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咱檢察人走得了路,騎得了車,劃得了船!

長洲區檢察院的老同志們總是無比驕傲地說:“咱們長洲區檢察院的人,走得了路,騎得了車,還劃得了船!”

自行車、摩托與船

「经历」咱检察人走得了路,骑得了车,划得了船!

2009年仍在服役中的“老三”

「经历」咱检察人走得了路,骑得了车,划得了船!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長檢人

四十年彈指一揮間,時間的洪流帶走了許多人和事,然而有些記憶是永存心底的,當你偶爾將它從塵埃裡翻出來時,那人那事便又重新躍然於眼前了。

多年以後,那一次命案現場如何陳小棠都忘得差不多了,但他卻永遠都記得:當他奮力騎行在那似乎無盡的路途時,只要一抬頭,就能看到在他前方那幾個顧不上喝一口水,從公路騎到羊腸小道,從日頭高照騎到夕陽西下,汗溼了背脊的橄欖綠的身影。

1987年夏天的一個清晨,居仁路的鬧市早已人群熙攘,吆喝聲、叫賣聲縈繞在幢幢騎樓之間。

這些歷史悠久的騎樓群坐落在廣西梧州市的老城區,這裡保留著很多老傳統老習俗,但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也悄悄發生著變化,正如那隱藏在老式騎樓裡的郊區檢察院。

1980年,郊區檢察院的前身——鴛江檢察院就在這裡誕生,但是人們都不知道檢察院是幹嗎的,只當又是一個政府部門。經過了六七年的時間,大家開始對檢察院有印象了,用群眾的話來說就是“也管殺人放火、偷雞摸狗的事”,總之啊,也就跟公安局差不多吧。

就在這時,居仁路遠遠地走來了一個年輕人。

只見他步伐穩健,穿過了車水馬龍的鬧市,穿過了一個個騎樓迴廊,最後踩著吱吱呀呀的木樓梯,走上了郊區檢察院的二樓。在騎樓狹小的二樓裡,他看到了幾個書櫃,幾張舊桌椅,還有幾個笑容和煦的男人,而令他最印象深刻的,是他們身上的橄欖綠制服。

那低調渾厚的綠色,映襯著鮮紅的肩章和大蓋帽上熠熠生輝的國徽,在破舊的房間中彷彿一抹春綠,蘊藏著無限的生機。年輕人不禁心潮澎湃,年輕的臉龐洋溢著閃亮的光,彷彿看到了自己投身於這一片橄欖綠,忙碌而充實的身影。

正當年輕人興奮之際,他的手裡很快又多了幾樣東西:一輛廣州五羊28自行車,一個行軍水壺,一件軍綠色雨衣,一雙黑色雨靴,外加一隻大功率手電筒——就這樣,在1987年的夏天,剛剛大學畢業的陳小棠正式成為了梧州市郊區檢察院的第6名幹警。

要說當上檢察官,最讓人興奮的還有一件事,那就是騎著自行車辦案。

要知道在八十年代,穿著一身制服騎車穿梭在大街小巷,所到之處皆是一股正義凜然之氣,特別引人注目。有時候還會有三五個孩子圍觀,跟前跟後地喊著“警察叔叔”,崇拜的眼神一刻也不停,雖說搞錯了稱呼,但還是很能讓人湧起自豪感。

然而,騎車辦案這件事也不是每次都威風的。當時的郊區檢察院管轄著3個鎮19個村,八十年代的梧州農村交通並不發達,遠一點的村子甚至連公路都沒有。不僅如此,由於梧州地處三江匯流之地,有些村子被河流支流圍繞,還得坐船才能到達。但這些都比不上遇到下雨天棘手,只要一下雨,農村的土路就全是泥漿,車輪陷在泥漿裡完全動彈不得,走路都比騎車快。

有一回陳小棠到農村辦案就碰上了下雨天,那條蜿蜒的鄉間小路瞬間變成了泥漿的汪洋,自行車毫無用武之地。於是,他和同事索性就把自行車往田邊一扔,兩個人披著雨衣,挽起褲腿,直接蹚著泥漿辦案去了。

回來後,有老同志關心他:“小陳,今天走了不少路累壞了吧?”但他卻搖搖頭,“不累不累,就走了一小段路而已,想想以前咱們院連自行車都沒有的時候,兩條腿走天下,那才是最累的。”一番話,引得老同志連連點頭。要知道沒有自行車那會兒,院裡誰沒遇到過腳痠腿抽筋的情況?每次出去辦案都是耐力和體力的挑戰,就跟出門郊遊似的,一去就是一整天。

不過要是你以為,只要不遇上下雨就沒問題了,那也是太天真了。

有一天,檢察長譚新廷接到了一個勘驗命案現場的通知,他立刻喊上幾名幹警整裝出發,新兵蛋子小陳同志也在列中。幾個人把出門行頭帶齊,跨上自行車,風風火火就往命案現場趕。平日裡就算騎得再快,也沒試過這種急行軍的速度,沒多久小陳同志的小腿肚子就受不了了。他邊順著呼吸,邊把著車湊到檢察長的車旁,小心翼翼地問道:“譚檢,咱們是不是可以慢點?”

檢察長看了他一眼,“可以啊,不過來回五十多公里呢,慢點怕是今晚回不了城咯!”說話間,大夥兒又衝了一個緩坡,騎車速度卻是絲毫沒慢下來半點。

小陳同志一聽,心裡咯噔一下,五十多公里?!難怪得把行軍水壺灌滿水呢!難怪得把手電筒也帶上呢!於是他不敢多言,一咬牙關,埋頭蹬著車,跟著檢察長後頭拼命趕路了。

陳小棠記得特別清楚,這三輪摩托車到後來壞起來都很有規律。要麼就是急著出門辦事時它打不著火,要麼就是回單位路上突然熄火,連人帶車就這麼杵在路中間。

1989年下半年,郊區檢察院喜事連連。

第一件喜事就是從舊城區的破舊騎樓搬到了新城區的新辦公樓。儘管新城區也才剛開發不久,除了幾幢辦公樓周圍都是菜地,但比起磚木結構的老騎樓,環境實在是改善太多了。

而第二件喜事比起第一件來更讓人高興,那就是院裡終於有了“辦案神器”,分到了一輛長江牌750三輪摩托車!有了摩托車,出門辦案再也不怕浪費在途時間,下鄉再也不怕下雨天泥濘路,而且每次出門還能一次帶著仨,工作效率簡直提高了一大截!

為了迎接這輛摩托車的到來,院裡所有辦案人員都考了駕照,只要出門大夥兒都搶著開。而且大家都特別寶貝它,每次回來都給它好好清洗一番,還給它起了個親切的外號叫“老三”,這輛三輪摩托車成了院裡的香餑餑。

然而,再快的馬跑多了也會累死。大家都愛用這輛車,因此這輛車耗損也特別快,沒幾年工夫就開始大小毛病不斷,頻繁往修理廠跑了。

陳小棠記得特別清楚,這三輪摩托車到後來壞起來都很有規律。要麼就是急著出門辦事時它打不著火,要麼就是回單位路上突然熄火,連人帶車就這麼杵在路中間。以前大夥兒開車出去辦事,回來總是討論這三輪摩托車性能如何如何,到後來大家的談話內容就變成了這樣——

“今天老三沒熄火吧?”

“踩得我腳都軟了就是打不了火,開會差點遲到!”

“老三今天竟然一次意外都沒有哦!”

“打火踩了那麼久,老三不疼,我腳都疼了!”

“老三要熄火前我就感覺到了,剛靠邊它真的熄火了!”

就這樣,“老三”磕磕碰碰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零件不知道換過多少回,車身不知道翻新過多少次,跟隨著郊區檢察院兩次搬遷,還見證了郊區檢察院於2003年更名為長洲區檢察院。直到2010年,“老三”跟隨著長洲區檢察院搬遷到了現在的辦公地點,由於許多零件已經不再生產,“老三”才逐漸退役,最後收歸庫藏。

作為院裡唯一一輛三輪摩托車,“老三”堪稱一代傳奇。儘管它總是要修修補補,儘管它越來越難修,然而不管院裡增添多少新的辦案車輛,二十年來長洲區檢察院的幹警們都不曾想過丟棄它。在幹警的心中,“老三”二十年來陪伴了很多人的青春,見證了長洲區檢察院的進步,它是兄弟,也是家人,但它更像是珍寶,因為在它身上凝聚著長洲區檢察院最寶貴的初心。

看著小陳同志一臉興奮的樣子,老同志嘿嘿一笑,拍拍他的肩膀說:“咱們院啊,可是全梧州唯一一個自己有船的檢察院哦,咱們的人可都會划船,你可得好好學習,以後你可是划船的新生力軍哦!”

自打進了檢察院工作,陳小棠就知曉院裡有一件“秘密武器”,平時不輕易示人,但重要時刻就能大顯身手。而他是在到檢察院不久後發現這個“秘密武器”的。

那一年,洪水汛期如期而至。由於梧州扼潯江、桂江、西江三江總彙,常年發洪水,一到汛期大街小巷都泡在洪水之中,堪稱“東方威尼斯”,梧州的一片騎樓群就是為了應對洪水而建,高達三四米的騎樓一樓能保證發洪水時二樓安然無恙。由於老城區是水位最低點,而長洲區檢察院的初始地居仁路又是老城區的最低點,因此每年汛期居仁路必定是一片汪洋。這時候,通常地勢低的單位只能放假,地勢高點的也因為交通不方便難以正常上下班。

就在小陳同志正愁著過兩天被淹了怎麼上班之際,只見院裡幾個老同志扛著一把竹梯子,往大門口的騎樓過道上靠牆一放,然後順著梯子往頂上爬去。小陳同志好奇地探頭往上一瞧——好傢伙,原來騎樓過道的頂上有兩根橫插的木頭樁子,上面竟然扣著一艘五六米的木船!陳小棠天天上班從那船的底下走過,竟然從來沒有發現過!

老同志們利落地把木船卸下來,上面還帶有兩把槳,陳小棠在旁邊看著有點躍躍欲試。看著小陳同志一臉興奮的樣子,老同志嘿嘿一笑,拍拍他的肩膀說:“咱們院啊,可是全梧州唯一一個自己有船的檢察院哦,咱們的人可都會划船,你可得好好學習,以後你可是划船的新生力軍哦!”陳小棠聽後心想,這還不簡單,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身為梧州人,划船還不是跟游泳一樣無師自通嗎?

然而事實證明,划船還真不能無師自通。兩天後,洪水湧上街頭,陳小棠的第一次“出海”折騰了大半天,但是船就是隻會原地打轉,根本不往前走,急得他滿頭大汗。老同志們在旁邊看熱鬧看得哈哈大笑,等他折騰夠了,才親自示範應該怎樣划船。後來,這個挑戰還慢慢變成了長洲區檢察院的一個傳統表演項目。洪水期一到,新同志們免不了要接受一次划船挑戰,然後臉紅耳赤地忍受老同志們的圍觀打趣。

後來梧州市建立了大片防洪堤,洪水不再每年光顧,這種有趣的經歷也逐漸消失了,那條船後來也丟棄了。然而作為洪水期間唯一一個能划著船正常上下班的檢察院,每當回憶起划船的經歷,長洲區檢察院的老同志們總是津津樂道,他們無比驕傲地說:“咱們長洲區檢察院的人,走得了路,騎得了車,還劃得了船!”

是的,走得了路,騎得了車,還劃得了船。

這就是咱們長檢人!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都能克服,都能適應,甚至我們還能品出樂趣來。

從無到有,從鴛江檢察院,到郊區檢察院,再到長洲區檢察院。春華秋實,我們變的只是名稱,不變的卻是一代代長檢人對檢察事業的滿腔熱忱和赤子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