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延汗中兴(二):7岁小王子娶了33岁的妻子

达延汗在明代史籍中也经常被写成“答言汗”,清代译写则统一作“达延汗”,是“大元可汗”的转音。

达延汗巴图蒙克本来是哈尔固楚克的孙子,巴颜蒙克的儿子。后来巴颜蒙克被萨穆尔公主送回蒙古,与锡吉尔结婚,生下巴图蒙克。但是巴颜蒙克很早死去,他的妻子锡吉尔改嫁给了亦思马因太师。当时巴图蒙克只有4岁,于是锡吉尔将巴图蒙克转交给巴勒噶沁的巴该一家抚养,后来又转手给了唐拉噶尔的特穆尔哈达克一家。由于很早就离开了母亲,巴图蒙克小时候患了严重的胃病,幸好特穆尔哈达克一家对他视如己出,特穆尔哈达克的妻子赛海每天都用一大碗骆驼奶给他按摩擦洗胃部,过了很长时间,他的病才见好转。

达延汗中兴(二):7岁小王子娶了33岁的妻子

满都海彻辰夫人

巴图蒙克7岁时,出现了一个对他人生有很大影响的事件。满都鲁汗此时死去,他留下大小两个妻子,又称大小福晋。其中小福晋被称作满都海彻辰福晋,当时已经33岁。满都鲁汗死后,科尔沁的乌纳博罗特王就向满都海彻辰福晋求婚,很多人都对此表示支持。但是有心腹人对满都海彻辰福晋说:如果本来是大汗的福晋,如果改嫁了哈撒儿的后裔,等于离开了你的国土和部民,将会失去你的地位,日后一定会招来厄运。如果你能嫁给黄金家族的后代,他们是大汗的子孙,就会被长生天佑护,你可以继续做你的福晋。

达延汗中兴(二):7岁小王子娶了33岁的妻子

于是满都海彻辰福晋决定还是在黄金家族中寻找自已的丈夫,正好打听到了黄金家族还有一位小王子巴图蒙克在,于是就以33岁的年纪做了年仅7岁的巴图蒙克的妻子。既然如此,亦思马因太师也只得立巴图蒙克为汗,这就是达延汗的登台。

以上关于达延汗登位过程的这段故事,是《蒙古源流》等书的叙述。

达延汗中兴(二):7岁小王子娶了33岁的妻子

呼和浩特晋剧团《满都海》剧照

如果熟悉草原婚俗的人就会知道,满都海彻辰福晋与巴图蒙克的结合,实际上是蒙古旧俗的收继婚现象。所谓收继婚,人类学者认为,这在早期部族社会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兄死妻嫂、父死妻母的一种现象。由于男权社会中,男性是家庭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占有者,女性相当于男性占有财产的一部分,故此当夫妇一方中的男性死去以后,为了保护男性财产不会因为女方改嫁而流人异姓家族之手,就会将女性嫁与男性的兄弟或子侄,相当于由这位男性的兄弟或子侄来接管他的财产,这就是收继婚。

达延汗中兴(二):7岁小王子娶了33岁的妻子

王昭君

在中国,由于儒家传统很早建立,大家已经有了基本的伦常观念,收继婚现象在历史上很早就已经消失。但是相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游牧民族的社会进化较晚,所以中国历史上可以看到收继婚对中国人造成的思想冲击。比如昭君出塞的故事,汉元帝将王昭君送到呼韩邪单于处,与匈奴和亲。然而呼韩邪单于死后,继承单于之位的是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他的儿子就想按照匈奴习俗将王昭君收继,但是王昭君因为出身汉地,在思想上没办法接受这种行为。虽然当时社会对妇女夫死守节的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而且新上位的单于也不是昭君自己亲生,但作为汉地女性,王昭君还是不能忍受再嫁给自己以子视之的孩子。于是两种传统的互相冲突之下,她只得写信向汉朝天子求救。此时已是汉成帝登基,成帝也无可奈何,一面感慨王昭君的命运可怜,一面回信给王昭君,说明匈奴始终是化外之地,汉朝无能为力,希望她还是顺从匈奴风俗。

达延汗中兴(二):7岁小王子娶了33岁的妻子

匈奴如此,蒙古也不例外。然而蒙古早期的情况也很有趣,比如波斯史家拉施德在《史集》里面就曾经提到过,窝阔台汗在位时,由于继承了成吉思汗主要财产的四弟拖雷去世,窝阔台曾经试图让自己的儿子贵由收继拖雷的寡妻。拖雷的寡妻明白窝阔台此举是想侵吞拖雷的财产,故此坚持不从,最后终于没有被贵由收继。由此可见,至少从蒙古方面的例子来看,女性在收继婚中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一方,她既作为男性财产的一部分而存在,同时也相当于男性财产的看守人。

达延汗中兴(二):7岁小王子娶了33岁的妻子

呼和浩特晋剧团《满都海》剧照

故此在满都海彻辰福晋的婚姻中,她不愿意嫁给科尔沁的乌纳博罗特王,就是因为她不愿意原属于满都鲁汗的财产转移到异姓人手中。于是选择一个黄金家族后裔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即使这个黄金家族的后裔是自己的侄孙辈的一个仅有7岁的小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