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丨20180322 山野户外徒步,心中有数再出发!

感谢山脉有约给我们户外人的一个平台。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这个分享是作为我们和山脉有约包括我和各位朋友之间的线上交流。那我们现在就进入具体的线上分享。

首先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王博来自探索中国徒步登山学院。这个学院成立是2018年,非常的年轻,包括探索中国这个名头也是从2017年八月份才开始叫的,曾经都不是这样的名字。我们从2018年把整个商业户外作为一个新的模式来推广运营,所以我们改头换面叫了一个新的名字,包括我们的这个平台,好多老朋友都跟我认识,刚才有朋友再见教官说,你怎么换头像了。这也是我们一个新的开始。

回顾丨20180322 山野户外徒步,心中有数再出发!

刚刚主持人已经讲,山野登山徒步,心中有数再出发,是对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买的第一份保险和保障。

心中有数,第一个有数,是对即将涉入的环境有足够多的了解。第二个有数,是非常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否拥有同涉入环境相匹配的身体条件和户外知识技能。第三个有数,是选择的团队或者队友是否可靠。

我们设立了三个有数,这是我们心里有数最基本的点,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先从知彼开始说起。在正式开始今天的分享前,有必要提到另外一个风靡式的主流词叫头脑风暴,这个词可以说跟我们今天的主题心中有数恰好是相对应的。

什么是头脑风暴?当然是圈内主流的说走就走,跟着某某去探险,等等一些出行的理念和思维。从最近几年户外事故中我们得到一个数据,发生重大灾难性事故的户外徒步项目都是由头脑风暴造成的,基本是起到自我主观的原因。比如说17年的年宝,鳌太,乌孙等事件。17年四月底的年宝,直接让年宝成为被封锁的线路。为什么一定要用这个词去评说,因为这些事故的主人公可能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究竟为什么会走到这个地步,这种境界。换个角度去说就是对所涉的环境一无所知,或者是太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以及相信自己所参加的团队。

今天的第一个主题是对涉入环境的足够了解,我们在即将进入18年的户外徒步旺季,选择我们计划要涉入的环境时,扪心自问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它的真正威胁点在哪里,就是说我们可能会失去什么,然后才是考虑这条线的风景怎么样,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收获和体验,也就是我们能得到什么,当然这是一个反向的思维。

相比这个反向的思维,正向思维却能让大部分的朋友接受,比如先找到自己能得到的东西比如美景,不同的体验等等,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突然在被美景体验和各种期待冲击我们头脑的时候,会忘却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就是我们可能会失去什么。

记得在几年前我还在给某一探险队做保障队长的时候,我们的一个副手信誓旦旦的指着沙盘给我描述一个项目所在环境中的要素,非常自信的讲完了他做得“非常完美”的一个计划。在他做之前我轻轻的问他一句,如果遇到恶劣的气象我们的plan b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的躲避区域在哪,携带的物资是否够用,后援力量抵达事故地点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和最长时间是多少等等一些问题。

举这个例子说明在我们选择一条线路时要尽可能的对这条线路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即使我们还没有能力做一份太详尽的计划,也不妨碍我们足够多的了解他,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者是让我们失去很重要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的身体伤害和意外伤害,甚至更严重的比如说生命等等。

借以让各位朋友清楚的认识,怎么样算是对环境有一定的了解。我们有两个户外项目来做底板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回顾丨20180322 山野户外徒步,心中有数再出发!

第一个,莫过于鳌太。即将进入五一节鳌太徒步穿越正当旺季,它又是我们探索中国的徒步线路之一,拿它来开算无疑是首选。对于鳌太徒步来说,先理一理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我们需要了解它的自然,地质,水文植被,气象。

对自然地质的了解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掌握我们面临的路况环境是怎样的。对水文的了解,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掌握饮水补给和下撤线路的季节性水流环境,比如说山谷的水文环境。对植被的了解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在这个区域的含氧量,地面辐射等指数。对气象的了解,可以让我们知道该区域的降水和气流运动的概况。

回顾丨20180322 山野户外徒步,心中有数再出发!

对于鳌太来讲,我们可能面对的是复杂的路况环境和气象环境,这些要素是造成历年鳌太事件的主要客观原因,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

我们主要筛选出了两类问题,一类是路况环境,另一类是气象环境。我们在出发之前肯定要去关注主流媒体关于鳌太的攻略和其他数据资料。通过各类主流媒体资料,我们发现一些声音,鳌太的石海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或者是鳌太的天气是一道抹不去的回忆等等。这两个问题占据了鳌太的主流。

我们有目的的去了解这些路和环境的分布和其中的一些特点,通过卫星遥感地图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整个秦岭也就是鳌太区主梁都是被石海覆盖的。我们从卫星遥感地图上得到的这一现象其实不太详实的,我们会通过更权威的攻略,比如说探索中国的户外徒步攻略,我们发现这些让我们感到恐怖的路况环境,其实有他们自己的分布特点,不是所有的主梁都是由石海组成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石海群的分布特点来做一些弹性的计划。

比如鳌太,我们说的鳌太穿越是从塘口到大文公庙的穿越,第一个石海群是在敖山的导航架下面,第二个石海群是在飞机梁的风区下面,也就说这两个石海群刚好是第二天开始和第三天开始的一个区域。第四个石海群,是在梁一的山脊区,第五个是在梁二的山脊区,第六个是在梁三和梁二的斜腰地带。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分布特点和区域来调整行程计划。根据弹性的行程设计和plan b思维,我们抵达水窝子营地可以评估一下我们的身体条件是否能支撑我们继续前进。前面的路况更艰难,处在山脊的运动对流区,对流区的气象可能会带来即时的恶劣气象环境。这也是在鳌太地区经常能遇到的自然现象,这是不可避免的。好多朋友可能说教官什么是行程设计和plan b思维呢,对鳌太怎么用。

行程设计和PLAN B思维

因为要把鳌太行程说清楚会占用几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我们在这用一个现成的帖子,大家可以去阅读一下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从这个思维中我们可以看出鳌太穿越中第一个需要进行整体评估的区域是在水窝子营地,他是死扛式头脑风暴思维的第一个下撤区域。说到这里,可以推演到后面三个节点,另外两个节点是在2800营地,大石河营地。刚才我给大家发了一个帖子,帖子上面会有这几个节点的说明,这是我们行程设计plan b思维的初级帖,给大家做一个公布,以便更好地去了解怎么样去认识了解我们所涉入的环境。这里说的对鳌太穿越的有数就基本明了了。

作为一个户外爱好者的有数主要有两点就足够了,他的路况环境,气象环境。这两大环境要素是鳌太穿越的客观障碍,是必须要面对的。鳌太穿越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路段都在山脊区域活动。接下来我们通过另一条活动项目来发现。对于山脊,峡谷的路况环境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乌孙古道也是探索中国的经典项目之一,国内的户外爱好者对乌孙古道的了解,从我们自己平台教学体系内部得到的结论也是知之甚少。可能很多朋友提及对于乌孙古道的风险莫过于徒步涉水。在16年我们出过关于乌孙古道徒步穿越的攻略缩减版,上面清楚地记录了乌孙古道徒步过程中的一些地理要素。

回顾丨20180322 山野户外徒步,心中有数再出发!

当时在8264等都有发布。但是这个攻略也只是一个简单的参考,不可以作为救命和自己徒步的指导性材料,在16年的风水季就是我们的雨季,整个乌孙古道约三分之二的徒步轨迹,准确的讲徒步路径,遭到泥石流洪水等地质自然灾害的洗礼。随着气温的变高,冰山融水增大,从天堂湖沟口到D20邺站的整个河道的水位和水流的速度都已经暴涨了,在第三天的行程中,从第四条河开始一直到第二林业站的整个河道都被泥石流冲毁了。通过天堂湖,翻越阿克布拉克达坂后进入博奥孜克里克河谷,除了刚才所说的冰山融水导致的河水和流速增加以外。整个35公里的峡谷都被泥石流摧毁了,一直冲到黑英山山口。

回顾丨20180322 山野户外徒步,心中有数再出发!

我们不难看出乌孙古道的徒步涉水,可能并不是主要的威胁。因为如果不愿意徒步涉水可以骑马,只不过是在三天主要过河的路程可能会花掉几百块钱的银子而已。真正的威胁其实是地质自然灾害造成的河道每年的变化。也是影响徒步涉水的一个关键,毕竟有很多的朋友不愿意去花这个钱我就要去尝试徒步涉水,这是谁也没有办法的。

我们在徒步涉水技能种有过讲解,这个技能并不是主流媒体上所描述的那样简单,而是比较具有艺术和科学性的一种技能。河道结构的不同涉水技能就会发生一些变化。水流的流量和流速的不同同样影响涉水技能的应用调整。讲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即便是走乌孙古道,我们要了解的同样是路况环境和气象环境,这就说明这两个因素是我们户外运动过程中比较突出的客观要素,只有对他们有足够多的了解我们的行径才会少受阻碍。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对环境的了解。在探索中国对环境的认识体系它是归山野学院下属的,里面的会有各类型针对环境动态的解析。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这里就提这么多。

回顾丨20180322 山野户外徒步,心中有数再出发!

上面那我们说到了要进入一个区域进行户外活动,有两个比较突出的要素,需要我们重点去了解。这两个区域的是道路环境和气象环境。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我们自己是否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这个应对的准备就是我们对自己有多么的了解,我们自己是否有同环境相匹配的自我要素。对于自身的条件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呢,比如说心理的抗压能力,体能,行径技能,装备的要求和设计属于自己的行程。基本能满足这些层面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已经去做了的户外爱好者,其实他的户外素养是非常不错的了。众所周知涉入山野户外进行徒步穿越项目,体能和心理抗压能力是一个基础。

我们自己的体能和心理能不能同这个环境的项目做匹配,比如说乌孙古道平均每天徒步时间大概是八个小时左右,行进距离平均每天是18公里左右。

鳌太每天的行径时间也是八个小时左右,平均每天的行径大概是17公里左右。这个是其中的一个评估值,另外一个评估值是根据自己设计的行程和参与团队的队员要求来的,比如探索中国执行团队要求每一个走鳌太的队员必须拥有重装三天的行程经验。为什么我们的要求这么低呢,这跟我们的行程规划和团队的管理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乌孙古道的队员需求必须要每天轻装能行走15公里,能坚持五天的山地行走就没有问题,如果连续持续三天的也可以,因为我们在天堂湖会有一天两晚的休整时间,完全可以把自身的体能做一个非常好的恢复。

有了这些要求和数据我们就可以简单的评估一下我们的体能和心理,能不能满足我们所涉入的环境地区。如果说不能那我们就不要去勉强自己,换一个更容易的目标项目去尝试可能会更好一些。在这里我们只简单地说一下针对我们所涉入的户外环境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装备是什么。

行进技能其实是比较复杂的,在这里我们做一个小小的假设,参与这些项目的队员都拥有独立完成行走任务的能力,假设在涉水或者其他路况环境中不能独立完成的,我们也会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协助。说完了个人需要具备的一些东西,另一个就是装备。从16年开始,我们国内学起持续的轻量化的装备,在这里我们也暂时不去过多的评论。这只是一个风,什么时候刮了我是不知道的没法预测,就像一个大气环境一样。对于这类装备而言,我们首先要提的是保暖和庇护。

这里的基本装备,或者说基础装备不是指一条线路要求的最基础的装备类型和最基本的装备类型,而是在我们行进过程中偶遇特殊的气象和意外时,我们能有多少的应急装备,能够维持到我们安全出山。

这里所指的基础和基本装备是应急装备,因为基本和基础的装备各个攻略和各俱乐部都会去要求大家准备。其中有一点都没有过多的要求,就是应急装备,我们知道鳌太,乌孙都有因为失误而失去生命的户外爱好者,也有因为没有良好的庇护所而失去生命的户外爱好者,所以保暖和庇护所是非常关键的装备要素。

这里我们建议我们的户外朋友不要吝啬我们的银子,对于应急保暖和庇护所不要太大意,这可能是能让我们度过难关的首要物资,这里的庇护所在常规的户外环境中指的是帐篷等提供安全睡眠环境的装备。在装备收纳袋也就是我们的背包内设置一个独立的应急保暖物资袋。我们会在背包的收纳和使用的教学过程中,给大家教怎么样设置一个独立的区间存放应急物资。

这是我们对于户外徒步和户外商业运动的收纳袋的培训内容,在应急物资收纳袋里面会放保暖衣物等物资,还有采购些抗风和防水性能好的帐篷,而不是跟风学轻到让自己都感觉到害怕的帐篷。或许我们好多队友在轻量化风暴的吹击下选购非常轻质的帐篷的时候并不改道。

其次是通信,很少有户外爱好者或者领队真正应用到通信领域的技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系统的体系。我们这里所说的通信不仅仅是通过移动设备打电话发短信或者利用远程定位系统发个轨迹这么简单,他包含了定位,导航,及时通联等一体的通信架构体系。

也就是说仅仅依赖一台通讯设备即使能给外界发出求救信号,求救者自己的生命时间,我们所说的最后生命时间也未必能等到搜救队找到自己,也就是等到搜救队找到我们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还能保证有生命体征。

通信架构

通信问题答复

关于通信架构我们曾经发过一个帖子,在这里的我们便于各位朋友更好的理解,也把这个通讯架构分享给大家,以便于更多交流和做一些参考。这两个帖子里面的内容是我们做的一些通信架构,在通信架构后面有很多的户外爱好者提出的一些疑问和我们做的简单的回答。其三,当然是能量补给,众所周知没有食物和水要在特殊的环境中坚持下来是非常的困难,我们在出行前有没有给自己设置一个应急的生存能量包供自己在应急状态中使用,也包括在食物超出使用后进食,比如说我们有很多队友由于自己的饮食习惯,突然增大了食量会使我们自己携带的食物不够,可能会很快的会用光。

我们是否会自己设置一个生存能量包,不至于同我们的同伴去索取。我们知道尽可能地不要给自己的同伴带来压力是一个户外人最基本的素养,除非是自己真的需要帮助。

这个小节的第四点是医疗救护,这是一个涉入户外领域的爱好者必须要掌握的一个技能,这是没有可谈的价码,因为没有人知道意外伤和安全出山到底哪个先来。在我们自己参加的户外团队不太清楚他们是否拥有自己的应急救护力量时,这是必须自己去处理的事情。即使我们跟随的团队有这方面的力量,我们也需要自己懂得一些这样的技能,因为我们在行径途中可能跟我们直属的救护人员的距离比一公里的距离更长,比一分钟的时间更长,等待是非常漫长的事情。

这里我们提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重点是行程设计plan b思维,是我们职业领队的必备技能,对户外爱好者来说也需要拥有这方面的素养.我们上面讲了安全出山和意外伤害我们没法去评估哪个先来,没法去预测。这时我们就需要有针对自己的行程设计和应急预案,上面我们给大家发了一个帖子里面会有一些关于鳌太的行程设计和应急预案的思维理念,不会在我们这里占用太多的时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出发前我们需要根据环境去做一些最基本的准备包括体能训练,物资准备,技能学习和做一份属于自己的行程设计等等。

目前来讲探索中国的执行团队无疑是走在了前面的,我们设置了非常完善的行程管理体系,风险管控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保障各位参与者有一个安全的行程空间。这就提到了我们所要了解和跟随的团队,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足够了解我们可能参与的执行保障团队。我们国内的户外经历了几年的泛滥性增长,整个领域是鱼龙混杂各有所长。当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自主探险或者探旅时我们最好还是参与跟随具备专业化职业化的执行团队。

我在这里讲专业职业化团队的称呼指的是哪些,常规的思维对整个涉入区域的要素非常熟悉,拥有职业化的执行团队,拥有全方位的行程管理体系,拥有强大的应急保障体系,具备及时的救援能力和强大的远程救援力量等等。也就是说你得知道你跟的是一群什么人,他是当地向导,户外爱好者组成的俱乐部领队,还是具有明星效益的领队团队。

我们所讲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并不是明星或者是经过哪认证,培训的。最近有几个户外领队到我这应聘,因为他们知道探索中国的工资非常高,他们说我是拿的什么证件能达到要求的,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对职业化专业化领队有什么要求呢,首先他们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体系,里面包含从勘测,设计,发布,执行管理包括通信医疗救护等为一体的团队,我这里说的重点词是团队而不是一个人。

事实证明不管是所谓的明星领队还是当地的我们经常会用的一个词——小导等等,还是户外爱好者组成的俱乐部,基本都可以寻到在恶劣的环境面前无所适从的一些案例。这些都只是一个信号资料点。我们要明白我们跟随的执行团队是否有独立的执行力量和应急保障团队给我们的行程做保驾护航,如果不能我们就得反思一下,我们的自身能力是不是足够强大,强大到即使被丢掉也能独立地生存。如果说我们真正具备这样足够大的力量,我们不可能跟随商业队,肯定是选择自主式的出行。

干嘛要花那么大的代价去给自己买一个倒霉蛋通行证,对不对,逻辑上都说不清楚。比如说,教官你们的远程救援保障达到什么级别了,觉得这么神叨叨的对吧。我们可以给大家来讲一下我们的团队自行的救援力量可以零到半个小时之内进行有效的救援,我们的远程救援团队,在我们现在推出的户外项目中1.5到两天之内就会抵达任何一个项目的任何一个事故发生地,同时我们能在每一天的行程结束后都会给队员所在的俱乐部或者是应急联系人一个行程简报。好多人说你们真的做到这一点吗,那你们需要投入多大的代价,多少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这是由我们的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说18年,户外运动会另外出来一个名字叫探索中国徒步登山学院,来负责培训我们的领队和认证我们自己的领队的。不了解环境,可能会让我们在环境中盲目和无所适从;不了解自己,在非正常环境中会变得更加窘迫;不了解团队,会让我们花更大的代价去购买倒霉蛋的通行证。

总之,山野户外必须做到心里有数再出发,远离头脑风暴,珍惜生命关爱我们家人的感受。

回顾丨20180322 山野户外徒步,心中有数再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