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古代文字極難辨認,能認識的全國不到十人

西夏是以党項民族為主體的封建王朝。早在西夏王國建立之前,為了鞏固自己的民族語言,突出本民族的特點,李元昊就指派專人根據党項羌語的本質特點創制文字,並且大力推廣使用。這種文字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西夏文字”。由於蒙古人稱西夏為河西,因此西夏文字又被稱作“河西文”。

這種古代文字極難辨認,能認識的全國不到十人

據史料記載,早在李元昊之父李德明時期,就有西夏文字傳佈於世。德明去世後,元昊繼承父位,於公元1036年命党項學者野利仁榮對西夏文字進行收集整理,“演繹之,成十二卷”, 進一步規範了西夏文字,並將其尊為“國書”,在西夏境內流行。

迄今發現的6000多字的西夏文,多吸收漢字“六書”的構字方式,同時還有西夏獨特的構字方式,基本筆畫有點、橫、豎、撇、捺、拐等。受漢字的影響,西夏文字也有楷書、草書、行書、隸書之分。

這種古代文字極難辨認,能認識的全國不到十人

西夏文字在不太長的時間內被創制演繹出來,迅速流行並得到廣泛使用,以至延續近二百年,這是党項民族富有智慧的表現和具有民族自信的象徵。為西夏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迄今留下來的西夏文的佛教經典、儒學經典以及政治、軍事、文學、曆法、語言、醫藥、科技等著作,都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對於我們認識西夏、研究西夏、恢復西夏的歷史面貌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這種古代文字極難辨認,能認識的全國不到十人

不過,由於這種仿照漢字創制的西夏文字形體繁複,難以辨認,既難學難讀,又難寫難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它的普及推廣。因此,當西夏滅亡後,西夏字也逐漸消亡。儘管在明代的某些文獻和經幢上也曾發現過西夏文字,並繼續有西夏字印本出現,但已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目前,能夠認識西夏文字的專家學者,在全國也不足10人。

這種古代文字極難辨認,能認識的全國不到十人

不翻譯出來,這四個字你認識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