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方志|三十八載的陪伴

三 十 八 載 的 陪 伴

——方誌工作感悟

鄧 穎


情繫方誌|三十八載的陪伴

參加單位組織的“朗讀者——情繫方誌”演講活動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轉眼我在史志工作崗位上已走過三十八載,在三十八年飛逝的光陰中既有汗水也有收穫,回顧過去的點點滴滴,我感觸頗多……

情繫方誌|三十八載的陪伴

90年代初從事文書檔案工作



記得那還是1980年8月的某一天,我很開心,畢業後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入職在中共營口市委黨校資料室,負責打字和教員教學資料的印刷工作。那時的我還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剛從學校畢業的小女孩,由於得到教員和同事對我的幫助,特別是宋志義老師手把手教我,使我很快進入角色,掌握了打字和印刷(沾墨油滾手動印刷)的基本要領,我非常感謝他們給予我的幫助。

情繫方誌|三十八載的陪伴

從事文稿校對工作




正當我的打字工作做得順風順水時,1980年12月,由於工作的需要我被調到剛組建的中共營口市委黨史資料徵集辦公室,負責文書和打字工作。當時的辦公環境十分簡陋,在原市委後院的二層小樓內,光線很暗,辦公面積不足十平方米,起初的人員只有4 人,主要工作就是徵集史料、撰寫革命回憶錄,我的任務就是打字、文件登記,對徵集上來的史料登記存檔。

情繫方誌|三十八載的陪伴

96年參加第二屆營口望兒山母親節



1990年,市委決定將中共營口市委黨史資料徵集辦公室改為中共營口市委黨史研究室,人員逐漸增加。我先後入黨、提職,後來負責秘書科工作,由於單位人員少,還承擔了財務和檔案工作。單位雖小,但五臟俱全,秘書科工作是承上啟下,協調各科室工作的一個重要部門,每天的工作忙忙碌碌,工作壓力很大,通過自身的努力和領導的幫助以及同事們的支持,最終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認可。

情繫方誌|三十八載的陪伴

99年參加第四屆現代史與史料研討代表會議



2003年7月,黨史研究室與地方誌合併,組建了營口市史志辦公室。從這一年開始,我主要負責《營口年鑑》彩色宣傳版的編排工作,至今已近十五年時間。《營口年鑑》是編史修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項政治性、歷史性、現實性很強的工作。年鑑不僅能夠及時總結、記載過去,把珍貴史料留給後人,還能達到以史資政、以史鑑今、以史育人的目的。而彩頁是年鑑內容的文字補充,它所傳遞的信息以圖片為主,輔以文字說明,圖文並茂地展示營口市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亮點和取得的成就,是展示營口的一個重要窗口。同時,彩頁也能更形象、更直觀地把信息傳達給廣大的讀者。對於《營口年鑑》彩頁的編輯設計工作,我非常感謝辦領導的信任與支持,每年的《營口年鑑》彩頁的編輯設計部分,都是由我獨立完成。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員出身,也沒有經過專業設計基本功訓練,但我熱愛這份工作,通過多年來的摸索和實踐,我對這份工作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情愫,深知年鑑彩頁既是宣傳,同時也是存史。

情繫方誌|三十八載的陪伴

與單位同事到鞍鋼考察學習




為完成好年鑑彩頁編排這項工作任務,我摸索出一套適合於我的最佳工作方法:首先是圖片資料的徵集。針對機關、企事業單位徵集年鑑宣傳彩頁的圖片資料,按照版面的大小徵集圖片數量。每年的徵集工作中,我感到圖片資料徵集相對容易,但按照時間要求及時報送,個別圖片的質量和內容上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涉及政治敏銳性方面,我發現“遼寧親和源養老產業園”宣傳彩頁中出現了遼寧省原副省長劉強的圖片後,第一時間進行了更換。在設計製作時我們挑選圖象清晰、色彩逼真、亮度恰當的照片。對於不符合要求的照片,原則上不予採用,但個別圖片存在色差、亮度不夠等問題,有些圖片可以調整,但調整後的圖片效果還是取決於原版圖片,所以有的時候必須與上版單位進行溝通聯繫,經過多次調整,最後基本達到要求,沒有影響整體印刷效果。

其次是彩頁大樣的設計。這項工作,其工作量比較大,每年圖片徵集都能達到1600餘幅,文字簡介達10餘萬字。徵集的圖片資料主要是秉承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原則記述機關、企事業單位所取得的業績和成就,不能誇大其詞,也不能有虛假信息。對各單位報送的材料,我們本著對歷史認真負責的態度,對所有的圖片和文字資料都要合理運用、精心製作,在編輯、畫版、設計時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合理排序。在頁面組合上注重主題、突出重點,不搞多而雜、零而碎的材料堆砌。我一般都是統籌考慮到圖片放大或縮小、圖片應擺放的位置,重要圖片位置前放等都做了比較合理的安排,然後交印刷廠與美編一起在電腦上共同設計。經過這樣的精雕細做,使這項工作更加合理,減少了錯誤。

再次是交付印刷前除了進行多次校對和領導審核以外,還要對整體版面的圖片內容進行全方位處理:調整色彩、亮度,圖片的修飾,要達到完美的程度,以保證該書質量。通過這項工作,使我感受到工作必須認真、細緻,如果圖片反映的內容出現差錯,會給史志辦造成很大的影響。另外,通過這項工作逐漸讓我增強了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同時也增強了修志工作的責任心。每每完成這項工作後,我的感觸都非常深。

編史修志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項偉大事業,馬虎不得。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史志工作者,雖然感到編史修志是一項比較寂寞清苦的工作,但史志辦卻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和諧大家庭,每個人都在認真的寫史、修志,承擔著自己的那份責任,而且還沒有名利的追逐。雖然有時我也感到長時間從事同一份工作,特別是彩頁工作比較枯燥和寂寞,但在領導和同志們那種拼博精神感染下,我養成了耐得住寂寞的秉性和甘於坐冷板凳的精神以及對修志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總之,我盡了最大的努力把我承擔的工作做實、做好,沒有辜負辦領導的信任。

三十八載的工作和編史修志的實踐使我體會到:只有在工作中甘於寂寞、勤學苦練、埋頭苦幹,才能更好地為現實服務,為營口的史志事業發展服務。

鄧穎,女,漢族,1964年2月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1980年11月參加工作;1981年12月調到營口市委黨史研究室,歷任幹事、秘書科副科長、科長;2002年11月任副處級調研員;2003年7月任營口市史志辦公室(中共營口市委黨史研究室)副處級調研員,連續多年榮獲遼寧省黨史宣傳教育工作先進個人。2017年3月,被選為營口市婦聯第十五屆代表大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情繫方誌|三十八載的陪伴


如果您對營口的歷史文化感興趣或是手中有相關資料,歡迎您投稿到營口市史志辦編輯的《營口春秋》期刊,與我們共同講述營口的歷史故事!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