐起了貧窮的家,表達了母親對家的責任感和對兒女無私的愛,也表達了"我"對母親的無限崇敬、熱愛與讚美之情。

(5)①勤勞吃苦,家裡全靠母親扛起重擔,背起沉重的噴霧器給秧苗打藥,彎著腰除草,低著頭做飯、縫衣, 弟弟有了孩子之後,母親忙前忙後,日夜都抱著孫子,這些都體現了母親的勤勞與吃苦精神。②堅忍頑強,母親17歲時拐傷了腿,一直都痛,只能靠著臀部的肉支撐走路,堅持了30年。③無私奉獻、無怨無悔,我們的目光只看向自己,從來沒有關注過母親,而母親卻沒有怨言,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到我們身上。

七 、教學反思

「2018年 初一語文」第8講 學會人物描寫——《秋天的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